牟愛英

[摘要] 目的 分析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探究其研究意義。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院婦產科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飲食控制,護理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和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結果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妊娠后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分別為30.23%和9.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時進行飲食控制,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值得廣大婦產科室進行推廣和研究。
[關鍵詞] 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 R714.25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a)-0026-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患者在妊娠前血糖水平和糖代謝均正常,在妊娠期才出現糖尿病的一類疾病,據統計妊娠期糖尿病近年來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目前我國該病發病率為1%~5%[1],該病一般在患者妊娠后血糖水平會恢復正常,但是患有糖尿病的產婦在妊娠過程中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對胎兒和自身都造成危害,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剖宮產所占比例較高,且新生兒易出現巨大、早產等意外情況,給妊娠過程帶來難度[2]。因此如何在產婦妊娠期采取有效的措施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對于產婦和胎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該院為了探究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患者進行了該次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婦產科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4~36歲,平均年齡為(27.26±1.56)歲,孕周在28~38周,平均孕周為(33.14±1.36)周,其中初產婦為31例,經產婦為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5~35歲,平均年齡為(26.17±1.45)歲,孕周在28~38周,平均孕周為(33.21±1.12)周,其中初產婦為30例,經產婦為13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孕周以及初產情況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開展該次研究。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均被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5.1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5 mmol/L,患者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孕周>22周且無嚴重糖尿病并發癥[3]。②排除標準: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患有精神類疾病,無法進行正常交流,存在食物過敏史,以及糖尿病家族病史和患有嚴重器官衰竭以及其他干擾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即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的各項體征進行檢查,采取一定的措施對血糖進行控制,指導患者每日按時按量服藥,與患者多進行溝通和交流,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撫患者情緒,并維持病房環境衛生等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飲食控制,主要過程如下:①控制每日能量攝入。根據患者的身高和體重計算患者的體質指數,并根據孕婦每日攝入營養的標準即患者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能量攝入量為30~38 kcal/kg,其中標準體重為患者身高(cm)-105,為每位患者計算每日能量攝入范圍對于妊娠早期患者每日能量攝入量應控制在1 500 kcal以上,對于妊娠中晚期患者每日能量攝入量適當增加200 kcal。②定制每日營養餐。根據患者每日營養熱入量,為患者制定每日營養餐,患者每日進行6次用餐,所占比例分別按 20%、5%、30%、10%、30%、5%的進行食物分配,攝入的食物盡量為高纖維低糖的主食,如糙米燕麥等,并注意每餐蛋白質的供應,可以選擇優質蛋白質的魚肉、雞蛋以及豆類,并指導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保證患者每日營養攝入均衡。③鼓勵患者適當運動。患者在妊娠期間,應該控制體重的增長,在患者妊娠中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輕度的運動,如每日進行散步、爬樓梯訓練,輕度的伸展運動等,在運動時,護理人員應全程陪同,避免意外的發生,每日運動時間不宜超過30 min[4-5]。
1.4? 評價指標
①血糖水平變化值:護理前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主要包括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情況,并進行對比,探究兩組護理方式對血糖的控制效果。②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患者妊娠后,對兩組患者以及新生兒的意外情況進行統計,主要包括產后出血、羊水過多、胎兒過大、胎兒窘迫以及胎膜早破的情況,統計兩組患者出現上述情況的例數,計算兩組患者的意外情況發生率,并進行對比。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護理前后,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后,得出:護理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血糖各項指標均高于正常值,二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母嬰意外情況發生情況
護理后,對兩組患者以及新生兒的意外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后,得出:對照組患者的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為30.23%,觀察組患者的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為9.30%,觀察組患者意外情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即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飲食控制后具有更高的妊娠安全性,其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89,P=0.001),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的早中期,隨著孕周增加,胎兒體積不斷長大,胎兒對母體營養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因此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會低于正常值,導致腎小球濾過作用增強,但是腎小管不能對糖分進行再吸收,就造成尿液含糖量升高。當到達妊娠中晚期,抗胰島素物質大量分泌,導致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進而引發患者血糖升高[6]。
在對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時,控制產婦飲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即通過控制患者每日能量總攝入量,為患者制定每日營養餐,以及鼓勵患者進行適當運動,都能達到控制患者體重增長,維持血糖穩定的目的[7]。該院為了探究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院婦產科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水平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妊娠后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分別為30.23%和9.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時進行飲食控制,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母嬰意外情況發生率,值得廣大婦產科室進行推廣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盧紅霞.孕婦保健在孕期健康管理及妊娠期并發癥預防中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33):125-126.
[2]? 周華.糖尿病患者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8):68.
[3]? 汪東霞.飲食控制孕期體重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8):164-165.
[4]? 黃卉.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40-41.
[5]? 許小敏,林婕華,江美嬌.飲食運動指導對孕前超重肥胖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預防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4):39-40.
[6]? 朱曉霞.營養膳食指導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效果的探討[D].南京:東南大學,2017.
[7]? 趙慶霞.妊娠期糖尿病醫學營養干預效果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