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這個春天,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迎來又一個百億級項目落地,格科微電子將投資22億美元,在臨港新片區建設“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產線”。
從春節前初步接洽,到春節后正式洽談,一個月的時間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就與格科微電子達成了合作協議,計劃明年建成項目首期。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處招商負責人陸瑜表示,他們將全程助力企業,推進項目及早開工。
“這個項目要在上半年實現開工,這對我們來講非常有挑戰性。新片區將組建專門的服務團隊,全程輔導企業,我們也很希望再刷出一個臨港新速度。”格科微電子董事長趙立新口中的“再刷出一個臨港新速度”,對標的是從進入中國就備受矚目、被稱為臨港新片區營商環境“金字招牌”的“特斯拉速度”。
在浦東30年的發展歷程中,成立不到一年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無疑是一顆新星 。根據今年3月9日公布的《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新片區新設企業4025家,簽約重點項目168個,總投資821.9億元。
新片區成為投資熱土的背后,以“特斯拉速度”為代表的“臨港速度”功不可沒。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首個美國以外的超級工廠在臨港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這一年中人們第一次將目光聚焦這片土地。
距離上海市中心75公里,位于浦東最東端、長江灣和杭州灣交匯處的臨港,曾經因為地廣人稀,被稱作“浦東開發多年后的最后一塊郊區”。
而就在“特斯拉”來了之后,僅僅用了7個月,這里就迎來了一波更廣泛的關注。“起步就是沖刺!”外界開始驚呼。
2019年8月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新片區選址正式揭曉:其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約占上海總面積的1/22,包括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泥城鎮、書院鎮、萬祥鎮和奉賢區四團鎮部分區域。
轉天清晨,通往S2滬蘆高速的匝道口豎起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道路指示牌。臨港企業服務中心當天更名為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除了協助企業辦理各項業務,中心還擔負著為企業發布臨港政策新動向的職責。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臨港這片東海之濱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增設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的重大開放舉措之一。
在新片區揭牌儀式上,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興奮地表示:“我們就在昨天拿到了我們的第一張竣工合格的驗收證。1月份動工儀式上,我們這個廠址還是一片泥地,現在基本上廠房已經建好了,所以我們的計劃是年底要出車。”
一切都如陶琳所預測的那樣,“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成為臨港新片區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這是一個奇跡!”專程趕來參加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國產特斯拉交付儀式的特斯拉CEO馬斯克不由得贊嘆道。
只有親身參與過的人才知道這“奇跡”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與辛苦。
特斯拉項目兩個半月內完成土地出讓,比以往大型項目快了足足一年,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行政審批辦副主任科員張晶正是推動“奇跡”的人之一。2018年的7、8月,是特斯拉項目拿地前審批工作最集中的時段,張晶卻很少來單位,因為他幾乎“住”進了市級的審批部門,不停游走于各個辦公室,為的是第一時間掌握特斯拉項目材料的進展,協助盡快完成流轉。在張晶的“人工監控”下,市級部門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完成了土地出讓前“農轉非”的關鍵一步。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建設和環境保護辦公室副主任韓莉和同事負責的是特斯拉項目的綜合驗收工作,綜合驗收的進度關乎項目能否按時投產。為了在合法合規前提下加快程序進度,韓莉和同事們選擇了“陪跑”,從特斯拉拿到施工許可證那天起,他們就開始和企業并肩戰斗。綜合驗收需要提供什么材料,他們幫著一起辦;配套施工中遇到什么問題,他們第一時間出面協調。針對特斯拉的綜合驗收,臨港還開展了容缺受理模式,目的是在保證驗收質量前提下,減少因為材料和行政因素帶來的時間損耗,加快整個項目推進速度。
外界曾經就特斯拉項目落地提出質疑——這會不會只是“特事特辦的特斯拉速度” ?
