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互聯網金融是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應發生改變,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征是存取簡易化,金融市場信息對稱程度增強,具有典型風險性。此種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利潤都造成影響,銀行應創新理念,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微觀戰略,才能進一步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獲得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060-01
引言
當前虛擬營銷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互聯網金融已經與金融行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的交易成本在不斷降低,技術優勢強,獲得用戶的廣泛青睞。商業銀行應該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參照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推出更多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終,商業銀行會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各項經濟活動積極開展,獲得更多的用戶群體。
一、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征
1.存取簡易化。互聯網金融的存取過程十分簡單,在依托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時,用戶可借助多元化的終端設備來進行支付,存取過程會以第三方擔保的手段來完成,用戶的消費體驗感優良,已經受到眾多民眾的認可。
2.金融市場信息對稱程度增強。在互聯網金融的依托下,各種信息間能夠交換,每種信息具備開放、共享的特點,人們能及時了解互聯網金融主體行為的特點,信息間的交互性會增加。對于傳統的金融體系而言,呈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互聯網金融下,貸款的差額會獲得消除,交易成本逐漸下降,各種信息呈現對稱的趨勢。
3.具有典型風險性。當前各種金融法規依然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金融企業的監管過程很容易在法律法規的范圍之外,互聯網金融會將各種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有利地對接,其中的信息技術存在不安全的隱患,如當計算機中出現病毒時。此外,企業中還會暴露出風險管控的風險,可能會被外界的各種經濟活動波及。
二、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1.對資產的影響。當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造成嚴重的影響,P2P借貸的發展對銀行融資業務的發展造成挑戰,貸款是商業銀行經濟指標增長中的最大武器,也是經營運行中的重要模式[1]。如果互聯網金融的貸款形勢一片大好,貸款價格定價權還能被實現,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額會降低,經濟利潤逐步下滑,個人、小型企業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零散貸款是商業銀行貸款的定位。對于個人網絡化貸款來說,利率處在15%~24%的范圍中,商業銀行的借貸利率在6.5%~9.5%之間。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的貸款群體是不能符合銀行借貸要求的個人或者小型企業,借貸主要表現在電商平臺中,從而參照產品供應鏈模式而開展適當的借貸。如會進行阿里小額信貸,借貸資本的主要來源是個人性的資金,所產生的利率也會大于銀行,兩者間的借貸呈現互補的模式。從而商業銀行的資產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二者間的業務呈現協同的效果,迎來更大的利潤增值局面。
2.對負債的影響。商業銀行中的每種存款是贏得融資貸款資本的重要來源,互聯網金融造成銀行的存款額度逐漸降低,存款利息是融資借貸中的主要成本,當存款利率逐漸升高時,銀行的貸款盈利能力會降低。商業銀行具有存貸款監管法規,兩者間的差額不可大于75%。現今銀行借貸的資金程度指標逐漸下降,銀行的利潤也不能獲得大幅度的增長,在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造成銀行的存款逐漸減少,或者促使現有的存款利率下降,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數值受到較大的波動,負債情況受到極大的影響。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第三方結算,第三方機構中存在客戶備付金,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存款額度會降低,各種活期存款流失,資金使用成本會明顯增加。此外,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第三方理財產品,一些融資平臺的年收益數值高,商業銀行中的眾多理財資金會喪失,互聯網金融下的理財產品具有便捷性,注重高收益、高風險的人群會被吸引,銀行的發展過程受到嚴重的影響。另外,隨著出現的余額寶,商業銀行的負債資金會逐步增加[2]。
3.對利潤的影響。商業銀行的轉賬、支付業務都會受到影響,各種理財型收入的收益也在持續降低,互聯網金融下的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造成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收益會不斷下降。對于傳統的支付手段來說,當運用POS機進行交易時,一次交易會花費1%~2%的手續費,銀行獲得90%的盈利收入。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影響下,銀行獲得的手續費會減少,在運用支付寶進行交易時,所收取的手續費是0.3%~0.5%,銀行的實際收入會降低70%,利潤逐步降低。
三、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的發展對策
1.創新理念。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應發生變化,穩健的理財思想應被革新,將互聯網所帶來的各種影響作為發展過程中的動力。支付便捷提高到重要的日程中,吸取互聯網營銷模式中的積極經驗,更多地注重用戶體驗,運用互聯網信息保存、挖掘等技術,各種業務模式被創新,良好地應對互聯網金融營銷的挑戰。此外,逐步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參照客戶的需求,各種金融業務能夠更好地實現,加大對信息技術的資金投入。現實客戶、潛在客戶的數據庫規模應該不斷擴大,進行精湛的數據處理,金融業務體系會變得更加科學與規范,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會與日俱增。同時大力開展電子銀行業務,傳統的業務形式會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用戶所獲得的金融業務有更大的性價比,基于共贏的理念,互聯網金融與原有的商業銀行的價值鏈長度被拓寬,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商業銀行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2.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微觀戰略。商業銀行運用各種互聯網手段來擴大營銷手段,并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廣泛的合作,開展額度大、風險高的業務,在開展各種小額度的業務時,可以充分運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小額度業務的客戶被留住,客戶流失率降低。此外,銀行還可與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合作,業務的廣度被加深,還可發展小額度的批量貸款業務,在運用互聯網數據挖掘技術的基礎上,從中擇取出優質的客戶群體來開展小額度貸款,形成優良的網貸關系[3]。另外,成立大眾理財平臺,更加注重客戶體驗,推出各種新型的理財產品,每一種類型的客戶需求都被滿足,競爭實力大增。并且,銀行應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形成眾多的理財銷售模式,各種服務形式更加符合群眾的需求,金融業務的服務體系變得日益完善。
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重大,銀行應充分了解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特點,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適應網絡化的發展步伐,推出更多符合受眾需求的服務形式,增強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 曹金飛.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17,(8):40-43.
[2]? 尹梅.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關系研究[J].中國商論,2017,(33):37-38.
[3]? 蔣黎晶.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影響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0):59-60.
[責任編輯 陳麗敏]
收稿日期:2019-10-08
作者簡介:陳昊(1979-),男,吉林長春人,經濟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金融、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