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燦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旅游逐漸成為人們日常旅游的新時尚,為旅游小城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以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為研究對象,針對其資源特征及現狀問題,以“四態合一”理念為指導,探索風景型旅游小城鎮開發與保護的對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rocess, tourism in small town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fashion for people's daily tourism, providing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towns. Taking scenic tourist tow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resources and the status quo problem,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four states in one", it explore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scenic tourist towns.
關鍵詞:風景型旅游小城鎮;資源;四態合一;開發;保護
Key words: scenic tourist towns;resources;four states in one;development;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6-0075-02
0 ?引言
旅游小城鎮是指比較注重旅游景觀的創造,能夠吸引外來游客的小城鎮。一般來說,它包括比較豐富的旅游資源,擁有具備一定接待能力的基礎設施,在區域旅游市場上形象比較鮮明,旅游經濟在小城鎮GDP中所占的比重有持續增加的可能等[1]。旅游小城鎮旅游資源豐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為統籌城鄉旅游發展的橋梁[2]。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是指位于風景名勝區的范圍內或臨近區域,自然風景和城鎮緊密融合在一起,是名副其實的“山水城鎮”。這類城鎮的建設都是圍繞著風景區的旅游資源開發而發展起來[1]。如何使優越的資源條件成為小城鎮發展提供的核心推動力,對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為研究對象,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基于“四態合一”理念,探討了其保護與開發的對策。
1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旅游資源特點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相對其他類型的旅游小城鎮來說具備自然資源突出、生態環境優越的特征。由于與風景區緊密相依,自然資源是此類旅游小城鎮的主導旅游資源,景觀基礎良好,品質高,空間范圍廣闊,為小城鎮旅游提供了足夠的風景資源支持。而且,一般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發展規模小,未超出其生態環境承載力,也就是說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較低,對生態環境未造成過多影響,再憑借良好的氣候條件,營造了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這也是此類小城鎮的核心吸引力。
2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發展現狀
2.1 開發混亂,發展局限
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由于缺乏系統性的城鎮總體規劃,導致盲目、混亂的開發,土地資源大量浪費,新一輪的開發建設則受到制約。城鎮在探索式發展中沒有很好的傳承自然地理環境優勢,用地發展多沿過境交通自發展開,缺乏與風景區空間上的銜接與呼應,導致城鎮總體布局上與風景名勝區的自然山水環境不協調[3]。最普遍的現象如大量的旅游房產如雨后春筍般在風景型旅游小城鎮中出現,逐漸使小城鎮失去固有的人文性、地域性的空間環境特征。
其次,大多數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開發層次較低,深度不足,并且出現旅游產品雷同的問題。目前許多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開發建設僅圍繞旅游觀光展開,缺乏創新性產品的開發,缺乏具有文化內涵的開發。如一些小城鎮的風景區在規劃布局、游覽模式設計、景觀特色塑造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處,未能體現旅游小城鎮的景觀風貌特色,影響其未來發展。
再者,城鎮的發展未充分考慮城鎮居民的利益,城鎮與它的居民往往承受著諸多負面影響。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旅游業發展帶來的房價上漲以及公共資源超負荷使用。特別是在旅游旺季,城鎮道路和公共空間擁擠,嚴重影響了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旅游小城鎮在建設過程中對本地居民缺乏關懷,逐漸弱化其歸屬感,將影響城鎮的未來發展。
