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媛

VOL.410 2020.03下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了明確的城鄉社區治理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更加完善,城鄉社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這次疫情“大考”也成為全國各地社區基層治理的一次“大考”。當疫情來臨,幾乎所有社區人都挺身站在了戰“疫”一線,“每日曬步數”“破皮的敲門手”“土味宣傳語”“社區大喇叭”這些出現在疫情期間的社區話題,讓我們既感動又產生很多反思。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也強調社區建設需要政府、社會、社區居民三種力量的協同共治。社區基層“保姆”的角色不可避免,但更應該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基層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堡壘作用,科學分工、合理統籌,發動院落黨支部、業委會、網格人員、居民領袖、社會組織等各類群團力量,小區門口到家門口的距離讓居民參與管理,專業特殊的工作交由專項隊伍和組織來進行。基層治理工作如果缺乏組織與隊伍的動員力量,缺少社區對居民的聯結,甚至脫節,就會出現工作上的被動。在疫情發生前期,大量的摸排工作還只能靠社區人員以傳統的方式開展,今后我們的基層社區治理工作也可以獲得更多元化的“互聯網+”技術應用,給予更有深度的支撐,提升服務效能;基層治理者在管理同時,也應該建立系統防控管理機制,投入更多專業性的應急訓練,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社區守護的力量、城市管理的力量、社會推進的力量。
社區發展治理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蘊含著歷史的必然性和鮮明的時代性。既要大膽借鑒國內外城市治理的成功經驗,又要認真汲取失敗教訓,遵循規律、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推動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邁向更高水平。從目前來看,我國各地社區治理形態從行政依賴型全面發展為共識共治型還有一段路要走。社區作為社會基本單元,作為城鄉社區治理的“小切口”,廣泛集合各方力量協同合作,支持建立功能型、專業型的社區自組織,引入智能化治理技術,對于基層社區治理可以發揮更全面與持久的積極作用。
@小康雜志社:【LV宣布生產洗手液!為給法國醫院免費供貨 母公司改建大牌香水線救急】LV母公司——路威酩軒集團(LVMH)宣布將準備利用旗下香水的制造線,生產洗手液等水醇凝膠產品,以應對新冠病毒帶來的消毒產品短缺。
@孫曉青:各行各業的軌跡都在疫情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