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講解人——薛平:安徽金亞太律師事務所一級合伙人、安徽省律協婚姻家事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合肥市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安徽電視臺 《家有好大事》欄目特邀專家律師、安徽廣播電臺嘉賓律師
趙女士和馮某于2012年登記結婚,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5歲,小女兒2歲。婚后馮某出軌,不僅不知悔改,還多次提出離婚,趙女士為了替兩個女兒守住家,一直不同意離婚。馮某為了逼迫趙女士離婚,強行將大女兒帶走,和第三者陳女合租在肥西縣的一間公寓內。這個小公寓在28層,房間窗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而小女孩的床就在窗戶下面。
2017年10月的一個下午,陳女出門辦事,不顧孩子的懇求、哭鬧,將5歲女孩反鎖在小公寓里。孩子一個人在家很害怕,于是爬上了窗戶,結果從28層墜落,當場死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夫妻之間有忠實的義務,同時也規定了幾種婚內過錯行為: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情形導致離婚的,都屬于過錯方,無過錯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賠償。
在這個案例里,馮某違反了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不僅與第三者長期同居,還造成了大女兒死亡的慘劇,所以法院認定他屬于過錯方,從而判決趙女士和馮某離婚,全部財產判歸趙女士所有,馮某另外承擔20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第三者陳女因為疏忽大意,導致女孩墜樓,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處1年有期徒刑。

案例講解人——潘姝:馬鞍山市雨山區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庭副庭長、雨山區婦聯執委、少兒心理咨詢師
原告張某(女)、被告胡某(男)于2012年經人介紹相識戀愛,次年登記結婚,婚后生育兒子張某某。戀愛及結婚初期,原、被告關系尚可,后因家庭瑣事,夫妻溝通不暢,矛盾不斷激化。2016年4月原告曾向法院起訴離婚但未被準予,之后原、被告矛盾日漸加劇,夫妻感情徹底破裂。
2017年1月,原告再次起訴至法院要求:1.判決原、被告離婚;2.婚生子歸原告撫養,被告每月支付撫養費2000元;3.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4.被告給予一次性經濟幫助50000元。
庭審中,原告指出,兒子自出生以來一直由原告獨立撫養,被告對母子倆不管不顧。此外,原告產后患抑郁癥無法工作,沒有住房和其他收入來源,離婚后還要帶著不滿5歲的兒子,生活十分困難。被告同意離婚,也同意婚生子由原告撫養,但辯稱自己收入有限,沒有積蓄,還要贍養癱瘓在床的母親,既無力承擔每月2000元的撫養費,也無法給予原告經濟幫助。
考慮到被告的經濟狀況,原告在法庭辯論前提出變更訴訟請求,將原來要求的“被告給予一次性經濟幫助50000元”變更為“被告給予原告住房幫助”。
經查明:被告名下有存款12000元,來源于被告婚后的工資收入,被告有婚前住房一套,現為某汽車公司員工,月收入3000余元。原告張某名下無存款,生育后患有產后抑郁癥,無固定收入來源和房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這里的“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的情況。另外,一方離婚后沒有住處的,也屬于生活困難。在本案中,離婚后張某可以分得夫妻共同財產的一半,也就是胡某名下12000元存款的一半;張某本人沒有存款和房產,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已經符合“生活困難”的情形,故張某基于此向胡某主張經濟幫助于法有據。
庭審后,承辦法官多次為雙方做調解工作,最終胡某同意為張某提供住房幫助至張某有獨立住房為止。

案例講解人——黃德菊香: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家事調解員、杏林子愛社會工作服務社理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楊華(化名)、陶軍(化名)經人介紹認識,男方陶軍屬于二婚,比楊華大15歲。倆人于2013年登記結婚,租房居住在合肥,2014年生育一子。婚后,陶軍辭去銀行的工作,癡迷于網絡投資,瞞著楊華在外面網絡貸款,負債高達百萬以上。
楊華帶著兒子在出租屋生活,經常有陌生人來催債恐嚇,她和孩子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摧殘和折磨。倆人分居的2年時間里,陶軍一直沒有給家庭和孩子生活費,沒有承擔應盡的家庭責任,導致夫妻感情破裂。陶軍一直不同意協議離婚,也不愿放棄兒子的撫養權,楊華只得向法院起訴離婚。
被告陶軍由于欠下高額欠款,當時被合肥市蜀山區派出所扣留,還需要10天左右才能出來。調解員黃德菊香不僅給予原告楊華心理上的安慰和調整,還幫她找到矛盾點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并且建議她以愛的方式感化陶軍。次日,楊華主動探望陶軍,并在陶軍釋放當天接他回家,還給他購買生活用品并留給他5000元生活費。
這樣的溫暖激發了陶軍內心最柔軟的一部分,不到一周時間,他主動約見楊華同意離婚。他個人欠下的巨額貸款由個人承擔,孩子撫養權也愿意放棄給楊華,并給予孩子每個月1500元生活費直至成年。
網友:
我辛辛苦苦在家帶孩子,老公卻出軌了,我可以向法院要求他凈身出戶,把財產都留給我們娘倆嗎?律師:
法律上沒有凈身出戶的概念,也就是說即使對方出軌或者有婚外情,也不可能讓他凈身出戶。但如果能夠證明對方在婚內有過錯,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金;如果對方有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的,法院在分割財產時,可以讓對方不分或者少分財產。如果男方愿意凈身出戶,把財產都留給你和孩子,建議通過協議離婚的方式,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財產留給女方或者贈予給孩子,在民政局辦完離婚手續以后,就具有法律效力了。
網友:
我朋友的老公脾氣特別大,有時候稍有不順心就動手打老婆,我們也幫著報警了,警察來勸阻了幾次,但是沒辦法24小時看著。我們該如何幫她?律師:
這個問題,涉及到家庭暴力。面對這種情況,要讓你的朋友思想上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味的忍氣吞聲換不來對方的友善和良知,只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才能贏得尊重。遭遇家暴后,應當及時報警,該拘留就拘留;也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保護自己;如果覺得感情破裂了,可以向法院起訴離婚。網友:
我兒子跟媳婦離婚了,離婚的時候他把房子留給了媳婦,這個我沒有意見。但是他外面還有做生意留下的一些債務,我想請問一下,這些債務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律師: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一方名義欠下的債務,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該由夫妻共同償還。法律明確規定:夫妻共同債務不因離婚而免除。但是,如果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確為另一方的個人債務,與家庭生活無關,可以對抗債權人的請求。網友:
我是飯店的員工,疫情期間飯店一直沒有辦法開業,損失比較大,老板在群里通知,要裁掉一部分店員。我們也理解店里現在的情況,但是如果被裁掉,請問是否可以維權并拿到適當的補償?律師:
可以維權,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在疫情防控期間,法律沒有禁止企業裁員,但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經濟性裁減人員,應當給被裁減人員經濟補償金。具體標準是: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1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若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的月平均工資,按企業的月平均工資計發。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照規定向裁減人員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可以自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1年內申請勞動仲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