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
【摘要】目的:分析在實施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的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中開展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對降低。方法:抽取我院因急性闌尾炎入院治療的老年患者77例開展研究,在遵循計算機表法的前提下將其區別于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39例、分析組( 預防性護理干預措)38例,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完成比較研究,并選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術后相關時間指標比較。結果:對比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分析組數值更低,P<0.05;對比術后相關時間指標,分析組數值更優,P<0.05。結論:對選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的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既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又能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腹腔鏡;預防性護理;急性闌尾炎;下肢深靜脈血栓
闌尾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中的一種,目前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腹腔鏡手術因創傷小、易恢復又可及時去除病灶,減少患者痛楚,更是受到患者與臨床醫生的青睞。但是,術后如何能夠讓患者快速康復一直都是臨床研究重點,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身體機能較差,血液流通速度慢.術后極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增加患者痛苦。基于此,我院針對如何減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開展研究,并選取77例老年闌尾炎患者為對象,最終整理出如下報告。
1.1基線資料
抽取我院因急性闌尾炎入院治療的老年患者77例開展研究,在遵循計算機表法的前提下將其區別于對照組39例、分析組38例,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完成比較研究。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最小63歲,最大84歲,均數值(71.42±3.69)歲。分析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齡最小61歲,最大85歲,均數值(71.50±3.17)歲。組間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落實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即觀察術后傷口愈合情況,囑咐患者注意飲食等。分析組落實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如下為具體步驟:對老年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幫助患者調整合適體位,將其調整至腿高頭低位,保持整個人平躺,確保引流液能夠順利流出;每隔2小時幫助患者被動彎曲腿部運動,鼓勵患者每隔一段時間被動或者主動的活動腳踝、膝蓋;依據患者情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通過四肢活動增強血液流速,促進傷口愈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依照醫囑,可對患者使用適量的抗凝溶栓藥物;依據患者情況,確定是否適合使用壓力彈力襪,通過這種簡便有效的方式,對下肢靜脈血管進行外壓迫力增加,促進靜脈透壁壓力恢復到正常水平,改善下肢靜脈血流情況,減少血栓形成幾率;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需要注意病房內溫度,避免受涼,阻礙血液正常流通;康復期間,囑咐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增強機體抵抗能力,維持體內酸堿、微循環平衡,并在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下進食,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
1.3觀察指標
選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術后相關時間指標(如:首次下床等)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收錄于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檢驗用X2,結果表示為(%),計量資料檢驗用t,結果表示為(x±s),若P<0.05,確定統計價值存在。
2.1各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對比
如表1呈現。各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分析組2.63%,對照組17.95%,組間對比顯示分析組數值更低,P<0.05。
2.2各組術后相關時間指標對比
如表2呈現。各組術后相關時間指標對比,各項數值明顯分析組更優,P<0.05。
與其他年齡段人群不同,老年人由于身體各項機能較差,術后康復更應當受到關注。現如今,老齡化社會深入的背景下,老年人患各種病癥的幾率持續增加,闌尾炎作為臨床常見急腹癥的一種,雖然目前大多數患者已經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但是,老年患者身體恢復能力差,提高康復效果的措施仍然需要不斷研究。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護理措施,在并發癥尚未發生前,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致使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降低該類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于老年闌尾炎患者而言,術后康復期需要一段時間躺在病床上,更是降低了血液流速,增加了血栓的形成率,一旦形成,不僅增加治療花費的時間、經濟成本,也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因此,術后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尚未發生前,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發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舉措。
本研究結果顯示,各項數據結果對比,分析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術后相關時間指標均體現更優。
總結上述內容,確定對開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老年患者開展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