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京
【摘 要】探究鼓圈的構成以及與音樂的緊密聯系包括鼓圈應用、鼓圈的介紹以及研究現狀和價值以及如今在國內的應用范圍和應用程度。
【關鍵詞】治療性鼓圈,團體,打擊樂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049-02
鼓圈作為集體音樂治療的一種形式,在歐美國家越來越受歡迎。它是在任意一組引導師的引導下圍成一個圓圈,并引導演奏打擊樂,參與者在鼓圈中釋放壓力,促進溝通,表達情緒,體驗合作的快樂。音樂治療師包括精神心理衛生工作者經過訓練可以成為鼓圈引導師并在他們的工作中治療性地使用這種技術。
在參加治療性鼓圈干預過程中可以最高地調動思維功能付諸行動。在鼓圈進行中若有音樂上的行為加入,可以提高團隊意識并激發我們更高的思維功能,如:注意力集中,記憶功能的開啟等。在患者們共同創造的音樂中就不知不覺地把以“提高社會技能訓練的目標”付諸了行動。
一、鼓圈的組成
鼓圈是非常棒的復調音樂。配器越豐富,演奏者所能演奏出的音樂就越美妙。各地的鼓圈引導師給鼓圈加入了越來越多神奇的樂器,比如:吉他,手碟,甩琴,音塊,雨聲筒,海洋鼓等。制造出了音色質感各不相同的鼓圈音樂。在琳瑯滿目的打擊樂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一種叫作低音鼓的樂器。
因為在鼓圈的開始,我們通常會做低音鼓演奏的展示,這時候低音鼓所展示出的音樂,就是參與者們對于鼓圈的第一印象,對之后的樂器演奏會有決定性影響。低音區域需要感受到節奏的呼應和交流。單調的節奏會使整個鼓圈音樂變得簡單粗暴,就像所謂的“亞洲病毒”。不同音色的低音鼓給出不同的律動,互相對話變成優美的旋律。
常見的低音鼓有REMO的巴哈鼓、非洲傳統的墩墩鼓和少部分中國鼓和架子鼓。再配上一些不同音高的非洲金貝鼓,土巴諾鼓等。
小型打擊樂的加入也會給音樂帶來更清晰的層次感,小型打擊樂分為木質樂器、金屬樂器和散響樂器三個種類。
鼓圈講究充分接納與尊重,所以任何樂器都可以參與到鼓圈中來,甚至包括我們的身體和嗓音,也是一種特殊的樂器。
二、鼓圈的演奏形式
一般情況下鼓在鼓圈中的數量根據場地和人數來定,室內或人數較少應選用音色柔和的小型低音鼓,鼓槌也建議用海綿頭,室外或人數較多的鼓圈就應該用尺寸大聲音洪亮的鼓。一般情況下,低音鼓都會放在每一排座位靠邊的位置,靠近的兩面鼓最好是音色差距較大的,音色靠近的鼓可以放在對面的位置,這樣更有助于演奏者之間的對話與呼應。
為了增加對話和呼應,在鼓圈中我們給低音鼓鼓手配備一個鼓棒。因為低音鼓只有一個鼓面,很多人認為只單純敲擊鼓面會很單調。除了鼓面,我們還可以敲擊鼓梆和鼓身,產生一個清脆的聲音。除了持鼓棒的那只手,另一只手可以按壓在鼓面上。這樣我們就會擁有三種聲音,不按壓鼓面的開放音,按壓鼓面的閉合音和敲擊鼓梆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們音鼓的演奏。
關于鼓與鼓之間的配合,每種音樂都有不同的配合方式,例如西非傳統節奏,低音鼓的低音在第一拍和第四拍持續,演奏效果類似于心跳的感覺。中音鼓的低音在第六拍和第七拍的時候做出回應,這樣一個清晰的律動就產生了。當鼓圈中出現音樂性后,就可以演奏一些相對復雜的呼應,當節奏演奏得更細膩,就會把鼓的旋律變得更豐富,更有線條感。
三、鼓圈能夠解決的問題
鼓圈技術對康復有著重要貢獻,其中包括:審美享受,在團體中實現音樂目標,體驗這種自我激勵和在音樂活動中展現自我潛能。這就是為什么鼓圈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來干預由于不同的精神心理障礙所表現出來的消極癥狀,特別是快感缺乏(情感淡漠)。基于精神領域到社會領域的研究:節奏對人類在不同的領域經歷有著巨大影響
對于中小學生青春期甚至大學生社會交往與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鼓圈擁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和精神,但充滿著多樣性、融合性和包容性。可以和多種方式自由結合,以各種方式來體現。以此發展出了社區娛樂性鼓圈、教育性鼓圈、團建&發展性鼓圈和健康&治療性鼓圈等。
鼓圈對解決社交問題產生的突出作用在于它最基本的特點,它能做到消除緊張和疲勞感,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也可以提高自信,提升心理能量和積極情緒體驗,而急切澎湃的鼓聲還能宣泄人們心中的壓力和負能量,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減壓方式。鼓圈通過音樂來建立團體之間的心理連接,能夠有效地增強人際互動與自我表達能力,是個體提高社交主動性和社交技能的好方式。參與者可以通過集體的協同演奏,引起個體在集體中的角色定位反思,從而不斷提高自省能力,加深對自我內心的探索與成長。
