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旗幟鮮明地將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擺在了國之重器的高度,并將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上升為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有力推進生命、生物領域的科技創新,做好疫病防控,加快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近年來,禽流感、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新冠肺炎等疫情接踵而至,對全球穩定與經濟發展都造成較大影響。
未來對中國來說,要想妥善處理類似問題,必須有自己的“殺手锏”——通過科技創新,推出一批該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使之成為國之重器,在重要的時刻發揮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國家戰略體系中,發展和安全為“兩翼”。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事關國家的繁榮穩定,事關人民的生命安全。一般而言,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性強、傳播廣、危害大,應對起來往往倉促上陣、捉襟見肘。因此,不能打“遭遇戰”,要打“陣地戰”,要納入到國家戰略體系之中,統一指揮、科學調度,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才能沉著應對、旗開得勝。
無論是推出重大科技成果,建成國之重器,還是筑牢工事,打好“陣地戰”,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要按照中央要求,從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推進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領域科研力量布局,到整合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國家重點科研體系,設置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從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到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與戰略儲備能力等,必須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讓目標和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可以有備無患,不能有患無備。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要成為時刻牢記的“緊箍咒”,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要成為必須啃下的“硬骨頭”。我們要持續通過科技創新推出國之重器、定海神針,守護萬家燈火,把國家安全、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