2.2 旅游業對風景資源的影響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風景資源利用與保護受到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在旅游業發展熱潮下,一方面促進了風景資源的積極開發利用,一方面也形成的諸多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風景資源得不到合理而高效的利用和風景資源的破壞愈演愈烈兩方面,降低了風景資源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歸根究底還是未能從長遠角度,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對待小城鎮的保護與開發建設。
3 ?基于“四態合一”理念的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保護與開發策略
小城鎮的“四態”要素為環境生態、歷史文態、空間形態及功能業態,為小城鎮建設的四要素[4]。基于“四態合一”理念,對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保護與開發策略總結為四方面:重視環境,涵養生態;深化內涵,融合文態;科學規劃,優化形態;提升功能,發展業態。
3.1 重視環境,涵養生態
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小城鎮的保護和發展至關重要,是風景型旅游小城鎮建設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目的。應鼓勵小城鎮發揮生態環境優越的優勢,對生態資源使用應適度、高效且公平,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力低的旅游項目,保持城鎮生態環境的蓬勃生命力。風景型旅游小城鎮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倡綠色生態旅游,把握環境承載力,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主張低消耗的技術措施進行城鎮建設,保持自然和城鎮的和諧相融。
3.2 深化內涵,融合文態
文化是城鎮內涵的體現,是城鎮的靈魂。雖然風景型旅游小城鎮的自然景觀地位突出,但以文化內涵為導向的人文景觀同樣起著彰顯城鎮風貌、塑造城鎮特色的重要作用,在與旅游業融合過程中不斷提升。文化屬于精神層次的內容,也可以通過一定手段轉化為物質形態。就當地居民而言,城鎮的宜居性、交通便利性、人們的生活方式等都反映出地區的文化特征;就游客而言,旅游設施的完善程度、城鎮的特色文化展示、景觀的品質和藝術價值、城鎮居民的友好程度是認知城鎮文化的重要內容。文態是城鎮社會發展生命力,有助于社會和諧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提升游客滿意度并深化對旅游小城鎮的印象。
3.3 科學規劃,優化形態
空間形態是旅游小城鎮規劃成果的最終體現形式,映射著城鎮社會文化本質。旅游小城鎮的規劃要點,是以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旅游發展為特色,制定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策劃城鎮與旅游雙重功能的項目,實施其功能開發及布局,規劃獨具特色的城鎮風貌[5]。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從宏觀尺度上,優化小城鎮總體格局,整合風景資源,打造優美的城鎮空間形態,隨著游客量和當地居民人口數量的增漲而呈現動態發展,應利用景觀生態廊道將人工化的城鎮空間化整為零,營造能與自然對話,各個組團空間相對獨立的城鎮格局,而非攤大餅形式的城鎮連綿發展[6]。從微觀尺度上,利用特色街道等帶狀空間和廣場、綠地等節點空間構建城鎮開放空間網絡,形成宜人的城鎮環境。
3.4 提升功能,發展業態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不能完全依賴風景資源進行旅游發展,城鎮必須擁有自身的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構成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生命力。城鎮建設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要以長遠的角度對待城鎮發展,在政府誠信、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制定完備的產業規劃。在產業布局方面,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為城鎮的后續產業調整預留足夠空間;在產業結構方面,增加旅游項目類型,開發城鎮發展潛力,可結合風景區規劃,植入文化體驗、民俗體驗等功能,使城鎮更具活力;在產業發展方面,合理安排城鎮產業實施,對城鎮主要產業提供支持和保護,加速整合優勢資源,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4 ?結論
風景型旅游小城鎮具有得天獨厚的風景資源,開發建設應堅持“四態合一”的理念,以環境生態為基底,歷史文態為靈魂,空間形態為骨架,功能業態為脈搏,根據當地風景資源特點,因地制宜,迎合市場需求,合理地規劃設計與開發建設,做到城鎮空間結構與布局理性、保護和利用風景資源合理,不斷提升旅游小城鎮的吸引力、生命力及承載力。
參考文獻:
[1]周建明,張高攀.旅游小城鎮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喬歡.城鄉統籌視角下的旅游小城鎮發展研究[J].金融經濟,2014(10):42-44.
[3]賈漫麗. 風景區旅游小城鎮景觀風貌規劃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09.
[4]麥賢敏,李永華,雷濟銘.“四態合一”的縣城風貌規劃——以四川甘孜州德格縣為例[J].規劃師,2015,31(02):122-127.
[5]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課題組.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3.
[6]劉濱誼,王玲.建設慢節奏、生態化的風景地區旅游小城鎮——以華陰市為例[J].中國園林,2008(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