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敏 林鷺
[摘要] 目的 通過對糖尿病手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策略進行總結分析,探討手術室護理策略對此類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方法 將該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需進行手術治療,總結其手術室護理經驗,觀察護理效果及手術切口感染率,并統計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 經過統計,30例糖尿病手術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3.33%,感染率3.33%,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為96.67%。結論 糖尿病手術患者應用手術室護理策略能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風險。
[關鍵詞] 糖尿病;手術室護理策略;感染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a)-0086-02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加之遺傳因素等因子的作用,糖尿病逐漸成為慢性病譜中最基本的慢性病之一。在臨床中,部分需要手術治療的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時,可增加術后感染概率,有研究[1]稱,合適的手術室護理能降低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風險。該研究中,展開手術室護理策略對糖尿病患者手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影響研究,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間該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來該院進行手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選取30例納為觀察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5.63±8.61)歲;疾病類型中,闌尾炎(急性、化膿性)13例,腸道疾病10例,肝膽疾病7例。
入選標準:①均合并糖尿病;②血糖控制尚可;③該研究中的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目的均有知情權,并簽署了與之相關的文件說明。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②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疾病;③語言障礙、精神異常等不能正常溝通者;④惡病質。
1.2? 方法
糖尿病手術患者在術中均進行了優化后的手術室護理策略。
①術前評估:在術前訪視中充分評估患者的感染風險,講解手術過程、麻醉方式以及術中可能接觸的器械、不良反應等,以減輕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緩解患者在術中的應激反應[2]。重申術前注意事項,以最大程度上配合醫生完成手術,縮短手術時間,避免因患者配合不佳而出現的失誤。提醒患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遵醫進行備皮工作,降低院內感染發生風險[3]。
②術中護理:遵照手術室環境消毒標準,完成手術間的消毒工作;手術服、中單、器械等物品在消毒供應中心領取,仔細檢查無菌包的消毒質量,是否存在濕包、霉變包、過期包等情況,保證各種器械達到滅菌標準,保證患者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手術[4]。手術臺、機械臺保持整潔、干燥,每臺手術后均進行了濕掃及擦拭消毒。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手術區域用無菌鋪巾完全覆蓋,以免灰塵污染。護理人員配合手術醫師進行手術操作,發現出汗時,及時擦拭,以防止汗液滴入傷口造成感染;手術時間過長(>4 h)者,跟臺護士及手術醫生更換無菌手套,并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以免滑石粉殘留在患者切口內,造成異物刺激[5]。
③其他:減少手術間內的人員走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安慰患者,減輕患者的恐懼。
1.3? 觀察指標
觀察項目為護理效果及手術切口感染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效果評價:顯效為經過手術室護理后,患者在出院時切口愈合達到Ⅰ級愈合,無感染癥狀;有效為切口無感染,切口愈合未達到Ⅰ級愈合標準;無效為切口有紅腫脹痛等表現或以達到感染標準。利用該院自制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表》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評估,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及不滿意,滿意度計算公式=(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護理效果及手術切口感染率
30例糖尿病患者在術中經過手術室護理后,護理顯效者20例,有效者8例,無效者2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3.33%(28/30)。在患者出院時,經過統計,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例數為1例,感染率3.33%(1/30)。
2.2? 統計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所有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中,非常滿意例數為21例、滿意例數為6例、一般例數為2例、不滿意例數為1例,依據計算結果,糖尿病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為96.67%(29/30)。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易發生感染,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糖尿病患者因長期的糖脂代謝紊亂,血糖升高可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進而容易發生感染;糖尿病患者長期存在代謝異常,造成血管病變,影響供血供氧,長期以往可致使遠端組織的缺血缺氧,導致遠端局部組織的抗菌能力及殺菌能力降低,具體表現為局部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被削弱,當局部進行手術切口后,導致致病微生物侵襲發生感染[6];因長期代謝異常引發的糖微血管的障礙,導致了伴行的神經發生病變,神經病變之后,出現保護性反應能力減退,患者機體對于局部已經發生切口感染不能產生有效的氧、脹、痛等感覺的感知,自我感覺功能減退,使得處理延遲[7],形成感染。糖尿病手術患者在術后發生切口感染后,一方面因切口感染難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有引發全身感染的風險,聯合原發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新的威脅;一方面因感染增加了用藥種類及時間,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可能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導致患者形成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不利于生活質量的保證[8]。因此,降低糖尿病手術患者的感染風險是必要的,其中護理在預防感染發生中有重要的地位,手術室護理是糖尿病患者在術中接受的護理干預,合適的手術室護理模式能降低患者術后感染風險,保證手術的安全進行,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
該研究中回顧性分析后總結的手術室護理,并不局限于某一種固定的護理模式,護理內容的實施目標均是為了協助手術醫生順利完成手術,通過優化后的護理措施降低術后恢復期發生切口感染的風險因素,進一步降低糖尿病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在以往的傳統護理中,控制切口感染的護理主要集中于術后病房護理中,雖然執行了按時換藥、觀察切口情況等護理措施,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臨床仍有較高的切口感染率,因此筆者對引起糖尿病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風險因素進行詳細縱向分析,護理內容不再局限于術后護理,將護理方向轉為手術室護理干預。依據護理目標,對糖尿病手術患者執行了嚴格的優化后的手術室護理。在術中醫護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確保手術所用器械消毒到位,保證手術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最大程度上減少感染風險;同時還強化了護理人員的消毒意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在術中控制手術室內的人員流動,把握好手術環境,進一步杜絕感染的因素。
該文中,30例糖尿病手術患者經過手術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為3.33%,護理效果達到93.33%,且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評價較高。在趙加鳳[9]對手術室護理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術后切口感染預防的效果分析中,觀察組(手術室護理)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率為3.57%與對照組(常規護理組)比較(P<0.05),與該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了對于糖尿病手術患者針對性的實施手術室護理能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概率,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策略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風險,進一步降低了誘發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提高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蔣勁林.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原因與手術室護理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3):402-404.
[2]? Cefalu WT,Rubino F,Cummings DE.Metabolic Surgery for Type 2 Diabetes:Changing the Landscape of Diabetes Care[J].Diabetes Care,2016,39(6):857-860.
[3]? Chen B,Hao F,Yang Y,et al.Prophylactic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taminated laparotomy incisions[J].Medicine,2017,96(13):e6511.
[4]? 葛臻瓊,糜崇達,趙全剛,等.糖尿病合并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0):954-955.
[5]? 徐衛平,張小勇,馬海璇,等.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并發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9):1272-1275.
[6]? Solomon SD,Chew E,Duh EJ,et al.Erratum.Diabetic Retin-opathy:A Position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17,40(9):412-418.
[7]? 袁毅,周茹,潘艷,等.延續性護理對降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風險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3):2197-2199.
[8]? 吳鵬,王瑛.PDCA循環管理在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9(2):232-233.
[9]? 趙加鳳.探討手術室護理在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預防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14(9):119-120.
(收稿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