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梅
【摘要】目的:探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和護理途徑,提高護理質量,降低死亡率。方法:總結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經驗。結果:通過密切觀察、急救、常規,飲食、心理等方面護理,25例患者治愈出院,好轉18例,轉上級醫院外科治療2例。結論:臨床護理觀察是臨床診斷治療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護理體會
本組病例全部是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南藏區農牧民,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20~72歲。消化性潰瘍32例急性胃黏膜損傷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3例,胃潰瘍合并穿孔2例(轉外科),胃癌2例。
1.1相關標準 以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定為上消化道出血。
2.1病情觀察 患者入院后,立即測量生理體征并詳細記錄;予以心電監測,仔細觀察嘔血,便血先兆,準確記錄嘔吐物及大便的性狀、量和顏色,開通2-3條靜脈輸液通道;臥床休息,取平臥位,下肢抬高頭偏向一側,必要時吸氧,保特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
2.2一般護理 按醫囑及時補充液體及輸血,補液量和速度根據失血量而定應避免因輸液、輸血過多而引起肺水腫,年老體弱及出血量多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同時注意觀察輸液肢體,以防輸液管脫出。密切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肢溫變化,為臨床醫生提供及時準確的生理指標,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2.3健康教育護理 當地平均海拔3000米,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高寒陰冷,主食以雜糧青稞為主,大多數男性有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吸煙等不良嗜好,有些牧民群眾平時有一些感冒頭痛或關節痛均自服去痛片,安乃近,阿司匹林等止痛藥,其中好多老年人已明顯成癮,一日不服就頭痛難忍,久而久之便成了身體的隱形殺手.另外大部分患者不了解致病誘因,所以需要護理人員耐心講解相關知識,告訴患者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誘因,尤其吸煙過量,飲酒過度均可導致潰瘍出血,因此要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禁用可引起胃黏膜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2.4飲食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和急性胃黏膜損害及胃癌。誘因也不盡相同,本組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飲食不當引起出血25例,占55%。飲食不當往往是因為患者不夠重視與缺乏飲食方面的知識造成的,如長期酗酒、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因此對患者的飲食護理不容忽視,尤其在住院期間的飲食護理是減少再次出血的重要環節。對有出血史的患者更要反復強調,使其充分認識到改變飲食習慣的重要性,適當向患者傳授與疾病相關的飲食常識,指導患者選擇合理的食物種類,特殊期的注意事項,如出血期間應禁食;出血停止后2~3d先進食溫涼的流質食物,待病情穩定后,再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軟食,盡量避免食用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用辛辣食物,戒煙、戒酒。患者在進行胃鏡檢查后,暫禁食、以免吞咽困難引起嗆咳。待病情穩定,出血停止且無嘔吐征兆時,方可進食,進食時應細嚼慢咽,少量多餐,不宜過飽,循序漸進;鼓勵患者多飲水,溫度溫涼為益;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應限制鈉和蛋白質的攝入;對于藥物導致的胃粘膜出血,要耐心解釋原因,糾正不良用藥習慣,以減少復發。
2.5心理護理 消化道出血(尤其大出血)患者,在病情發作時,當看到自己大量嘔血、便血時,常表現出恐懼和緊張情緒,甚至對治療喪失信心。此時護理人員一定要程卓冷靜,縱容面對,動作敏捷的給予對癥處理,及時清除患者的顏面部及身上的血跡,可減少對病人的刺激。增加巡視次數,及時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態度和藹多關心患者、體貼患者,耐心向患者的家屬解釋,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出血是可以控制的。從而消除患者和家屬對醫務人員的陌生感;也減少了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上消化道出血多,多發病急驟,是臨床常見急診,以嘔血,黑便伴隨周圍循環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不難確診。大量出血的患者,尤其門靜脈高壓患者,病情進展快,出血很難控制,極易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救治此類患者,護理人員通過密切觀察,檢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準確的向醫生提供第一手資料,為搶救患者生命和治療爭取時間,尤其通過細致周到的各種護理,可及時發現再次出血的征兆為臨床診治贏得時機。
上消化道出血因其發病突然,患者受病痛折磨,心理較脆弱,往往不知所措,容易出現一定的心理障礙,平復患者緊張情緒,是不容忽視的重娶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每個人對自身出血都有恐懼心理的,尤其大量嘔血.更讓患者惶恐不安,此類情緒容易導致反射性血管擴張而加速出血。在高原牧區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最為常見,而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又與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大多數患者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誘因缺乏足夠的認識,加上藏區牧民長期以青稞粗糧為主食,飲食結構單一,喜食生冷食物等生活習慣和飲酒吸煙等不良嗜好,都需要牧區基層護理工作者細致耐心地做好合理膳食,促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宣教工作,使當地農牧民切實了解了科學飲食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加強了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自我防護意識。減少消除誘發罌粟,達到盡早治愈等目的從而有效降低了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率、復發率和死亡率。
總之,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后通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確檢測生命體征,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恰當的對癥處理,都能在|臨床救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