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漢德韋克

考古學家從歐洲的史前遺址中挖出過很多形狀奇特的小型陶器,其中就有幾個帶飲水嘴的小杯子和小碗。有研究者認為,這些陶器是用來給老年人或體弱者喂水用的,但也有人覺得這些是給嬰兒使用的。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部分出土自青銅和鐵器時代兒童墓穴的小杯子,肯定了后一種猜想。通過分析容器上的古代殘留物,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杯子曾用來盛裝動物奶。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論文作者之一的朱莉·鄧恩說:“這可以稱得上是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那時候的嬰兒不一定是直接斷奶的,看起來,喂養者還給他們補充了動物奶。”
該地區挖掘出的類似動物形狀的容器似乎還暗示了它們的第二種用途。“把杯子做成動物的樣子,不正是為了逗孩子們開心嗎?”鄧恩補充道。
地中海北部遺址出土陶器上發現的脂肪殘留物表明,人類可能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食用家畜的奶及其制品了。也就是說,在狩獵采集者通過農業和馴養的方式準備食物,并遷入更大的社區定居后不久,他們就開始使用動物奶了。
幾個月前,對一塊古老牙斑上的奶蛋白研究進一步證明,新石器時代的歐洲成年人至少在6000年前就開始食用牛奶和羊奶了。基因研究表明,新石器時代的成年人多患有乳糖不耐癥,因此他們并不直接喝動物奶,而是將其加工成更容易消化吸收的奶酪或發酵成酸奶。
那么,孩子們呢?
用于這次研究分析的杯子是在德國巴伐利亞的兩處遺址中發現的,制造年代主要集中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和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450年。有趣的是,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800年的歐洲遺址上也發現了有類似飲水嘴的容器。難道新石器時代的歐洲兒童也像幾千年后青銅時代的孩子們那樣食用動物奶嗎?

青銅時代晚期的吸嘴杯類型分別出土自維也納、奧伯萊、弗森多夫和弗蘭茨豪森(從左至右),檢測年代為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
柏林自由大學考古學家伊娃·羅森斯托克表示:“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內容,看看這些更早期的容器是不是也有相同用途。”
鄧恩提到:“游獵部落的母親給嬰兒補充的輔食相對來說會比較單調,因為他們沒有養殖牲畜,也沒有種植谷物。”因此,嬰兒主要食用母乳,并且哺乳期長達數年,這導致母親分娩效率較低。
而當人類逐漸從游牧轉為定居后,豐富的食物來源縮短了母親的哺乳期和生育間隔。研究人員推斷,這或許引發了史前的嬰兒潮,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嬰兒和青少年遺骸數量相比更早時期有著明顯的增加。
為了探索古代嬰兒是如何進食的,研究人員通過對骨骼和牙齒的分析,深入研究了古代母乳喂養和斷奶的方式。對容器殘留物的分析則成為這項研究很好的補充。
這些動物奶殘渣經歷了數千年風霜,為什么還能夠被檢測出來呢?鄧恩介紹道:“很神奇也很幸運,這些容器都沒有上釉。動物奶倒進去后,脂肪剛好被吸進陶器的小孔中,并愉快地在那里待了幾千年。”
科學家們還利用分子和同位素分析法,將這些古老的脂肪酸同現在的各種奶類及動物脂肪進行了對比。盡管分析結果并不能準確地顯示出是何種反芻動物的奶,但在史前人類的定居點,科學家們發現了牛、綿羊和山羊的骨頭。

科學家們復原了古代的吸嘴杯,模擬史前人類喂養嬰兒的場景。
此外,農作物也反映在食譜上。羅森斯托克提到,如果能完整提取古代陶器中殘留的蛋白質,就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看出那時的孩子們到底吃了什么,會不會也把谷物與牛奶混在一起食用。
另一方面,這些奶類殘留物在數千年后仍然能夠被檢測出來,也說明了那時的古人們面臨著一個大難題:如何保證容器的清潔。
研究者表示,顯然,那時不太可能對杯子進行消毒,于是這些容器就成了病原體的潛在來源,這意味著那時的嬰幼兒被暴露在隨時感染各種疾病的風險下。而且,食用動物奶也不能完全代替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以及保護人體免受感染的免疫細胞,并能構建多種腸道微生物群,這對嬰兒的健康至關重要。
這些杯子的小主人們顯然健康狀況不佳,但如今還不清楚他們的早逝是否和食用動物奶或無法獲得母乳有關。
鄧恩表示:“考古中,有時會覺得自己與千萬年前的人和生活建立了聯系和共情。不僅僅是這些小杯子,腦海中還會浮現出這些史前母親和她們的孩子,重現她們親自把夭折的嬰兒和其自小使用的杯子一同埋葬在小小的墳墓里的情景。”這些無一不表現出了幾千年前母親對孩子的愛和關懷。
[譯自美國《史密森尼》]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