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摘要】目的:觀察自血回輸系統在晚期血吸蟲病巨脾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晚期血吸蟲病(晚血)巨脾型需行脾切除手術患者20例,隨機分為A,B兩組。A組10例,于手術中使用自血回輸系統回收脾切除手術過程中失血,切除脾臟后,回收脾臟內血液,經自血回輸系統過濾離心清洗后,再經靜脈輸入患者體內。B組10例,不使用自血回輸系統,術中THbc<70g/L時輸庫血,分別記錄兩組患者術前,脾切除后A組輸入自血回輸血液,B組輸入庫血后的THbc值及輸血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A組經輸入自血回輸血液后的THbe值于B組輸入庫血后的THbe值無統計學差異,A組的輸血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結論:自血回輸在晚期血吸蟲病脾切除手術中使用可有效回收回輸失血,減少庫血的使用,減少輸血的并發癥。
【關鍵詞】自血回輸;晚期血吸蟲病;脾切除術
晚期血吸蟲病中,巨脾癥占相當比例。脾腫大達到3級或3級以上,適宜作脾切除術,可糾正脾大和脾功能亢進。術前患者大多有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貧血,術中也可能大量出血,失血。而切除的脾臟中含有大量的血液。巨脾型血吸蟲病脾切除手術中需要輸血者占有相當比例。自血回輸技術是取自同一個體的血液,經過自血回輸系統的過濾離心清洗后重新輸入患者體內。此技術可有效減少庫血的使用量及輸血并發癥。
一般資料:需行脾切除術的晚血患者20例。ASA2-3級,年齡35-65歲,男12例女8例,無血液系統疾病,術前THbc>80g/L,THbc<80g/L者術前輸庫血使THbc>80g/L后行手術,2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A組自血回輸組,B組輸庫血組。
20例晚血巨脾型需行脾切除手術者,排除血液系統疾病,測THbc值低于80g/L者輸庫血使THbc值大于80g/L,做好術前準備,進手術室,入室后前臂大血管留置20號留置針,開放靜脈全身麻醉完成后開始手術。A組,安裝并使用autoLoyTM自血回輸系統。手術中回收患者手術失血,切除脾臟后,回收脾臟中未破壞的血液細胞,經過自血回輸系統采集,濃縮清洗后再由靜脈回輸入患者體內。B組,不使用自血回輸系統,在THbc<70g/L時,經由靜脈輸注庫血。自血回輸系統清洗液為0.9%氯化鈉溶液,抗凝劑為肝素鈉;輸注庫血為同種血型的庫血濃縮紅細胞。
分別記錄A,B兩組患者,手術開始前(T0),脾切除后(T1),輸入血液后A組輸入自血回輸血液B組輸入庫血)(T2),的THbc值及兩組患者輸血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統計分析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結果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B兩組患者T0,T1,T2時THbe值比較(P>0.0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輸血相關并發癥A組0例發生率0%,B組2例發生率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注:與B組比較,P>0. 05
注:與B組比較,P<0. 05
自體同源血液是指取自同一個體的血液,因此同源輸血是指患者只接受他自己的血液,自體輸血是指將患者的失血或從其體內取出的血液(自體同源血液)隨后返回致患者的循環系統內的過程,由于對血液相關疾病的顧慮,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同種異體血液的風險上,這導致對自體輸血的興趣日益濃厚,自體輸血有以下幾點益處,排除了肝炎及其他血液傳染疾病的風險,排除了交叉配血的錯誤,當對患者有多種紅細胞抗體或罕見血型表型的患者,實施手術時,使用自體輸血可提供額外擔保,珍貴的同種異體血液將得到保存。晚血巨脾型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為脾切除術,由于脾功能亢進患者多合并有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降低,貧血,而術中有一定量的血液丟失,切除的脾臟中儲存有大量的未破壞血液,手術中往往需要輸注庫血以維持患者的THbe的含量,以保證患者的手術安全及術后的恢復。異體同型血液輸注有感染血液傳播疾病的風險,有交叉配血異常引起輸血溶血癥的風險,及其他輸血并發癥。異體同型血液血源近年來趨于緊張。使部分患者手術中無法得到血液供給。自血回輸系統在晚血巨脾型脾切除術中能將術中出血及失血回收,脾切除后將脾臟中儲存的血液回收,經過過濾,離心,清洗后重新輸入患者循環系統,以維持患者的THbe含量。在本研究中,自血回輸系統平均回收并使用的血液量為330ml。輸注回收血液后的THbc含量明顯高于脾臟切除后的THbe含量,輸注庫血組有3例發生相關輸血并發癥,自血回輸組無一例輸血并發癥發生。自血回輸系統用于晚血巨脾癥切除術可有效減少異體同型血液的使用量,并減少輸血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