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
摘要:中國對猶太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雖然比美國和歐洲晚了三十年左右,但是近幾十年來的研究卻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不斷涌現出優秀成果。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國際之間學術交流的增多,中國學者對以色列問題的關注也在不斷升溫。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也使得以色列成為沿線重點合作國家,我國學者對以色列問題研究更加注重時效性,更著眼于當代以色列發展中所呈現的問題。
關鍵詞:猶太 以色列 經濟 科技創新 政治 “一帶一路”
(一)以色列經濟
1、科技創新
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以色列在經濟發展中更重視科技創新,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以色列國情的科技創新之路。趙建華、佘正剛在《以色列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路徑及特點》這篇論文中指出:以色列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確保國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能接受到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范琳、劉敏、李茂林的論文《國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對我國的啟示——以以色列創新創業經濟發展為例》分析了以色列創新創業生態因子的組成,并指出了對我國進行創新創業經濟發展的借鑒意義。湯繼強的論文《以色列創新的人才政策》從人才培養角度分析了以色列的創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柳文佳的論文《以色列科技創新特性分析》對以色列國家創新系統的各方面內容進行詳細地闡述。
2、以色列農業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
以色列雖然有著殘酷的自然環境,但農業發展并未落后于世界,反而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農業發展之路。王恒的論文《以色列農業發展成就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分析了以色列的農業灌溉和生態發展系統,進而提出了對我國農業發展可以借鑒的方面,有助于探索出一條有助于我國農業發展的新道路。易小燕、吳勇等人的論文《以色列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經驗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啟示》通過運用實地調查法和歸納總結法,對以色列水土資源狀況和農業水土資源利用狀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啟示。
3、中以經濟合作
以色列作為我國開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線上的重要國家,近兩年與我國的經濟合作日漸緊密。線鳳陽的論文《淺談中以經貿關系及其背景》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與以色列就開始了小規模,間接性的非公開經濟接觸。近年來,隨著中以兩國全新全面的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對拓展以色列智庫起到了積極作用,楊陽的論文《“一帶一路”背景下以色列智庫研究》闡述了中以合作對以色列智庫的諸多益處。
4、以色列水經濟
高陽的論文《以色列水經濟發展路徑探析》闡述了以色列水資源概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以色列水經濟發展的幾條重要路徑。此外,高陽的另一篇論文《中國和以色列水經濟合作研究》從政府、技術、企業三個層面分析了我國和以色列在水經濟發展領域的合作,作者對促進中以水經濟合作給出了幾點建議。
(二)、猶太文化
文化影響
作為西方文化發源之一的希伯來文化對西方世界有著深遠影響,盧鎮在其論文《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與猶太思想的互動》中分析了兩種思潮互動發生的原因,以及猶太思想對人文主義的構建有何影響。董小英的論文《<摩西五經>的啟示(一)——10個故事的文本細讀》通過對《圣經》中10個經典故事的解讀分析了《摩西五經》的文學敘事。
(三)、宗教問題
1、猶太教與其他宗教
饒本忠的論文《<新約>與<塔木德>的耶穌觀之比較》從耶穌的人性、神性出發,進行了兩種不同觀點的討論,并且分析了兩種耶穌觀存在差異的原因。王玖玖的論文《中世紀盛期西班牙猶太人與基督徒的族群融合》分析了中世紀盛期西班牙境內的基督徒與猶太人是如何保持平衡從而達到共同生存的目的。鐵瑛、鄭青的論文《<論語>與<舊約>的中西農牧社會德性觀比較》通過探討《論語》和《舊約》中農牧社會德性觀闡述了二者德性觀對于現代社會的意義。孫燕的論文《早期儒家和古代猶太教慈善思想之比較》分別闡述了早期儒家和古代猶太教的慈善思想,接著分析了二者在慈善思想上的不同。
2、教義解讀
賈延賓的論文《文化猶太復國主義與猶太教的關系論析》主要探討文化猶太復國主義在猶太教問題上的觀點,分析二者關系形成之原因和影響。黃偉《從批判到同情:黑格爾猶太教觀念的演變》這篇論文以時間為軸闡述了黑格爾對猶太教的認識與評價經歷了從批判到同情的復雜演變過程。孟振華的論文《參孫故事及其現當代猶太解讀》分析了圣經《士師記》中參孫故事形成的背景以及作者試圖傳遞給讀者的信息。
(四)、國際關系
1、外交問題
水外交作為當前國際外交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預防跨界流域水沖突和推動國際水合作的有效機制。以色列根據其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以水為工具,制定靈活科學的水外交政策,促進了國家水經濟發展,服務了國家整體外交戰略。高陽的論文《以色列水外交政策研究》對以色列的水外交政策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究,同時指出對我國的指導意義。
此外,我國學者對以色列與別國的外交狀況也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趙亮的論文《以色列與伊朗緊張局勢持續》對以色列與伊朗的緊張關系作了闡述和分析。畢振山的論文《巴以沖突頻發僵局難破》闡述了巴以沖突造成的僵硬局面。時宏遠的論文《印以防務合作及影響》首先闡述了印以防務合作現狀,接著對合作原因及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2、美以關系
由于美國和以色列的特殊關系,以及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舉動,美以外交問題也成為學者關注的重點。任肇淇的論文《論美國與巴以沖突起源的復雜關系》就雙方在巴勒斯坦政策上的合作與沖突展開論述, 揭露各自在這一時期對巴勒斯坦問題發揮的作用。張業亮的論文《特朗普為何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對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一行為作了分析。
結語:
綜觀2018年我國學者對猶太以色列問題的研究,不難發現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我國學者尤其重視以色列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成果,并就此提出對我國的啟示和借鑒意義。與此同時,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方針的提出,我國學者對于以色列經濟及科技創新的研究更具時效性,同時也更加側重與中國發展問題做比較研究。
總體來說,我國學者在2018年針對以色列問題的研究更具有時效性,研究方面也更加側重與別國發展問題做比較研究。隨著對以色列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學者將研究方向從基礎理論研究轉向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研究并行,更加強調研究的社會影響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