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瓊琳
《證券法》問世20年來的第四次修訂去年12月塵埃落定、2020年3月施行。此次修訂直擊資本市場的焦點問題,其中有關法律責任的相關條款做了大幅修訂,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尤其是對信息披露直接責任人違規的罰款金額上限高達五百萬元。此條信息一下就在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圈炸鍋了,戲言打算規避風險轉行的董秘有之,要求提高董秘薪酬的呼聲更是此起彼伏。冷靜下來,作為董秘,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將信息披露違規的風險降到最低,避免可能因信息披露違規而導致“返貧”?
首先,借力使力,充分利用這次《證券法》修訂的契機,讓上市公司從源頭上重視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不僅是董秘一個人的工作,董事長、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核心人員都要承擔主要責任。證監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公平性負責,但有充分證據表明其已經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的除外。上市公司董事長、經理、董事會秘書,應當對公司臨時報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公平性承擔主要責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經理、財務負責人應對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公平性承擔主要責任”。因此,新版證券法實施后,盡管董秘本身的信披責任并沒有實質性改變,但外部法律、監管環境對公司規范信息披露相關工作的推進將更為有利。董秘作為信息披露的直接責任人,應當勤勉盡責,了解并持續關注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和公司已經發生的或者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與董事長、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核心人員有效溝通,充分揭示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違規可能導致的后果,并借此契機爭取主要領導的認可和支持,為董秘履職獲得更多資源,從而完善相應的信息披露工作。
其次,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建立速效信息傳遞機制,注意過程留痕。從追責的角度而言,信披違規是過錯推定責任,也就是說責任人有舉證的義務。證監會2011年《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行政責任認定規則》第十五條規定:“發生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對負有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和公平義務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視情形認定其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承擔行政責任,但其能夠證明已盡忠實、勤勉義務,沒有過錯的除外”。信息披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公司各個職能部門和分子公司,董秘可以協同人力資源部共同組織定期、不定期的內部培訓和制度宣貫,將信披責任意識落實到個人,建立速效的重大事項預報和信息溝通機制,制定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的編制、審議、披露程序,并嚴格按照制度和流程執行。同時,在書面或電子文檔傳閱的過程中,保留各級責任人員的簽名記錄,取得披露的信息來源和免責依據。公司的內控制度應針對違規行為設置罰則條款,對于違反內部規定造成信息披露違規的相關責任人,嚴格執行相應的處罰措施。
最后,董秘須注重自身品行和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一方面,董秘是一個高風險崗位,日常工作需謹言慎行,也要經得起外界誘惑,主觀上不犯錯。對于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可能發生的違規行為,應當及時提醒、告知、規勸,一旦發現有觸犯法律法規紅線的行為,更要勇于表明立場,敢于說不。正所謂:“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另一方面,證券法律規則日新月異、層出不窮,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個人能力。對于重大無先例事項,可以適當咨詢證券專業律師,或向外部咨詢機構尋求幫助,也可以使用合規分析軟件等第三方工具平臺,獲取必要的決策支持。當你站在公司立場,有效平衡“合規”與“合理”的關系,做到“既不犯規、也不犯傻”,切實為公司解決實際問題,董秘的地位和重要性自然會提升,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那么違規行為也就不可能發生。
另外要指出的是,董秘是一個專業化程度相當高的職業,因此在成熟的資本市場,董秘的薪酬應由市場決定,相信一個優秀的董秘,市場會給出其真正合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