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梅 陳淑華 王蒙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而檢測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細活,容不得半點馬虎。“這里是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地方,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室內處于負壓狀態,我們喜歡用‘三流來形容它,即人流、物流、氣流的單向流動,確保在里面的污染物不會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睆V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主任林劍國說。而他說的“這里”指的就是P3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每天400多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就是在這里開展的。
現在,讓我們揭開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的神秘面紗,看看在這里病毒究竟是怎樣被“揪出來”的?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而檢測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細活,容不得半點馬虎。
實驗室內的檢測流程可分為5個步驟:樣本進入“傳遞窗”—滅活處理—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擴增反應判斷結果—高壓滅菌。
第一步,采集的檢測樣本如咽拭子或肛拭子,在進入P3實驗室前就得先進入一個特殊的窗口——“傳遞窗”,這個窗口也叫Air Lock,空氣鎖,顧名思義,與空氣有關。這個傳遞窗有不能同時打開的雙重門,保證傳遞樣本時帶進去的空氣被隔離在雙重門中,確保實驗室外的環境不受污染。這也是“三流”中“物流”,樣本從這里開啟了其在實驗室中短暫的一生。
第二步,樣本在水浴箱經半個小時56℃的高溫滅活,使病毒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使實驗員在對樣本進行檢測時相對安全,但是病毒蛋白的基因序列并沒有受到影響。
第三步,進行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
第四步,提取的核酸送到核酸檢測室內,就要上儀器了。提取的核酸加入擴增試劑中,通過熒光PCR儀進行RT-PCR反應,先將提取的核酸逆轉錄成DNA,再以DNA為模版,對特定位點進行擴增,利用不同的溫度進行變性、退火和延伸,每個循環采集熒光值,45個循環后繪制熒光曲線,用時約110分鐘,實驗員根據熒光曲線分析判斷結果的陰性和陽性。
第五步,實驗過程產生的污物通過高壓滅菌后,按相關普通醫療垃圾處理?!拔锪鳌痹谶@里就結束了。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差錯。因此,為保障檢測的質量,檢測結果將經歷重重的比對與復核。
據介紹,檢測質量的保障措施在檢測前就已經開始了,樣本采集的醫務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才能上崗,樣本的質量與采集的技術密切相關,每個動作流程都必須按規定進行,樣本采集完成后的護送工作也需按照嚴密的程序,由專人專道配送到實驗室。
在檢測過程中,實驗員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進行每一次測試,不錯過任何一個可疑樣本,針對可疑樣本,還會選用不同的試劑進行復核確定;其次,按照流程,每進行一批實驗,均會隨機插入三個以上空白對照,針對陽性樣本還會進行病毒基因的測序比對,以防止“假陽性”的出現。檢測后,實驗室還會定期隨機抽取檢測樣本送到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測,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實驗室也會參加衛生主管部門和廣東省臨床中心的室間質評,保障檢測的準確性。
在操作中,實驗員面對眼前的樣本,需要“一個一個地揭開蓋子,進行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這無疑是與病毒的正面交鋒。核酸檢測的宗旨是高效、有序和安全。其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實驗員的安全。
因此實驗員要進入P3實驗室,首先應在清潔區內穿戴中級防護服,通過緩沖間進入實驗室負壓工作間,在這里進行標本處理,核酸提取及檢測,完畢后進行空間、表面消毒,再按順序脫下防護服,通過淋浴間更衣后,回到清潔區。這些步驟必須嚴格執行,一個都不能少。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檢測團隊目前有21人,實行一天三班制。在疫情暴發階段,為了滿足檢測需求,縮短檢測時間,實驗室又在原有團隊基礎上,從風濕免疫科、血液科等科室的實驗室調配了人員。這些病毒“偵察兵”70%以上是碩士以上學歷,均經過分子生物學的培訓,并擁有多聚酶鏈反應(PCR)上崗證。
實驗室嚴格遵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及生物安全要求,檢測人員需在P3實驗室負壓密閉的空間里穿著三級防護裝備,5個小時不吃不喝,甚至穿戴成人紙尿褲以解決上廁所的問題,隨時需要面對因負壓差及裝備嚴密導致的頭暈、嘔吐等癥狀。
“與戰斗在病房里的醫護人員不同,他們藏在實驗室里,每天與病毒近距離接觸,是人們看不見的‘最前線?!绷謩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