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我國民間借貸合同法律適用的民商區分

2020-04-10 07:00:14王建文
現代法學 2020年1期

摘 要:按照是否為自然人之間的借貸,《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利息約定不明的兩種情形規定了不同的裁判規則。這種區分處理具有進步意義,但未能根據民商區分的理念作科學合理的區分,導致相關裁判規則存在標準混亂、規則缺失的問題。要確定

民間借貸民商區分的判斷標準,首先得解決民商區分的判斷標準。我國應回避從內涵到外延都存在極大爭議的商主體概念,借助“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行為概念及內涵和外延都確定的企業概念來界定商事法律關系,從而確定民商區分的法律適用難題。在確定了我國民商區分的判斷標準后,民間借貸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厘定就迎刃而解了。據此,可確定民商區分視野下民間借貸糾紛裁判規則的完善方案。

關鍵詞:民商區分;民間借貸;營利目的;單方商行為;雙方商行為

中圖分類號:DF9236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20.01.1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民間借貸的法律適用作了詳細規定。在此前后,不少學者和法官展開了對該司法解釋相關條款或其所涉內容的研究①。這些文獻對于厘清民間借貸的法律適用具有重要意義,但均未涉及《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對利息約定不明的裁判規則)的法理分析與法律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一大創新表現為,按照是否為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大體上對民間借貸的性質作了區分,并據此確定利息約定不明的裁判規則。其缺點在于未能根據民商區分的理念作科學合理的區分,不僅導致該類型劃分存在標準不合理的問題,而且還因民商區分標準的缺失,導致合法利率上限等規定存在明顯不合理性。因此,需要立足于民商區分理念,對民間借貸合同形態與民商區分標準,以及相應裁判規則作系統研究,從而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法律適用提供理論參考。

一、我國民間借貸形態及其合法性判斷

在我國,民間借貸歷史悠久,可謂亙古不衰。就當下而言,有學者將民間借貸概括為三種類型:“既有出借人發放高利貸的情形(簡稱放貸型借貸),也有借款人以高息為誘餌向多數人集資的情形(簡稱集資型借貸),還有經過當事人充分合意的高息借款情形(簡稱充分合意型借貸)。”這一概括基本準確,但因其將語境設定為存在超額利息的民間借貸,故以下兩種情形未予包括:其一為最古老的民間借貸形式,即自然人之間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無息或低息借貸行為,該類民間借貸通常存在于親友之間;其二為自然人與法人、其他組織之間以及法人、其他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典型形式為股東、實際控制人與其投資或實際控制的企業之間以及這些企業之間基于特定利益關系而達成的借貸行為。就司法實踐而言,引發糾紛的民間借貸固然基本上都屬于以獲取高息或以高息為誘餌的借貸行為,但也可能為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低息借貸行為甚至完全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無息借貸行為。

顯然,《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所認可的民間借貸資金融通行為,僅排除了特定金融機構所實施的發放貸款等金融業務,即不包括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所實施的發放貸款等金融業務。為解決實踐中類型紛繁復雜的民間借貸行為的合法性判斷問題,《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11條、第12條、第14條作了專門規定。依其規定,除轉貸牟利及存在其他依法無效的事由外,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其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以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均應認定為有效合同。此外,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合同目的未被限定于“為生產、經營需要”,因而只要不存在轉貸牟利及存在其他依法無效的事由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14條關于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事由的規定固然適用于所有民間借貸行為,但第11條、第12條并非關于有效民間借貸合同的列舉性規定,而只是針對實踐中存在認識分歧的非自然人之間的典型民間借貸行為的特別規定。例如,實踐中經常發生的企業向自然人借貸行為,既包括企業向股東等出資者借貸,也包括企業向其他自然人借貸,這些借貸行為都不屬于“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但顯然并不因此而無效。

通過對我國民間借貸實踐及上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相關規定的梳理,可以確定,合法有效的民間借貸包括除存在轉貸牟利及存在其他依法無效的事由外的以下類型:(1)自然人之間進行的資金融通借貸行為;(2)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其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而實施的資金融通性借貸行為;(3)法人、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4)法人、其他組織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無息或低息用于買房、裝修、治療等特定生活需求的貸款;(5)法人、其他組織為生產、經營需要而向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借款;(6)法人、其他組織為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提供資金融通性貸款。

