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晶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步步上升的,如果不進行系統訓練,將很難得到提升。有些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文本的理解常是淺嘗輒止,更別說習得方法,運用遷移了。部編教材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喚起了一線語文教師的研究熱情,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更加清晰明了,這有利于教師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閱讀教學。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是一個寓言單元。本文以此單元為例,探索閱讀教學中如何觸發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深度學習的內涵理解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是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它具有許多新的教學特征,包括批判理解、強調內容整合、促進知識建構、著意遷移運用等,屬于高階思維下的理解性學習。
在理解了深度學習的內涵的基礎上,就能夠探究基于深度學習的閱讀教學策略,主要包括“關注文本,分層解讀”“探尋核心,引導感悟”“人物對比,深入體會”三種策略。
關注文本,分層解讀
該單元第一篇課文是《守株待兔》。這是一篇小古文,也是一個短小的寓言故事。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深度體會“守株待兔”的寓意,并能遷移運用到生活中,這是需要思考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首先做好文本的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中應對學生生成的種種問題,并根據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帶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這篇小古文的句子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其中,“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是故事發生的起因;“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是故事的經過;“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是故事的結果。情節之間雖然聯系緊密,但正因為篇幅短小,所以情節還有許多留白處,而這些留白就是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走入故事,去想象當時人物處境的最好基點,讓學生置身于情景當中,和主人公感同身受,深度學習就應運而生了。所以,筆者是這樣進行文本解讀的:
首先,思考農夫為什么“釋其耒”?先從文中找原因——“宋人有耕者”。“耕者”是指種田的人,聯系生活想一想,在烈日炎炎下種田是很辛苦的事情,如果能夠天天白拿一只兔子,毫無疑問,農夫就可以放下手中的農具,不用干活了。再到留白處想一想,這個農夫還有可能會想些什么?他“釋其耒”的原因還可能是什么呢?如果把得來的兔子拿去市場上面賣,兔肉準能賣個好價錢,每天都有收入,而且說不定一天能等來兩只,三只,四只……想想都開心,這個農夫在這件事情上有了一個發財的夢想,所以“釋其耒”。
接著,思考兔子為什么“不可復得”?同樣地,先從文中找原因——“田中有株”。“有株”是一個很特別的地理條件,沒有這個樹樁,兔子也就不會撞上來。“兔走觸株”,“走”在古文里是“跑”的意思,這也是一個特殊情況,兔子必須得跑過來,撞的力度才夠大,才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同樣地,從“折頸而死”來分析,兔子必須“折斷脖子”才可能造成死亡,這亦是一種特殊情況。再到留白處想一想,其他的兔子看到一個大活人坐在樹樁旁,還有可能跑過去嗎?兔子可是很警覺的一種小動物。所以,這一切都需要很多特殊情況湊到一起才可能發生。這種事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兔不可復得”。
最后,思考“兔不可復得”后,農夫得到了什么結果?先從文中找答案——“而身為宋國笑”。再到留白處想一想,宋國人為什么會嘲笑這個農夫?基本上到這里,學生已經能入情入境地去說說原因。有了這樣的解讀,相信在課堂行進過程中,不管學生回答什么,教師都能將閱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
探尋核心,引導感悟
在教學中尋找核心的句子,也是一種引學生深入學習的途徑。賞析核心的句子就是教學的中心,核心句是諸多句子中相對更具有思維價值、最利于學生思考、最能揭示事物本質的句子,其他句子都是與之存在邏輯聯系的。在教學時,讓學生尋找核心句子開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思維因此會有聚焦點、有主線,其思維活動會出現連貫性、層次性。
如在《鹿角和鹿腿》一文中,就有這樣的核心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人物對比,深入體會
在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時,不僅可以借助句子之間的聯系,也可以在一些角色比較鮮明的文章中,借助對比來讓學生深入體會。如《陶罐與鐵罐》一文,就可以通過陶罐和鐵罐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和結局,帶領學生深度學習。文中的陶罐是一個謙虛的形象,而鐵罐卻驕傲自大、蠻橫無理。這樣兩個性格對比鮮明的形象,其結局也可想而知:陶罐不僅被保存下來,還變成了價值連城的文物,而鐵罐已經連影子都見不到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運。這種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相尊重。
閱讀教學,教師只有不斷細化解讀,探尋核心,多些對比和體會,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真正走向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美嬌,王巖.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
[2]陳華忠.聚焦“核心問題”呈現精彩課堂[J].教書育人,2019(1):42-43.
[3]戴波.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密碼[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0):26-27.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