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鳳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神經外科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間該科收治的68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傷后48 h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進行輔助治療,同時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臨床效果。結果 置管2周后,68例患者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以及GCS評分均較置管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8例患者共有1例腹瀉、1例腹脹、1例便秘發生,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41%。結論 神經外科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機體營養狀態、提升治療效果,同時為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有著重要作用,可在臨床予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神經外科;路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早期腸內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a)-0082-02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臨床中常見疾病,而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屬于其中一種特殊而又嚴重的一種類型,此類患者常因無法進食而易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等狀況,同時由于中樞神經功能受損導致血糖指標升高而加重糖尿病癥狀,不僅會嚴重影響其治療效果,甚至會引發多系統、器官并發癥而加重病情[1]。而隨著臨床不斷應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已經成為該類患者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應用效果獲得普遍認可,而在腸內營養支持期間,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減少并發癥、降低患者痛苦也有著重要意義[2-3]。該次該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間對68例神經外科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神經外科收治的68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病例納入標準[4]:①入院時呈昏迷狀態,且入院后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顱腦損傷;②具有明確的糖尿病史。排除標準[5]:①存在麻痹性或機械性腸梗阻、消化道活動性出血等腸內營養支持禁忌證;②合并惡性疾病或機體其他器官與系統嚴重功能障礙;③高危類患者。68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7.56±4.93)歲,33例為開放性顱腦損傷,35例為閉合性顱腦損傷,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在4~8分間,平均評分(6.02±1.18)分,入院空腹血糖在14.5~24.7 mmol/L,平均血糖為(19.58±3.45)mmol/L。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采取鼻胃管方式進行腸內營養支持輔助治療,置管方法:患者取側臥位,頭部自然伸直,取一次性硅膠鼻胃管沿鼻腔緩慢插進,到達喉部時稍作停頓,調整頭部至適當角度,將管道輕柔、快速地送入至預定長度,回抽胃液以確定管道暢通并處于胃內,使用膠布將管道牢固固定于鼻翼處并明確標記管道名稱、置入深度與置入時間。兩組患者均使用營養泵進行勻速、持續的腸內營養支持,所用營養液均為營養科配置,早期劑量為500 mL/d,隨后逐漸增加至1 500~2 000 mL/d。另外,在輸注腸內營養液的同時,采用胰島素微量泵連續注射胰島素,初始劑量根據患者入院時血糖指標并結合既往治療情況選擇,隨后根據患者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
1.2.2 護理方法? (1)血糖管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的血糖管理,初始劑量泵入后,要每2小時檢測1次患者血糖值,病情穩定后每6小時檢測1次,并根據血糖指標變化情況遵醫囑及時調整胰島素泵入量,確保血糖指標處于5~12 mmol/L之間。(2)鼻飼護理:①做好鼻腔、口腔護理工作,4次/d,保持患者鼻腔、口腔清潔,功能正常;②連續輸注營養液時要每隔4 h使用30 mL溫開水沖洗1次管道,防止堵管,如發生堵塞,使用5%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沖洗;③泵入營養液前后要準確測量胃殘留量,并需保持在200 mL以下,鼻飼中抬高床頭至30°,營養液溫度保持在37~40℃間,并遵醫囑及時應用全胃腸動力藥物,積極預防反流、嘔吐、誤吸,同時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脹、腹瀉、消化道出血等情況,并及時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2周后,觀察患者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指標以及GCS評分變化情況,同時統計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置管2周后,68例患者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以及GCS評分均較置管前有明顯改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68例患者共有1例腹瀉、1例腹脹、1例便秘發生,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41%。均于對癥處理后消失。
3? 討論
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由于患者無法進食,且機體處于應激高代謝狀態,極易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負氮平衡狀況而導致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下降等,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且也會引發全身性并發癥而危及患者生命,而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常伴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等自主調節中樞神經功能損傷而令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指標會隨之升高,若同時合并糖尿病,則會迅速出現營養狀況惡化而加重腦損害,甚至直接導致患者死亡[6]。因此,為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實施早期營養支持工作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腸內營養方式因更符合人體生理特性、營養成分吸收利用度高以及能有效維持腸粘膜結構及屏障功能完整性、減少腸源性感染而已經被臨床公認為最佳營養支持途徑[7],通過分析,為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能有效阻止機體進行性消耗蛋白質與熱量、糾正即將出現或已經出現的營養不良狀況而達到改善機體營養代謝與負氮平衡狀態、維持機體各項生理功能、提高對疾病和治療的耐受性以及營養受損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目的,進而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而同時為患者實施血糖管理、鼻飼管理等針對性護理措施,不僅能良好地控制血糖指標,減輕腦損害、促進患者的恢復,并且可有效減少鼻飼相關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進一步提升營養支持效果[8-9]。在該次研究中,68例患者經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后,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指標以及GCS平均均較置管前有明顯改善(P<0.05),并且并發生率僅為4.41%,實施效果十分可觀,這也與劉穎等[7],王應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機體營養狀態、提升治療效果,同時為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有著重要作用,可在臨床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曙娟,陳學香,朱永紅.預見性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 31(3):432-433.
[2]? 王慧,李翠花.顱腦損傷并糖尿病患者的針對性護理措施[J].心理醫生,2016,22(30):241-242.
[3]? 陳愔愔,郭采風.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2):116-117.
[4]? 王應,劉從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4):2257-2259.
[5]? 薛露.綜合護理對改善ICU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的價值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7):218.
[6]? 梁艷.重型顱腦損傷并發非酮癥高滲性糖尿病昏迷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4(25):2349-2350.
[7]? 劉穎,張春萍,曹鄭霞.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63.
[8]? 馮獻麗.顱腦損傷并糖尿病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的效果[J].糖尿病天地,2018,15(9):210.
[9]? 宋麗娟.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5):191.
(收稿日期: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