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潤

在中國半導體行業中,有一位專家型企業家,他叫周子學,現任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董事長。一向低調的周子學,很難在媒體尋覓到專門報道他個人事跡的文章,不過,我們從他的工作歷程和行業論見中,還是“窺探”到他內心深處那熾熱的“中國芯”情結。
半導體產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核心和基礎,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
今年64歲的周子學有著半導體行業豐富的工作履歷。公開資料顯示,周子學擁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及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有逾30年的經濟運行調節、管理工作經驗。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前,他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作,曾任總經濟師、財務司司長等職,在此之前,曾于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不同部門和國營東光電工廠工作。周子學現任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云南南天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作為行業內享有盛名的大咖,周子學行事低調,對工作熱情飽滿,多次受邀作為嘉賓出席各類論壇,并發表了精彩演講?;陂L期的行業工作經歷積淀,周子學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特別是半導體行業有著敏銳的行業嗅覺、深邃的行業眼光。
2019年9月3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9)”在上海拉開帷幕。周子學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全球半導體市場仍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行業的發展雖然受到全球外部復雜環境的影響,但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韌勁很足,2019年上半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048億元,同比仍保持增長勢頭。全年看,盡管整體增長仍不樂觀,但在5G、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新興應用的帶動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發展潛力仍然可期。
不過他也坦言,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還很弱,并沒有很強的企業能與世界優秀企業競爭。首先,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全球前20名的半導體企業,在具體細分領域,CPU我們基本上沒有;邏輯電路量很少;存儲器正在打造企業,產品還沒出來;設備、材料的企業更弱小。從各個細分領域來說,我們的競爭力都不足。其次是資源分散,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不夠集中,尤其是主體不集中,資源是分散的。其三,是過度宣傳,提振自己信心的同時也提高別國的戒心,引起了部分國家對中國的警覺。“還是需要扎扎實實做事,埋頭苦干,過度宣傳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障礙。”周子學表示,應該低調,踏實去做,半導體產業要經過艱苦奮斗才能成功。
對于中國半導體行業未來發展進程,周子學給出了大致預期。按照產業鏈細分,中國可以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把設計業和封裝業做成相對有技術含量的板塊,只要長期艱苦奮斗,堅持下去可能實現;用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把制造業和部分材料業推到相對高的水平,也是有可能的。總之,是以時間換技術。
周子學特別強調,中國半導體產業還很弱,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切勿浮躁。
芯片,也就是集成電路的載體,是集成電路經過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后的結果,其廣泛應用于消費、信息通訊、軍事等領域,甚至被稱為“電子工業的糧食”。對中國而言,如果沒有一家芯片企業能進入世界前列,那只能說明中國的芯片業沒有成功。這是周子學最為糾結的心事,是他時刻在心頭撥拉的“芯”算盤。
我國芯片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正因如此,2015年3月6日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的周子學,彼時感言“我很榮幸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深感任重而道遠?!?/p>
周子學領導中芯國際艱苦奮斗,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實現了28nm HKC+平臺的量產,完成了14nm FinFET技術的開發、客戶導入和量產。12nm技術正在客戶導入。下一代FinFET技術的開發和客戶導入正在穩步進展。與此同時,中芯國際的團隊在多個先進工藝節點得到鍛煉,項目經驗和整體實戰能力大幅增強。
在成熟工藝領域,中芯國際成立了專門的產品技術開發組織,集中力量布局CIS、PMIC、特種存儲器、指紋識別、藍牙等多種產品技術平臺,通過持續創新,不斷提升不同產品技術平臺的豐富度和競爭力,積極拓展客戶,導入來自海內外客戶的新產品來推動公司的業績成長。
“經過兩年的積累,我們不僅進一步縮短先進技術的差距,也全面拓展新的成熟工藝技術平臺,有信心隨著5G終端應用發展的浪潮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如是評論。
值得欣慰的是,近日隨著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14nm芯片生產線的投產,今年我國要實現40%的芯片自給率,應該是較為穩當的。一旦中芯國際14nm量產,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芯片,中國都能夠自己生產。而目前國內的設計水平,除了華為、中興等大廠外,雖然大部分廠商都沒有達到7nm、5nm水平,但14nm、28nm的水平還是達到的。
中芯國際的業績也很亮麗。2019年第三季的銷售額為81650萬美元,環比第二季增加3.2%。
半導體行業雖然存在摩爾定律,但技術工藝已經進入一個發展相對緩慢的周期,10納米以下制程的競爭速度放緩,這給中國企業提供了趕超的時間籌碼。隨著國家支持力度的加大,進口替代趨勢越發明顯,國內企業將替代進口產品企業成為國內市場芯片供應的主流。
周子學對中芯國際抱有十足信心,他認為有三大趨勢對中芯國際非常有利。
市場趨勢: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的市場,而且近幾年,中國的整機系統企業快速崛起。市場在中國,整機企業在中國而起是高速成長,有了這些基礎會大大促進中國芯片制造商。這對中芯國際來說是一種機會。
國家趨勢:由于芯片制造在發達國家已經被認為夕陽產業,發達國家的錢都喜歡投在以網絡科技為基礎帶來的產業,集成電路已經不被西方投資人看好。而中國市場很大,正處于增長趨勢之中,有很多支持,也為發展芯片制造這樣的高端制造帶來了機會。
行業趨勢:大家都認為物聯網將成為最大的一個市場。未來人跟物、物跟物、物跟人的互動都需要網絡,需要更先進的技術,這些都離不開芯片制造。這再一次給我們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芯片主要包括設計、制造、封測三大環節,目前制造環節正是中國“卡脖子”最明顯的領域,盡快實現芯片獨立,是國家迫切要完成的任務。這個重任,歷史地落在中芯國際身上。
一個耐人尋味的事件是,2019年5月2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宣布,本公司已于2019年5月24日(美國東部時間)通知紐約證券交易所,申請自愿將其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并撤銷該等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和相關普通股的注冊。
這一決策,彰顯周子學“用芯創造未來”的戰略謀劃,駕馭中芯國際欲為中國獨立制造芯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