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摘要】本研究分別從國內外專科護士資質認定方面以及安寧療護從業護士核心能力概念及評價方面展開了綜述分析,并進一步探討研究了安寧療護實踐中的現存問題,并強調要充分利用《安寧療護實踐指南》。積極開展高校教學改革,并加快安寧療護相關教材的編制,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安寧療護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框架及資質認定制度,盡快建立科學完善的專科護理培訓體系;將志愿服務和社工的力量得以充分發揮,培養一批具有核心能力的從事安寧療護的志愿者,促使更多的人對安寧療護的了解度與接受度得以顯著提升,不斷加強安寧療護專業建設。
【關鍵詞】安寧療護;護士:核心能力;護理實踐
2017年我國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的公布以及《安寧療護實踐指南》的提出,為安寧療護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政策法規方面的保障和指導。安寧療護是指由醫療健康照顧人員和志愿者針對終末期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病人家屬也是其照護對象。該照護模式是基于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價值的思考而產生的交叉學科,綜合了心理知識、醫學知識、倫理道德以及法律知識等方面的綜合應用。而護士作為護理團隊中的重要成員,安寧療護從業護士的核心能力將對安寧療護的過程質量與終末質量造成直接影響H。不斷加強提升安寧療護從業護士的能力,可積極促進安寧療護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安寧療護服務質量的提升,增強護士自我認同感、執業滿意度以及病人滿意度。因此本研究調查了安寧療護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進度。具體報告如下。
1.1護士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專科護士完成安寧療護工作績效不可缺少的護理能力。2003年國際護士會明確提出了護士核心能力的概念。認為護士核心能力是以完成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的護理專業為基本要求,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提供具有自主參與病人照護機構三級保健的護理能力。2003年底,我國又提出了護士核心能力要求具備以下幾點:熟練掌握規范的護理操作技術,并給予病人提供整體護理服務,擁有觀察常見多發病病情的能力和用藥不良反應的能力,能正確處理并積極配合臨床搶救危重癥病人的能力,有老年護理與社區護理等專科護理能力。護士核心能力是我國多位學者及研究者研究的重點問題。認為我國護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護理專業知識技能、學習及整合能力、溝通交流能力、領導與管理能力、教育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跨文化護理能力、態度等方面。在研究護士核心能力框架方面,香港和澳門比較完善。2005年底,香港公布了不同層次護士核心能力的框架。該框架主要包括個人素質、專業素質、護理知識與技能的運用、治療與護理關系、護理管理、團隊合作、護理專業發展、職業生涯規劃等。護理質量與風險管理、操作與資源管理、遵守法律法規和護理職業道德標準的能力要求。澳門學者提出,護士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等3個方面。它包括8個維度:提供直接護理的能力、實踐法律和道德倫理的能力、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領導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咨詢和教育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研究能力。
1.2安寧療護專科護士核心能力 國際護士將專業護士需要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判斷力和個人特征作為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使其在遵循倫理原則前提下提供護理服務,確保護理安全。美國專業護士學會指出,專業護士應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并取得注冊護士資格證書。具有較高的護理知識、技能和專業領域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安寧療護專科護士是專科護士領域中的一種。同時安寧療護護理專業護士是安寧療護護理專業照護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對改善終末期病人的生活質量,減少病人生命末期在醫療費用方面的消耗,指導病人及其家屬接受安寧療護具有重要意義。我國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是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將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職稱的護士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相互結合,進而更好的完成各項專業護理工作。并未對臨終關懷護理專業護士的核心能力進行明確界定。結合相關資料和文獻,對臨終護理專業護士的核心能力的界定如下:由安寧療護專科護士認證的護士為終末期病人提供專業優質臨床護理所需的護理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如面對疼痛等癥狀的護理能力、舒適護理、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等。
2.1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進程 美國對助產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探究是有關護士的核心能力研究的最早起源,1978年,美國助產護士學院提出了助產護士的核心標準并對其進行了修訂和完善。該標準的發布和廡:善對于歐美各國進行護士核心能力標準的制定起到了良好的參考和借鑒作用,其研究范圍逐漸向其他專科護理領域及臨床普通護士進行擴展。隨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護士協會又針對腫瘤專科護士、急診護士、公共衛生護士等護士核心能力標準進行了制定。
2.2護士核心能力的評價 國外的護理學者已經開發出一系列評估護士工作能力或績效的工具,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和相關研究,而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極其缺乏。通過文獻法得到的現有在崗護士能力評價工具19種,如護理表現六維量表(SIXD)、護士表現量表、臨床能力評分表(CCRS)、照顧行為目錄(CBI)修訂版等,但有自我評價工具16種,他人評價工具2種,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工具6種。
2.3安寧療護專科護士的培訓與資質認定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在護理實踐領域應用了護士核心能力培訓體系和評估標準,美國癌癥專科護士在醫院接受了專業技能知識培訓,并獲得了護理協會的認證。20世紀80年代,我國專科護士的研究逐漸開始發展,主要集中在重癥監護室、手術室、急診和腫瘤等專科護士的培訓和研究。我國對臨終關懷有著巨大的需求,但這項研究起步較晚。大多數執業醫師在學校教育中對臨終關懷專業知識涉及不多。臨終關懷機構嚴重缺臨終關懷護士及臨終關懷培訓。
3.1安寧療護需求與供給能力的矛盾“安寧療護”起源于我國臺灣地區,是指為不治之癥病人提供臨終前的減輕痛苦醫療護理服務,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縮減醫療費用,反映社會文明進步。其實,與傳統意義上的臨終關懷相似,又稱“臨終關懷”和“末期照護”。基于我國癌癥患者數量的上升、人口老齡化和醫療資源的短缺發展背景下,中國迫切需要發展安寧療護。中國排在后十位,相對于其他國家比較落后。同時,我國專科護士發展相對滯后,主要集中在ICU、手術室、急診、腫瘤等專科領域。對臨終關懷護士能力缺乏有效性研究。相關表明,護士臨終關懷知識來源途徑比較單一,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以及死亡教育。同時,現有護士能力評價工具較多,但在臨終關懷專業護士勝任力評價中的應用尚需進一步研究并驗證。
3.2相關建議在人口老齡化、癌癥治療負擔加重、醫療資源短缺的背景下,要根據國情,探索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安寧療護方式,吸收國外經驗,因地制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逐步樹立全社會正確的生亡觀。一是在《安寧療護實踐指南》的基礎上,加強高校教學改革,編寫安寧療護相關教材,將死亡教育、哀傷咨詢結合起來,運用故事教育或案例教學與心理咨詢相結合。提高學校醫學生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初步實踐。第二,制定和完善安寧療護專業護士的核心能力框架和資格認定,完善培訓體系,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從事安寧療護的護士更加專業化,真正滿足病人的需要,幫助他們在生命結束時保持尊嚴。第三,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和社會工作者的力量,培養一批從事安撫工作的志愿者。在全社會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們對安寧療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