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華
【摘要】? 家庭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首要場所,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其是否能夠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孕育一個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為其健康成長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會導致其人格缺陷和行為偏差。
【關鍵詞】? 殘缺家庭學生 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 G6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195-01
由于我國社會的急劇變化,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出現了家庭結構和家長觀念的雙重失衡,造成離婚、分居或外出而產生的破碎家庭或單親家庭大量出現,進而對青少年行為品德產生重大影響。單親家庭使青少年失去父母雙方剛柔相濟的教育中的某一方面,導致這些青少年性格扭曲或個性畸形,增加心理調適困難,容易在情緒、品德、性格、學習等方面出現問題。而且單親家庭不像雙親家庭對子女會有嚴格的監督,往往會疏于對子女的教育,致使他們易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學研究表明,分離和喪親是人類整個生命時期最具沖擊性的事件。這種沖擊對于心智尚未成熟、心靈脆弱的兒童的心理乃至人格健全發展的負面影響是十分巨大和廣泛的。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力量,要能通過學生行為的表象,洞察支配行為的癥結所在,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矯正措施,從而取得良好的輔導效果。
1.嚴格對待,一視同仁
殘缺家庭的學生往往上進心不強,成績不佳。教師在教育時,不僅要以師長的身份嚴格要求他們,還要注意適當地扮演“家長”的角色,像“家長”那樣給他們必要的鞭策和壓力,以彌補家庭殘缺所帶來的動力缺陷。不能因殘缺家庭而對其孩子降低要求,而應當與普通家庭孩子一視同仁。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關心他們,給他們以親人般的溫暖和愛護,并鼓勵他們要勇敢地面對現實,樹立信心。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使他們融入到班集體中來。同時還要發掘他們的獨立、堅毅等長處,動員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使這些特別的學生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2.家校溝通,加強合作
就殘缺家庭來說,構建家校的綠色通道更具有特殊意義。但由于殘缺家庭的家長大多陷于生活的泥潭之中,家長不關心或無暇關心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缺乏耐心,即使教師將學生在校各方面情況通告給了家長,他們處理起來也往往簡單粗暴。因而,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到腳勤,做到主動;其次要做到以誠相待,不怕碰壁;第三還應該耐心地開導家長,引導他們如何配合學校以及教師,防止他們粗暴行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溝通家校,加強合作。
3.愛字開路,關懷接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美德。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師要用真摯的愛對待單親家庭的學生。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真心實意地愛他、關懷他,其殘缺的心靈大門才會向你洞開。而一旦做到這一步,其殘缺心理的矯正便有了良好的開端。殘缺家庭子女在家庭難以得到至愛,這是不爭的事實。此時,老師的關愛無異于一劑良藥,或是生活上的噓寒問暖,或是學習上的督促檢查,偶爾關乎人生的暢談點撥,平時言語行止的寬諒、適度……孩子在冰冷的世界里感到了來自老師的溫暖,明白自己沒有被拋棄、被遺忘,有人在意關心自己,心靈的創痛就會減輕許多。
4.對癥下藥,彌補缺陷
對膽小懦弱型的學生,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鍛煉他們敢想、敢干、敢闖、敢拼的勇敢精神。
對孤獨封閉型的學生,要多找他們談心,多讓別的同學與他交朋友,特別是多讓他們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在活動中使他們啟開心靈的屏障,與生龍活虎的同學們融為一體。
對憂郁多疑型的學生,要尋找共鳴點,予以助動。離異家庭學生的處境是相同的,但思想行為卻又不盡相同,這里不乏有成才成名者。教育者要善于利用這些人的成功事跡,在處境相同的學生中進行宣傳教育,以引起共振,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引發這些學生的思想轉化。
對玩世不恭型的學生,要強化其行為規范,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處世習慣和學習習慣。其習慣的培養,要著力從各種細小舉動上去抓,去規范。
對自卑自賤型的學生,要注意搜尋其身上的“閃光點”,予以助燃。閃光點即一個人的長處和優點。抓住人的優點和長處在全體學生面前予以肯定、鼓勵、表揚,哪怕是一點點,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喚起人的進取心。對離異家庭學生更應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溫情,少一點冷漠。教育者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及時地予以鼓勵,使其閃光點在教育者的助燃下,進一步光大。
人人渴望被理解,因為“理解是改變偏執的良藥”。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自我”中心意識十分強烈,他們中絕大多數從生下來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一旦家庭發生變故,父母的關注產生偏離,他們在一夜之間忽然發現自己不再重要,心理難免失衡。而對這些情況,老師要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狀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現實的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認識自身錯誤,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念。
總的來說,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的維護與保健必須同時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著手,應該同時調動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力量,綜合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作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家長和老師要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用一顆永恒的愛心去說服、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和學習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