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自然也會傳遞到教育教學中,也一定會促進傳統的教育模式變革,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祝智庭指出:“個性化自適應學習將成為教育技術的新范式,這種自適應學習必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本文針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適應學習,提出如下看法。
自適應學習的內涵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適應學習,就是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以學習者為主體,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需要,自我確定適配的學習計劃,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實踐過程中,要認識和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為什么要適應?誰來適應?怎樣適應?自適應學習的原因,是當前教育教學無法精準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教與學無法很好的適配,效率比較低下。自適應的主體自然是學生,借助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適應學習系統,診斷、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策略進行個性化學習。
自適應學習的特征
以學習者為主體 信息技術下的自適應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者運用元認知監控學習的過程,根據學習的需求,結合自身的能力,確定學習目標,匹配學習內容,選擇學習策略,調整優化整個學習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習者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達到有效而個性化的學習。
體現學習的個性化 信息技術下的自適應學習體現了學習的個性化。學習者根據自己需求、能力和興趣等,自主地選擇學習的方向,有計劃安排學習的順序和學習節奏。
體現自我監控 信息技術下的自適應學習體現了自我監控。學習者自主監控學習的進程,積極與反饋系統互動,調整學習過程,獲得適應自己的最優化的個性發展。
自適應學習的資源建設
自適應學習需要有高質量的海量資源來支撐整個學習過程。資源的形式是多樣的,比如視頻、圖片、文檔、音頻等。資源的建設需要根據自適應學習理念和學習系統進行頂層設計的。根據學習對象和學習目標確定建設什么資源,資源與資源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單個資源在整個資源生態中的位置是什么,它有怎樣的作用,如何分類標記,以實現智能搜索與個性化推送。這些都需要學科專家和系統開發人員進行規劃設計,形成資源建設的方案以及標準。具體的建設過程,需要區域的優秀骨干教師與資源建設技術人員長期合作,打造區域資源建設中心。
自適應學習平臺建設
自適應學習促進教師精準的教和學生個性化的學,必須基于有效的學習數據支持,學習平臺建設必不可少。學習平臺包括管理系統、學習工具、協作交流、網上答疑、學習資源、智能評價等,構建自適應學習的良好生態。管理系統應實現教師、學生、家長等對象的單點登錄,不同對象的權限操作,全過程行為數據記錄,不斷收集、分析、挖掘數據,以實現精準的診斷、估計與智能匹配。
學習工具分通用性和學科性進行開發,讓學生在學習平臺中得到一站式的無縫服務,增強良好的學習體驗,比如語文、英語的詞典工具,數學的計算和繪圖工具,物理化學的虛擬實驗工具等,提高學習效率。智能評價基于平臺中的學習數據來分析的,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評估綜合水平。通過資源的學習時長、練習題組效果、協作交流的狀態等方面數據綜合給出評價,便于學習者、教師和系統本身做出決策。
自適應學習的模式探索
自適應學習將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流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自適應學習的本質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支持智能化學習,學習者深度參與和深度體驗。預知學習者的需求,智能匹配,精準推送資源,師生便捷化溝通,即時化評價,依據大數據決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流程,形成新型的與自適應學習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前置性學習,學情精準分析 把知識學習前置課前,根據前期系統中積累的相關數據,精心設計導學單,針對性地推送個性化預習資源和自測內容;教師根據自主學習數據,完成學情精準分析,改變原來依賴教學經驗來判斷學情。將原來課中教授新知、課后鞏固理解,翻轉為課前自覺先學和課內合作交流。這樣借助自適應學習系統,能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加精準。
課中探討合作,立體多維互動 學生有前置學習的基礎,都帶著問題來到課堂,教師基于學情數據的教學設計,讓課堂成為高效探索、分享共進的場所。課堂從開始交流前學的基礎知識,到小組研討個性化的問題,在學習平臺中記錄學習討論結果,提交小組內未解決或有疑問的問題,借助平臺組間互動解答疑問,共同啟發共同探討。教師作為引導者、組織者,參與學習討論共同體,并根據平臺中數據匯聚智能分析的結果,了解探討合作的進程,對共性問題進行集體討論評講。
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興起和快速發展中,教育教學必然逐步進入智能化時代,而自適應學習符合時代的要求,必是未來教育的方向。隨著資源建設、平臺建設、學習模式的探索等問題研究不斷深入與明晰,未來學習生態將發生巨大變化。
參考文獻
[1]婁珀瑜,冉鳴.基于自適應學習理論構建化學網絡學習平臺[A].計算機與教育:應用促進學與教創新——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5):91-95.
[2]姜強,趙蔚,李松,王朋嬌.個性化自適應學習研究——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學習的新常態[J].中國電化教育,2016(2):32-39.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