二、我國民間借貸民商區分的實踐

上述民間借貸類型劃分表明,民間借貸類型多樣,借貸行為的目的和性質也各有不同。就民間借貸行為的目的而言,借款人固然應基于資金融通之目的,但除部分基于特定親友關系或其他關系而實施的無息或低息借貸外,出借人基本上都具有獲取高額利息的營利目的。因此,無論出借人是自然人還是法人或其他組織,除部分無息或低息借貸外,其行為性質基本上都具有營利性。這一判斷引發的思考是,出借人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借貸行為,是否影響利息約定不明及利率上限的裁判規則?此外,是否應當基于出借人或借款人主體性質(如是否為自然人或企業),對利息約定不明及利率上限設定不同的裁判規則?申言之,是否應在民間借貸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中實行民商區分的裁判規則?對此,有學者曾提出,以營利性為標準將民間借貸劃分為民事性民間借貸和商事性民間借貸,是設計和檢討我國民間借貸立法科學性的重要依據。盡管如何區分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與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還需要深入研究,但這一區分對待的立法與法律適用思路無疑是正確方向。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1條第1款明確將民間借貸界定為資金融通行為,但這一界定并非關于民間借貸行為法律性質的明確界定,而只是為了將其與該條第2款規定的“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實施的“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區分開來。因此,《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是在默認所有民間借貸都屬于資金融通行為的前提下,對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所涉問題作了統一規定。顯然,所謂資金融通行為,既非關于行為人是否為商事主體或一般民事主體的界定,亦非關于行為本身是否為商事行為或一般民事行為的界定,因而無從據此在民間借貸合同法律適用中實行民商區分。

不過,《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可謂一定程度上采納了民商區分的理論。依其規定,在民間借貸利息約定不明的處理方面,司法解釋以是否為自然人作為區分對待的依據。其內在邏輯是,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原則上不以營利為目的,非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原則上屬于交易行為,具有營利屬性,故應適當支持營利訴求。這種未予明言的區分處理方案,其本質就是以自然人作為界定民間借貸民事性質和商事性質的判斷標準,從而區分對待。

盡管我國長期實行“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其本質為民商不分的混合立法模式,但仍存在民商區分立法的實踐。例如,我國2007年《物權法》第231條關于企業之間的留置的特別規定,在某種程度上確立了為德國、日本等國商法典所普遍規定的商事留置權。應當說,在缺乏民商區分的立法理念的背景下,《物權法》第231條關于商事留置權的規定非常難得。不過,由于我國缺乏明確的民商區分立法理念,導致該商事留置權的規定不夠嚴謹。企業之間的留置之所以不以留置物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為前提,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是商事主體,而立法依據恰恰是商事留置權。然而,就商事留置權而言,其主體顯然不能限定于企業,以自然人身份開展持續性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及個體工商戶,同樣應納入商事留置權范疇。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以自然人作為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與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的區分標準也存在《物權法》第231條的類似問題。事實上,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的民間借貸有可能不屬于商事性質,而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則有可能屬于商事性質。例如,在借貸雙方均為自然人的情形下,若出借人發放貸款系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借款人借款用途為從事經營活動,則該借貸行為屬于雙方商行為,該民間借貸當然具備商事性質;即使借款人借款用途為解決生活需要或小規模農業生產資金需要,亦因該民間借貸行為對出借人而言構成商行為,使其基于單方商行為而具備商事性質。又如,在出借人為企業的情形下,若其提供借款非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而是為職工提供福利性資助或為股東提供救助,盡管企業的行為原則上可推定為以營利為目的的行為,但這兩種特定目的借款仍不宜界定為商事行為。

