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桐
時光荏苒,《董事會》雜志舉辦的“金圓桌獎”已經到了第十五個年頭。從第一屆到現在,我可以說是“金圓桌獎”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圓桌精神”體現了董事會制度的精髓。現代公司治理的一條基本邏輯是,公司要通過董事會實現集中和專業化的管理。構建董事會中心主義的制度和文化,是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的一個核心目標。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究其原因,既有公司治理外部機制上的障礙,也有公司治理內部機制中的問題。外部公司治理機制除了我國“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缺陷、控制權市場不完善以外,更主要的是法律體系的不健全。中國需要公司治理的嚴刑峻法,需要落實董事、高管信托責任和義務,使責任追究體系到位。
在公司治理內部機制中,董事會的領導作用是公司治理的關鍵因素。當前公司董事會的發展趨勢是走向積極的、全面管理公司事務的戰略性董事會。研究表明,大多數公司的失敗都可歸因于戰略方向、監督和管理方面的失誤和失效。在公司的實際運作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不同類型的董事會,如被動——橡皮圖章型董事會,基本盡職——審批型董事會;干預——消防隊型董事會;積極戰略型董事會等。從十幾年來“金圓桌獎”的獲獎公司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上市公司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的種種努力,許多公司的董事會已經具備了戰略型董事會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許多公司已開始逐步形成了專業性、戰略性和平等協商的董事會文化。
改進公司治理的終極動力來自市場競爭。長期以來,證監會、交易所在制定監管規則、促進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方面功不可沒。偉大的公司一定是要通過市場機制和契約手段有機地組合和成長起來。政府可以創建“龐大公司”,但無法造就“偉大公司”。沒有企業的強大與崛起,就沒有中國的強大與崛起。從這個意義上看,《董事會》雜志堅持十幾年舉辦的公益性“金圓桌獎”,為公司和社會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積極參與到“金圓桌獎”活動中,以此為契機,使改善公司治理的努力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