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鋼 丁浩 阮成偉 高其厚
【摘要】目的:分析瑞芬太尼連續泵注對婦科全麻術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時間:2018年1月~2019年6月,對象:在本院接受全麻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樣本量:70例,將其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2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芬太尼麻醉,試驗組給予瑞芬太尼連續泵注,比較麻醉效果和不良反應率。結果:試驗組麻醉總有效率為91.43%,較對照組71.43%高,P<0.05;試驗組并發癥率為2.85%,低于對照組17.14%,P<0.05。結論:在婦科全麻手術中,瑞芬大尼連續泵注能夠保證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平穩,麻醉效果理想,且患者蘇醒狀態理想,不良反應率低,值得推薦。
【關鍵詞】婦科疾病;全麻手術;瑞芬太尼;芬太尼;連續泵注
目前婦科手術多以微創方式為主,時間短、創傷小,對患者應激性刺激較低,患者術后恢復理想,但同時也對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應達到蘇醒快、拔管早的要求,因此對于婦科全麻手術,選擇合理高效的麻醉方式至關重要。在婦科全麻手術中,瑞芬太尼、芬太尼應用較為廣泛,二者均有類似的鎮痛效果,但前者對血流動力學指標影響小,患者蘇醒更快,與丙泊酚聯合應用效果理想。本文以婦科全麻手術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探究了瑞芬太尼、芬太尼持續泵注麻醉效果,評估安全性,旨在為臨床麻醉工作提供指導意見,做出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時間:2018年1月~2019年6月,對象:在本院接受全麻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樣本量:70例,將其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2組,各35例。對照組年齡24~60歲,平均(42.23±3.82)歲,ASA分級:Ⅰ級:19例,Ⅱ級:16例;試驗組年齡25~60歲,平均(42.77±3.79)歲,ASA分級:Ⅰ級:18例,Ⅱ級:17例。全部患者排除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情況,無高血壓、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病史,全部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1.2護理方法 全部患者術前30min給予阿托品、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用量:0.01mg/kg、3mg/kg,動態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麻醉誘導:給予患者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維庫溴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靜脈滴注,用量分別為0.05mg/kg、0.3mg/kg、0.1mg/kg、1.0μg/kg、2.0mg/kg,氣管插管,行麻醉維持:對照組給予芬太尼,10μg/kg.h-1,試驗組給予瑞芬太尼,15μg/kg·h-1,均采取持續泵注方式,配合丙泊酚、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持續泵入,用量分別為6mg/kg·h-1、0.1mg/kg-1。
1.3觀察指標 (1)麻醉效果評估,評估標準制定參照文獻,具體內容如下:顯效:手術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指標平穩,未出現不適情況,肌松狀態良好,術后蘇醒過程中無躁動情況;有效:手術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指標存在輕微波動,出現輕微痛感,無鎮痛藥物輔助,術后蘇醒出現輕微不安;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前兩個等級占比之和為總有效率;(2)不良反應:低血壓、高血壓、心動過緩、呼吸抑制。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X2值進行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0.05。
2.1麻醉效果 試驗組麻醉總有效率為91.43%,較對照組71.43%高,P<0.05,詳見表1。
2.2不良反應率 試驗組并發癥率為2.85‰低于對照組17.14%,P<0.05,詳見表2。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目前外科手術微創方向發展趨勢明顯,在婦科疾病治療中腹腔鏡技術應用廣泛,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利于患者快速恢復,且術后痛感較輕,患者接受度較高。但手術操作較快,對麻醉維持效果、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情況要求較高,因此麻醉需滿足麻醉誘導快、患者蘇醒時間早且不良反應低等要求,其中全麻方式應用廣泛,但藥物選擇尚未形成統一方案,值得進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應率均優于對照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瑞芬太尼是芬太尼類μ型阿片類受體激動劑,作用于人體起效快,通常1min內便可達到血-腦平衡狀態,在組織中可被快速水解,因此起效較快,維持時間段,利于麻醉蘇醒,此方面較芬太尼優勢明顯。同時瑞芬太尼對血壓、心率控制呈現劑量依賴性,作用消除較快,因此對血流動力學指標影響較小,且與芬太尼相比其鎮痛效果更為理想,與丙泊酚聯合使用強化腦電雙頻指數抑制效果,強化鎮靜效果,且持續泵注給藥能夠合理控制劑量,術后恢復時間較短,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綜上,在婦科全麻手術中,瑞芬太尼連續泵注能夠保證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平穩,麻醉效果理想,且患者蘇醒狀態理想,不良反應率低,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