綜上所述,盡管《物權法》第231條和《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未明確采用民商區分的概念,甚至連商事關系的概念都未采用,但都默認留置權或民間借貸存在民事性質與商事性質的實質性區別,因而具有進步意義。然而,《物權法》第231條以企業作為民事留置權與商事留置權的區分標準,《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以自然人作為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與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的區分標準,固然都有其合理性,但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甚至可謂存在較大缺陷。但這兩個問題顯然都不可能通過簡單的立法完善得到解決,而是涉及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根本性問題,因而需要通過探求我國民商區分判斷標準來尋求解決方案。

三、我國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經驗

(一)我國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理論探索

要解決民間借貸民事區分的判斷標準,首先得解決民商區分的判斷標準。我國商法學界深切感受到我國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商法規范供給不足及商法思維缺失的商法適用困境,故投入了很多精力論證商法的獨立性及民商分立或區分的必要性,并致力于從理論與立法層面尋求解決方案。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學者們付出了很大努力,但關于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研究成果仍數量有限且尚未形成共識。

從域外立法來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商法典均對商人與商行為作了明確規定,似乎確立了明確的判斷標準,但因商人與商行為的概念存在循環定義的邏輯缺陷,故從一開始就存在判斷標準模糊不清的先天缺陷。更為重要的是,制定于19世紀的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商法典都建立在市場經濟尚不發達、市場交易形式尚較為簡單的社會基礎之上,商法理論與制度的先天缺陷極為明顯,故在這些國家都曾圍繞商法典的存廢發生激烈爭論。盡管民商分立國家仍保留了原有立法模式,但商人與商行為循環定義且其內涵已不適應時代要求的缺陷并未解決。由此可見,與民法不同,域外商法典的立法經驗及商法理論無法給我國商事立法與理論提供必要借鑒。因此,我國商法學界應認真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驗,尤其是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經驗,立足于我國實踐,探索符合中國實踐需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法理論體系。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商法基本范疇和商事關系的判斷標準。

商事關系與民事關系的本質區別在于主體與行為不同,因而在強調商事關系特殊性時,并非嚴格從法律關系要素角度與民事關系進行比較,而是就其存在本質區別的要素展開。民商分立國家的商法典及商法理論雖未從商事關系要素角度界定商法調整對象,但均將商人和商行為作為適用商法的依據,故可將商人與商行為視為商事關系的關鍵性要素。

就我國商事關系判斷標準而言,因我國并不存在商法典等形式商法,理論界關于商事關系的理解可謂形形色色,基本上都是借鑒國外商事立法與理論所作純學理構建,人民法院關于商事審判和商事案件的劃分也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為此,應認真反思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商法典關于商人與商行為的規定,立足于我國市場經濟實踐及現有立法資源、司法實踐,合理確定我國商事關系的核心要素,亦即確定商事關系究竟由商人決定還是由商行為決定?

通過傳統商法中商事關系的判斷標準的考察可知,盡管表面上看,不同立法例下商人與商行為之間的關系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商人均需借助商行為來定義。不過,在德國等采主觀主義立法例的國家,不僅商行為更需借助商人來定義(商行為是指商人實施的營業行為),而且法定形式商人、自由登記商人、依登記的商人等商人類型無須借助商行為定義;在法國、日本等采客觀主義和折中主義立法例的國家,仍有一部分商行為需要借助商人定義。因此,總體而言,商行為是商事關系的核心要素,商人需要借助商行為來定義,但公司等直接由法律確定商人資格的特定類型的商人除外。這就意味著,在各國商法典中,商行為和商人之間循環定義的問題均未能真正解決。不僅如此,受滯后的商法體系的制約,不少新型商行為未能為商法所涵蓋,從而出現商行為法律調整不周延的問題。

