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上海市川沙中學南校
情境教學法,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在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際,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在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去感知、去學習,所以,既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體驗的積累,相較于常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言,也就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激發。而對于大多數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都是剛剛開始接觸正式的籃球學習,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是剛剛接觸籃球運動,所以,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至關重要。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要注意選擇靈活性、趣味性和多樣性。鑒于此,本文就嘗試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了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活動,希望能夠通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實驗,驗證其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應用功效,為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實驗歷時一個學期。
川沙中學南校。
通過在一個班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籃球教學活動,另外一個班仍然沿用常規教學方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并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兩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籃球基本技術水平以及基本活動能力進行比較的方式,來探究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應用功效。
(1)采用隨機整體取樣的方法,在川沙中學南校小學部二年級學生中,抽取了二年級1班和二年級3班兩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并將兩個班隨機確定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其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各有學生35人。
(2)開展基礎水平測試?;A水平測試,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在實驗前對學生現有基礎和水平所進行的測試。在本實驗中,基礎水平測試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學生籃球學習興趣調查和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測試兩個方面。
(3)開展教學。在基礎水平測試完成之后,就正式進入了教學實施階段。在這個階段,實驗班學生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籃球教學活動;對照班學生則依然沿用常規的教學方法組織開展籃球教學活動。除了教學方法層面的上述不同之外,針對兩班同學安排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均完全一致,教學場地和設施條件也完全相同,以剔除實驗實施中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4)再次進行水平測試。在歷時一個學期的教學實施結束之后,再次對兩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進行調查,對學生的籃球基本技術水平進行測試。并對兩班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實驗前基本水平測試的結果和實驗后再次水平測試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提煉歸納實驗結論。
為了衡量和評價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影響。在教學實驗開始之前和教學實驗結束之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進行了調查。調查所采用的量表是基于汪曉贊博士的《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編制的《小學生籃球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該調查量表共涉及了學生的籃球運動參與度、籃球學習積極興趣、籃球學習消極興趣以及關注籃球運動的程度等四個維度的內容,共設置有27道描述性的題目,每個題目設置有“1、2、3、4、5”五個數字用于表示學生對于題目中描述情形的同意程度。其中數字“1”代表完全不同意;數字“5”代表完全同意,如果學生感覺自己的情況介于“完全不同意”和“完全同意”之間,那么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在數字“2、3、4”中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數字用于表示自己的情況,選擇的數字越大,表示對于題目中描述情形的同意度就越高。調查結束之后,對各維度的得分進行計算,籃球學習消極興趣維度采用反向計分的方式進行計分,即:選擇數字“1”計5分;數字“2”計4分;數字“3”計3分;數字“4”計2分;數字“5”計1分,學生在該維度的得分越高,證明籃球學習消極興趣就越低;另外三個維度的題目采用正向計分的方式進行計分,從數字“1”到數字“5”分別計1-5分。學生四個維度的得分之和越高,證明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就越高。教學實驗開始前和結束后,兩班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前后兩班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查結果統計表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和體育運動習慣的最佳時期,這一點對于籃球運動而言也不例外,是否能夠在小學階段就培養起學生良好的籃球運動興趣,對學生日后的籃球運動參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觀察表3中統計的得分情況可以發現:在實驗開始前,兩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得分雖然有所差別,但是在SPSS17.0中進行檢驗時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實驗前兩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基本處于同一水平。這一結果既說明了兩班學生在籃球學習興趣方面具有可比性,同時也確保了實驗結果的可信度,為實驗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但是,繼續觀察表1中統計的兩班學生實驗后的得分卻可以發現:原本籃球學習興趣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的兩組學生,實驗后再次調查的得分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對照班學生實驗后的籃球學習興趣得分與實驗前的得分相比較,稍有提高,但卻并沒有出現顯著性差異;而實驗班學生實驗后的籃球學習興趣得分與實驗前的得分相比卻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相較于實驗前提高了15.57分,且不論是與實驗前的得分相比較,還是與實驗后對照班學生的得分相比較,均出現了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實驗結果主要是因為:實驗班在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籃球教學活動時,教師借助語言描述、多媒體、音樂以及其他多種道具創設了多種小學低年級學生熟悉或者是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主觀感受得到了強化,學習熱情得到了激發。例如:采用NBA全明星賽的方式組織開展教學比賽,為不同學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同時在比賽的過程中,配合與比賽氣氛相契合的音樂,盡可能營造“NBA全明星賽”的情境;基于小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故事人物或者是動畫形象,創設故事情境;基于小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各種游戲,創設游戲情境等等,均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籃球學習積極性,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籃球運動的樂趣所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大有裨益。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為了衡量和評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選擇了定點往返側滑步、原地定點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定點運球等四項指標,對學生進行了籃球技術水平測試,結果見表2和表3:
表2中統計的是實驗前兩班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測試結果,觀察表中數據可以發現:實驗前實驗班學生和對照班學生在定點往返側滑步、原地定點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定點運球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均大于0.05。這說明,在教學實驗開始之前,實驗班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和對照班學生的籃球基本水平基本一致,從而確保了實驗后兩班學生以上四項籃球技術指標測試結果之間的可比性。

表2 實驗前兩班學生籃球技術水平測試結果統計表

表3 實驗后兩班學生籃球技術水平測試結果統計表
表3中統計的是實驗后兩班學生籃球技術水平測試的結果。原本實驗前兩班學生定點往返側滑步、原地定點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定點運球等四項籃球技術指標的測試結果之間均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的。但是,觀察表3可以發現,實驗后這種情況卻出現了變化。兩班學生的定點往返側滑步、原地定點投籃、定點運球出現了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班學生的測試結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班學生的測試結果;而在實驗后原地單手肩上投籃這一技術指標測試上,兩班學生還出現了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這說明,相較于常規籃球教學方法而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更有助于學生籃球基本技術的學習與掌握。
據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常規籃球教學中基本技術學習過于枯燥和單調的問題,使得教學的趣味性更強,學生也更愿意接受。再加上,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籃球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而在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的情況下,學生往往會更積極、主動、能動的參與到學練活動之中,不但注意力會更集中,學生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也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技術學習的效果也就會相應的得到明顯的提高。
1.實驗證實,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2.實驗證實,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籃球基本技術的學習與掌握。
1.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2.在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時,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育規律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創設,且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有所不同,切忌盲目套用。
3.在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低年級籃球教學中時,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緊扣教材,脫離教材的情境,即使再生動、再有趣,于教學而言也是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