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記者陳聽雨 近期,很多網購者發現,電商平臺的商品經常出現“預售”“下單30天內發貨”等情況,“抱歉沒貨了”“工廠開工延誤”“快遞時效不能保證”是最常聽到的賣家解釋。
受疫情影響,上游工廠庫存不足、中游物流發貨受阻,來自供應鏈和物流兩方面的掣肘成為當前電商面臨的最大困境。雖然全民開啟了“家里蹲”模式,對電商企業而言,網購訂單激增看起來很美,但無法如期開工的工廠,運力不足的物流,讓商家發愁。有調查顯示,近50%的電商表示最主要的困難是“供應鏈沒有保障”。
與此同時,一些長期投資物流體系、注重上下游產業鏈整合布局的電商平臺則在危機中凸顯優越性,不僅保障了供應,更在打贏抗疫攻堅戰中彰顯擔當,顯示了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鮮明特色。
疫情發生后,醫療防疫物資的供應成為重中之重,多家電商平臺為保障抗疫前線物資供應和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為疫情嚴重地區打通了物資通道。
拼多多憑借信息聚合和直連供需的獨特優勢,迅速啟動特殊商品應急預案,統籌組織國際、國內醫療衛生品牌及生產資源,從供應商、物流、售后等多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1月23日,拼多多上線“抗疫情專用頻道”,覆蓋醫用口罩、消毒液、手持測溫儀、體溫計、板藍根、抗病毒沖劑等多類防疫商品,維持平價足量供給。為保證春節期間相關商品的持續供應,拼多多組織了大批醫療衛生用品和生活物資商家參加平臺的“春節不打烊”活動,在APP顯著位置優先展示正常營業的店鋪和商品信息。
拼多多數據顯示,平臺已持續積補貼醫用口罩、消毒液、手持測溫儀、體溫計、板藍根、抗病毒藥等8000余萬件醫衛用品,其中補貼正品抗疫口罩數量超過4000萬只。
運輸成為制約防疫商品供應的一大難題。為此,拼多多撥出10億元專項資金,定向補貼防疫商品物流訂單,鼓勵商家和物流企業提高配送效率,更大范圍地為消費者提供送貨服務。
物資緊缺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面臨的難題。“尤其是醫用防護服,全世界都很難調到現貨,都需要等產能排期,這是對電商供應鏈的嚴峻考驗。”拼多多“抗疫工作組”組長傅正介紹。
2月17日,為幫助武漢籌集醫療防疫物資,拼多多聯系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在12小時內從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緊急湊齊了近5000套醫用防護服。
據拼多多數據,截至目前,拼多多累計以“點對點”的方式向湖北地區輸入超過100萬只醫療專用口罩、2.5萬套防護服、30萬只醫用手套、30噸進口醫用消毒液和200余噸水果蔬菜,累計調動運輸車輛、直升機等交通工具86批次。
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曾撰文稱,互聯網企業要避免疫情期間的強勁增長成為“曇花一現”,關鍵是要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并把數字化供應鏈等核心能力進一步對外開放。
具體而言,首先,重視整合行業資源,避免粗放式擴張,通過優質服務保持客戶“黏性”。這對大型互聯網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更好地開放核心能力和資源,打造產業互聯網的新一代基礎設施,為更多行業數字化升級提供有效支持和路徑。
第二,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如何讓疫情期間涌現的新模式成為統籌整合社會協作網絡、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的法寶,而非披著“共享”“創新”外套的泡沫,是未來互聯網企業挖掘競爭新優勢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海外客戶增加流量。電商作為溝通貨物交流的重要橋梁,進一步開展跨境合作,可成為國內互聯網零售發掘增量的途徑。中國電商行業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疫情期間互聯網服務發展又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國可以通過國際合作將這些經驗與各國分享交流,實現互利共贏。
“網絡技術與現代物流的創新發展造就了電商行業,電商行業也顯示出了應有的社會責任擔當。相信通過抗擊疫情的磨練與考驗,電商行業能激發出無限潛力,打造好以數字化供應鏈為代表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助推中國經濟穩健強勁高質量發展。”王輝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