通過我國商法學界關于商事關系判斷標準的檢討可知,我國商法學界基本上默認商人和商行為均為商事關系的要素,但也有學者以商人為核心要素或以商行為為核心要素展開論述。例如,我國不少商法學者都認為,商法是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或謂商法是指規范商人和商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些學者往往將商事關系作為一個確定的概念直接使用,并直接將商人與商行為作為商事關系的當然要素予以使用。另有學者認為,“商法又稱‘商事法,它是指規制營利性主體的經營性活動,調整由其所生的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還有學者認為:“商法調整的商事關系是商人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從事特定營業所形成的經營關系。簡單地說,商事關系是一種經營關系。這種關系由如下三個核心要素構成:營利、營業、商人。”該學者還認為,商人是經營關系的靈魂和統領,它對營業組織、營業行為和營業資產進行有機地統籌以實現其營利目的。不過,我國商法學界基本上未對商事關系及其判斷標準展開系統研究,相關論斷尚缺乏清晰的內在邏輯與依據,故應從我國商事司法實踐中商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的劃分標準出發,來揭示我國商事關系的核心要素。

(二)我國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審判實踐探索

從邏輯上講,要確立統一的商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的劃分標準,關鍵在于確定商事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劃分標準,而后者的本質即為確定商事關系的判斷標準。

我國各級人民法院都確定了商事審判與民事審判的相對分工,但各級人民法院及各地人民法院關于商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的劃分標準既不明確也不統一。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長期從事商事審判的法官已較為普遍地確立了民事關系與商事關系應予區分對待的裁判理念。應當說,商事法官大多篤信商事審判應遵循商法思維和商法理念,但對于商事審判的對象——商事糾紛的判斷標準,則大多未予深究。一般認為,我國各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脫胎于經濟審判庭,簡稱“民二庭”)乃主要從事商事審判的專業法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也明確采用“商事審判工作”和“商事案件”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也在其文章中明確采用了“商事審判”概念,他指出:“‘十三五時期,人民法院要更加重視民事商事尤其是商事審判對法治經濟建設的重要服務保障功能,切實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依法保障市場要素的優化配置、依法維護金融創新與安全。”顯然,商事審判及商事案件已成為確定概念,但關于商事案件的范圍,各級人民法院均未作明確界定,且各級各地人民法院的規定也不統一。總體而言,人民法院既采用了行為標準(商事性質的案由基本上可視為商行為),也采用了主體標準,將自然人之間的合同糾紛案件原則上納入民一庭受案范圍,其他主體之間的合同糾紛案件納入民二庭受案范圍。當然,人民法院劃分受案范圍的標準并未得到完全貫徹,某些被納入商事案件的案件性質并不屬于商事案件。盡管這種民事案件和商事案件的劃分標準并不科學,但仍揭示了一定規律,即單純根據法律主體性質或法律行為性質來劃分民事案件和商事案件都不可行,綜合運用法律主體性質或法律行為性質標準則顯得更為科學。

四、我國民商區分判斷標準與民間借貸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厘定

(一)我國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厘定

從域外立法例來看,法國(客觀主義立法模式的代表)、德國(主觀主義立法模式的代表)、日本(折中主義立法模式的代表)等國商法典關于商行為的規定雖不盡相同,但各國商法中的商行為均以營利性為本質屬性。我國商法學界及實務部門雖未在商行為的概念及其界定上形成共識,但均將營利性作為商行為的本質屬性。不過,基于現代商事交易日益泛化的時代背景,在我國商事關系界定中,不僅應強調商行為的營利性目的,而且應強調商行為必須“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申言之,即使行為人在營利性目的外,還存在其他目的,但只要實施該行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營利,仍應將該行為納入商行為范疇。例如,大學投資設立校辦企業的行為即為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行為。盡管該行為客觀上可能具有幫助學校所屬專利、技術實現產業轉化的功能,且其投資收益最終歸屬于學校用于非營利性教育事業,但就該投資行為本身而言,無疑屬于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行為。另如,自然人在夜市固定攤位開展的買賣行為,固然具有養家糊口的屬性,但就該行為本身而言,無疑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與此不同,自然人偶爾實施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一般商品交易行為雖具有營利屬性,但該偶爾實施的交易行為(如農民在集市上銷售自產富余農產品)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不能將其納入商行為范疇予以商法調整。因此,商行為法律界定的核心要素應為“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由此,可回避在我國缺乏“商法典”或“商法通則”等形式商法的背景下,理論界關于商行為與商主體概念界定爭執不下的問題,從而立足于商行為的核心要素去把握和認定商行為,并據此將商法理念和商法思維引入相關案件的法律適用。