“從一開始,這些新模式的探索就不是為了特斯拉項目特事特辦,而是在探求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今后重大項目落地做好準備。” 韓莉舉了個例子,比如施工圖的竣工圖章,蓋起來費時費力,但不影響大局,是不是就可以考慮后置完成。
而一項項實際行動,更進一步證明了這是實實在在的臨港“新常態”。
受益于特斯拉項目的成功探索,臨港新片區出讓的首塊工業用地上建設的新奧能源項目,從企業項目拿到地塊到發齊開工前各類證書,前后只用了5天。新奧能源項目順利開工后,臨港向全世界許諾:未來,凡是臨港新片區的社會投資類產業項目,都要實現5天內從拿地到拿齊開工所需證件。
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行政審批,加大簡政放權,臨港新片區積極推動特斯拉項目審批模式的常態化、制度化,推廣“臨港速度”。業內專家評價道,“臨港速度”的推廣,得益于臨港新片區從“以部門為中心”的單個事項轉向“以企業為中心”、辦成“一件事”的業務流程再造,以及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一網速聯”“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通用”“一網賦能”的服務品牌,建設全球數據港的率先探索。
其實,不少來臨港發展的企業家都會提到新片區的服務型政府。一位創業者深有感觸,只有臨港的政府工作人員會倒過來“盯”他們,“倒逼”他們快馬加鞭,不敢懈怠。
自臨港新片區揭牌以來,各類產業項目紛至沓來、落地開工,高端產業項目和總部企業正加快向臨港聚集。
揭牌百日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曾經發布過一份產業地圖。 透過產業地圖,可以看出新片區立足“卡脖子”和新興產業關鍵技術環節的創新發展,重點圍繞前沿產業、高端服務、創新協同三大功能,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綠色再制造七大前沿產業;同時,致力于在金融、貿易、航運等服務領域與原有片區形成錯位,重點發展新型國際貿易、跨境金融服務、航運服務、信息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五大現代服務業。
“從臨港新城到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這片熱土在制度創新、產業打造、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努力,幫助它承載起自貿新片區的國家使命。”自貿區財經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葉金龍表示。
在今年上海市的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提到,臨港引入的特斯拉、上汽等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效應非常大,“一下子就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高端的新能源汽車推上了全新的臺階。”
在“特斯拉速度”的引領下,更多汽車產業前沿科技鎖定了臨港。基于高端裝備制造和人工智能領域扎實的產業基礎,臨港新片區吸引了上汽集團、贏徹科技、博雷頓、華人運通、科大訊飛等眾多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落戶,逐步形成了自動駕駛產業的集聚態勢。
汽車產業的新興動能聚集,只是新片區“加速度”的一個縮影。
2019年10月,15個生物醫藥重點項目簽約臨港新片區,涉及總投資超70億元,臨港正搶抓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機遇;11月20日,國際數據港項目落戶臨港新片區,該項目探索臨港新片區內工業數據之間以及與全國數據的互聯互通,并逐步探索貿易數據、金融數據在區內和國內的互聯互通,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探索新路徑、新渠道;12月24日,全球跨境技術貿易中心在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運營,該技術中心目標是建設成為一個集科技貿易、研發、企業、金融、人才五大服務中心為一體的世界級跨境技術貿易樞紐;同是在12月24日,臨港新片區成立首個面向國際科技孵化的離岸孵化基地,吸引了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優股平臺、諾基亞、DXC等4家跨境技術貿易平臺,Emojiwifi、SingPilot等6家離岸孵化研發項目和企業簽約入駐。
企業紛紛落戶,除了“臨港速度”之外,背后還有政策的有力支持。2019年8月30日,臨港新片區揭牌僅僅10天后,上海市就出臺了《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在這個有效期至2023年8月31日的“臨港50條”中,從財稅金融政策到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均有涉及,可謂無所不包。隨后,新片區又陸續出臺了《臨港新片區支持金融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和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四大重點產業的若干支持措施》《臨港新片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等。
在臨港的發展中,“聚人氣”始終是一項重要工作,人才政策成為眾人格外關注的新政,特別是落戶與購房政策。“不‘唯學歷論成為政策的重要突破,臨港將人才認定權力部分下放給企業,企業得以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處)部長苗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科學篩選臨港新片區所需人才,是臨港長期關注的議題,根據新政,新片區內重點機構緊缺急需的技能人才、高等級技能人才可直接引進落戶,特殊人才可推薦落戶。
乘坐地鐵16號線抵達滴水湖站,出站后便可看見一片碧波蕩漾的人工湖,這是臨港的一大標志景觀。自臨港新片區成立,16號線的乘客開始多了起來,連接市中心到臨港的高速公路S2也出現了潮汐式擁堵。行走在臨港新片區的,很多都是步履匆匆去談合作、談項目的投資人。臨港已經有了4家星巴克,“星巴克指數”意味著什么?一個城市的經濟水平、商業活力和對外開放程度,與星巴克門店數量不無關系。而未來,人們也會在臨港看到更多的星巴克。
今年3月9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全面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為《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實施方案》對標國際公認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和最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借鑒國內外最佳實踐案例,探索實施一批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目標是用3年的時間,在臨港新片區全面推行特色營商環境指標,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在全市最好、在全國最具示范效應、在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營商環境高地。
2019年成立之初,臨港新片區立下軍令狀——將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力爭2035年實現區域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的目標。這意味著,下一個16年,臨港要締造一個“新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