鼓圈對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也有以節奏為導向的治療方案。對于現在社會的社交障礙性問題、凝聚力和培養領導性、增強自信以及對特殊兒童的融合性治療有著極大的幫助和顯著的效果。
自2014年鼓圈創始人Arthur Hull到中國傳授鼓圈引導師的培訓,鼓圈也被越來越受到更多的人熟知和喜愛。很多的音樂治療師也學習了鼓圈的方法并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臨床的應用對音樂治療行業也起到了顯著的實用性。因為臨床的音樂即興演奏是指治療師與來訪者在一起即興演奏音樂,包含評估,治療和評價的目的。而鼓圈是參與的所有人一起共同創造當下的音樂。兩者的共性是一起創造音樂,這也就是治療性鼓圈的形成,緊緊圍繞著社會性建立融合,擁有高度結構性,以音樂作為主導強調人際關系。
鼓圈對特殊孩子的教育和融合也有清晰的適用性,對于特殊兒童情緒的治療、人格的完善和充分地表達有實際性的作用。
四、鼓圈精神
其實鼓圈就是表達參與者自己自由的想法,沒有腳本,沒有排練,所有都是當下發生的,充滿各種可能性。引導師借用自身的音樂素養去尋找融合性,塑造音樂形象。讓參與者(來訪者)更簡單地參與并完成,這就是Arthur的“kiss”原則,即“keep is stupid simple”。Arthur式的鼓圈強調引導師的各項引領技巧,但同時也不斷強調了鼓圈的理念。例如:“沒有所謂的錯誤,這里沒有評價,唯一的錯誤就是:你認為那是個錯誤”“跟隨跟隨你的人”。
這或許就是為什么他的鼓圈那么迷人,讓世界這么多人愿意學習鼓圈,感受鼓圈。2019年的夏天,我有幸參與了鼓圈之父Arthur Hull 的鼓圈引導師課程,在課程里,他提到的鼓圈理念有很多。但總有一些讓我記憶深刻,他說“音量越小,聆聽越多。聆聽越多,音樂越多”。我從這里理解該怎么定位自己在鼓圈的角色,怎么完成獨裁者——教導者——引導者——樂隊指揮的轉換。
我想,或許鼓圈精神就是彼此信任,在音樂中共享彼此的親密與連接。沒有懷疑和顧慮,感受最真誠的自己和他人。大部分人都能在鼓圈里感受到自由、支持、凝聚和釋放。這就是鼓圈帶來的強烈而又神秘的心理精神體驗。
(一)有關治療性鼓圈的應用
治療性鼓圈常用于臨床,大部分引導師與治療師將其應用于高校學生的社會溝通與交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融合性交往。對于交流障礙和社交障礙有著突出顯著的作用,學生心理環境起到極大的改善效果。治療性鼓圈也常被應用于特殊教育機構,用音樂與節奏來使特殊兒童能夠控制自身行為,改變心理認知和心理積極性。治療性鼓圈對特殊兒童與社會的連接和適應有著極大的貢獻。治療性鼓圈也可被用于老年人的心理治療,用音樂大幅度避免老年人群的消極傾向并幫助找回生活中的積極因素,感受生活的樂趣,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起到清晰改善的作用。
(二)關于治療性鼓圈對于我,對于社會帶來的都是尤為重要的東西
亞隆曾說過:“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孤獨、無意義和自由的命題,我們害怕、恐懼、焦慮、困惑和絕望,不得不獨自應對著生命中無法解決的宿命。但當我們在夜晚中,看到遠處有一盞盞燈在閃耀,映照著互相來往的船只,看見彼此,我們將不再孤獨,不再恐懼。”我能在鼓圈中聽著鼓聲并理解鼓聲的含義,似乎感受到那能帶來光亮的燈——治療性鼓圈,它存在著,釋放著那一束溫暖的光。
參考文獻:
[1]Arthur Hull.Rhythmical Alchemy Playshop Volume#1,Drum Circle Games[M]USA:Printed in China.2016.
[2]Arthur Hull.Drum Circle FacilitatoesHandook[M]USA:Printe in China.2017.
[3]王冰.音樂治療活動手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5.
[4]張鴻懿.音樂療法(一)[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5.
通訊作者:劉 穎,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