至于何謂“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盡管實踐中必然存在判斷標準不清的問題,但這一問題無須也無法通過立法明確界定,而應由司法機關、仲裁機構及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形自由裁量。當然,為提高法律適用的統一性,不妨通過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司法機關及行政機關的法律條文解讀等方式提供法律適用指引。事實上,“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行為與我國立法中已實際使用的“經營行為”“經營活動”等概念頗為類似,只不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均未將“經營行為”“經營活動”作為一個具有確定內核的法律概念來使用,更未對其作明確界定。因此,從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立法資源的角度來說,直接將“經營行為”概念納入商法范疇,使之成為商行為概念的替代概念,也是一種務實的選擇。基于此,筆者認為,因相當長時間內不能完成《商法通則》立法,故無法確立法定商法基本范疇(商人、商行為或經營者、經營行為),但至少可先將“經營行為”概念合理利用,使其成為界定商事關系的核心概念。

根據上述分析,可將經營行為及其實施主體之間的關系作如下界定:因經營行為而發生的法律關系均受商法調整;企業作為以從事經營行為為業的特殊主體,其所實施的行為一般可推定為經營行為,但明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行為除外。這種界定方式是在缺乏商事關系法律界定且商法學界尚未對此形成統一認識的背景下所作務實處理,目的在于回避從內涵到外延都存在極大爭議的商主體與商行為概念,從而借助“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經營行為概念及內涵和外延都確定的企業概念來界定商事法律關系,解決實踐中被廣泛運用卻缺乏統一或明確界定的法律適用難題。

在將企業作為可推定為以經營行為為業的特殊主體后,還需要對企業登記制度作明確規定。根據企業法定原則,凡是需要以企業形式開展經營行為的,出資人應依法登記設立企業,否則就構成非法經營。對此,筆者認為,可對經營行為是否需要采取企業形式的邊界作如下界定:投資者從事營業性經營行為,應按照相關企業組織形式的要求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手續,未經企業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注冊,不得從事經營行為;但依性質和規模不需要采取企業形式經營的除外。此處所謂營業性經營行為,是指投資者所實施的具有反復性、不間斷性與計劃性的經營行為。若確立以上企業登記制度,企業外延法律確認的問題即可有效解決。

(二)我國民間借貸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厘定

在確定了我國民商區分的判斷標準后,民間借貸民商區分判斷標準的厘定就迎刃而解了。本文第一部分提出,合法有效的民間借貸包括除存在轉貸牟利及存在其他依法無效的事由外的六種類型,下文將從民商區分的角度對這些民間借貸的性質予以分析:

其一,自然人之間進行的資金融通性借貸行為。自然人進入商事領域,既可通過投資設立企業開展經營活動,亦可以自然人身份從事投資行為(如證券投資、股權投資),還可以自然人身份從事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其他交易行為。就自然人之間進行的資金融通性借貸行為而言,出借人既可能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獲取高額利息)而提供借款,也可能是基于親友關系而提供無息或低息借款。因此,在不存在親友關系的情況下,若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未約定利息,則應根據當地民間借貸的交易習慣和該出借人實施民間借貸行為的交易習慣,對該借貸行為是否屬于商行為(即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予以判斷。為此,應作細致的類型劃分,準確判斷具體借貸行為的法律性質,依不同保護需求提供差異化保護。

其二,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其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而實施的資金融通性借貸行為。如前所述,任何主體都可成為商行為的實施者,故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其相互之間均可實施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出臺之前,我國曾長期禁止企業之間借貸,企業之間的借貸會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合同。根據《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只要不存在轉貸牟利及其他依法無效的事由,不僅企業之間的借貸合法有效,各個組織體之間的民間借貸都合法有效。因此,企業作為從事營業性商行為的特殊主體,其實施的民間借貸可推定為具有商事性質;其他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其相互之間實施的民間借貸則可根據其是否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而實施該借貸行為來界定是否屬于商事性質。一般來說,除非明顯不以營利為目的,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其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而實施的資金融通性借貸行為均屬于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

