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如今,創新已成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不僅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其教學思想也要具有創新性。然而有的教師認為,體育教學是技能性的,對教師的要求不高,只需教師講解示范,不需要創新。我認為這種說法較為片面。
體育教學同樣需要創新,特別是在講解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如果僅靠教師反復做瞬間動作,學生觀察不夠具體,印象不深,所以必須創新教學手段,借助一定的教具,以增強演示效果,提高課堂的效率。
我在設計《后拋實心球》一課時,對課程的重、難點進行分析,整理出傳統的教學思路。其中,教學難點是上、下肢用力的協調配合,我利用廢舊報紙做了一個紙團,并畫出手指觸球的位置,這樣既能直觀展示該如何持球,又能有效解決上、下肢用力不協調的問題。以下是教學設計的片段。
片段一:拿出紙團,按照老師所畫手指的位置將其握住,看看呈八字形相對的拇指下面的笑臉,開啟后拋實心球的學習。
片段二:開始熱身活動,全體向右轉,圍繞老師布置的場地跑動。第1隊跑步走,2、3、4隊依次跟上。隨后齊步走,各小組長帶領隊員到練習區呈L隊形站好,跟隨老師做幾個簡單的紙團操。接下來,全體向右轉,組長雙手握住紙團,其他同學將紙團放下,模仿老師將紙團傳給下一個同學,依次進行,看哪組能準確而快速地傳至最后一名同學。
片段三:組長帶領組員到對應展板處自學動作,探討決定實心球投擲遠度的因素有哪些,然后用紙團模仿2次,思考出手的角度與投擲遠度的關系。
片段四:為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教師需組織學生進行由易到難的練習。先練習6次拋紙團,待學生完成得較好時,開始后拋實心球練習。
以上四個片段作為《后拋實心球》課堂中的創新手段,有力說明了基于創新設計的體育課堂才更具有生命力。只有創新理念,才能有效推動體育教學開展,更好地發揮體育學科的促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