其三,法人、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的行為。在分別論述了前兩種情形后,這種情形就較為清晰了。單就法人、其他組織作為借款人的視角而言,其結論跟第二種情形相同,即屬于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較為特殊的是,此時職工提供資金往往具有幫助單位紓困的目的,原則上不宜視為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但若客觀上約定了高額利息,則仍可視為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

其四,法人、其他組織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無息或低息用于買房、裝修、治療等特定生活需求貸款的行為。這種民間借貸情形屬于典型的純民事性質,雙方均不具有營利性。這種借貸的出借人即使屬于企業,該類借貸行為也因明顯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而不能界定為商事性質。至于借款人,其僅為解決生活需求,當然不具有營利性。

其五,法人、其他組織為生產、經營需要而向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借款的行為。這種情形與上述第三種情形相似,僅出借人有變化,但在民間借貸的法律性質上毫無二致,即原則上屬于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除非確實不存在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可能。

其六,法人、其他組織為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提供資金融通性貸款的行為。這種情形表面上與上述第四種情形相似,但實質上完全不同。法人、其他組織為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提供資金融通性貸款既可能約定了符合市場利率水平的利息,也可能未約定利息或約定無息或低息,因而從形式上似可分為商事性質和民事性質兩種類型的民間借貸。但因法人、其他組織對外提供貸款的行為原則上應界定為商事性質,而為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損害了其他股東及法人、其他組織本身的權益,且應概括性地將該類借貸行為界定為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作此界定,是為了將法人、其他組織為股東等出資者及其他自然人提供資金融通性貸款的行為納入商法調整范疇,從而適用更為嚴格的義務與責任。

五、民商區分視野下民間借貸合同裁判規則的完善方案

應當說,《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不僅對民間借貸司法實踐中的問題都作了全面規定,而且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商區分的理念,可謂一部頗為先進的司法解釋。不過,鑒于其在民商區分問題上受限于區分標準的認識,以及民商區分標準不準確,從而導致民商區分不盡合理且不夠徹底。在此方面,主要涉及利息約定不明與約定利率法律效力的裁判規則。

(一)民間借款合同利息約定不明的裁判規則的完善方案

如前所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商法中的保護營利理念,對自然人之間借貸與其他借貸作了區分對待,確立了不同解釋規則。但基于本文關于民間借貸類型化的分析,這種以是否為自然人之間的借貸作為區分處理的規則顯然不符合民商區分的要求,且因混淆了民事性質和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而導致不合理的后果。例如,在不存在親友關系的情況下,即使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未約定利息,出借人也完全可能是以獲取高額利息為目的而提供資金借貸,即其該項民間借貸行為屬于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又如,法人、其他組織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無息或低息用于買房、裝修、醫療等特定生活需求的貸款,雖然根據《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的規定,可支持出借人的主張,但基于該行為明顯不屬于商事性質,故作此處理顯然不合理。此即文義解釋與目的解釋相沖突的問題,因而需要在體系化視角下,協調文義解釋與目的解釋。

為解決因民商區分標準不合理所導致的上述問題,可考慮引入民商區分理論,并在現行法框架下,采取本文所主張的務實方案,即通過行為性質(是否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和主體類型(是否為企業)綜合判斷,對民間借貸作民事性質和商事性質的區分,從而適用不同的裁判規則。為此,可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對民事性質和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作明確規定,并基于此,將第25條第2款修改為:“民事性質的民事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在區分單方商行為和雙方商行為的基礎上,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至于單方商行為和雙方商行為區分對待的具體裁判標準,鑒于雙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的雙方當事人均具有營利目的,而這種營利目的因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而應受法律保護,故其利息原則上應高于有一方非以營利為目的的單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的利息。

(二)民間借款合同約定利率法律效力的裁判規則的完善方案

我國《民法通則》第90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依此,只要當事人間的借貸關系不違法,應依法受到保護。經過反復討論,《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將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年利率上限確定為24%,并將法律容忍的民間借貸年利率上限確定為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民間借貸年利率超出24%但未超36%的,雖不受法律的強制力保護,但若當事人自愿履行同樣有效,借款人無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24%但未超36%部分的利息。

應當說,《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確實緩解了對民間借貸利率“一刀切”的不利影響,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對貸款人利益的保護,但仍存在未明確區分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和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的問題。基于前文關于民商區分必要性及區分標準的論述,在商事性質的民間借貸中,應進一步區分單方商行為和雙方商行為。在雙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中,因該借貸行為對其而言均為商行為性質,故應充分尊重其意思表示,在不存在非法集資、轉貸牟利等違法行為及其他依法無效事由的前提下,盡可能確認借貸合同約定利率的法律效力。誠如岳彩申教授所言,目前“我國對民間借貸的過度壓制與規制不足同時存在”,故“應當維持市場自治與國家干預平衡、市場開放與政府規制平衡的狀態,建立規制機關與借貸主體在非完全信息條件下的合作博弈制度,確立激勵性法律規制的基本框架”。據此,岳彩申教授認為,“可與民間借貸的類型結合,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化利率規制機制,形成有效的激勵性規制工具。”當然,盡管法律不宜對雙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利率作不當干預,但仍應受合理控制,不應以民間借貸之名行高利貸之實,否則將可能對金融秩序造成較大沖擊并可能引發社會矛盾。因此,在我國尚未將高利貸入刑的背景下,司法實踐中如何判斷超高利率的法律邊界是個難題。鑒于高利貸確實客觀上存在巨大的社會危害性,我國未來可通過修改刑法,正式將高利貸行為直接納入《刑法》罪名體系,并通過司法解釋設定合理的入刑超高利率標準,從而確定合法的利率邊界。

在單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中,因該借貸行為對一方而言不具有商行為性質,故不宜確定過高的利率,而應對其進行合理的司法干預。在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中,當然更應對其利率進行合理的司法干預。這種司法干預的標準,目前即為《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關于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年利率上限24%的規定。鑒于單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與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客觀上應有所區別,未來可考慮修改該裁判標準,針對其性質設定不同標準。就單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而言,至少有一方當事人系以營利為目的,無論該當事人系出借方還是借款人,法律對其約定利率的容忍度都應高于雙方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申言之,未來修改《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時,可將單方商行為性質的民間借貸年利率上限規定為24%,但將民事性質的民間借貸年利率上限適當降低。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of

Legal Application of Chinas Private Lending Contracts

WANG Jianwe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Abstract: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is persontoperson lending or no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Private Lending stipulates different judgment rules for two situations that the interest is not clearly prescribed. In spite of being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this distinction fails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scri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resulting in the chaos of standards and absence of rules of relevant adjudication rul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judgment criteria of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for private lending, the judgment criteria of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hould be resolved firstly. We should avoid the concept of commercial subject of which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are disputed, and define the commercial leg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help of concept of commercial act of which main purpose is making profit and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which has a certainty of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egal application of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fter defining the judgment criteria of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in China, the judgment criteria of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for private lending will be smoothly solved. Accordingly, the perfect scheme of judgment rules of private lending disput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will be determined.

Key Words: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private lending; for profitmaking purpose; unilateral commercial acts; bilateral commercial acts

本文責任編輯:林士平

收稿日期:2019-10-09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公司章程防御性條款法律效力研究”(14BFX077)

作者簡介:

王建文(1974),男,漢族,安徽望江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①劉勇:《超額利息返還的解釋論構成——以法釋〔2015〕18號第26條、第31條為中心》,載《法學》2019年第4期;劉勇:《超額利息的抵充——以“民間借貸”為對象》,載《法律科學》2019年第2期;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困境及法治化解問題研究》,載《法治現代化研究》2018年第5期;高圣平、申晨:《論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確定》,載《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9成人在线观看| 91丝袜乱伦|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国产流白浆视频|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福利视频久久| 伊人天堂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久久免费视频6| 熟女视频91| 一级毛片高清| 全部毛片免费看|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2019国产在线|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91视频首页|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第八页| 福利一区在线|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美女91视频|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日本黄色a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第七页|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本午夜三级|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色综合|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91精品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成年人国产视频| 免费毛片a|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无卡视频|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