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函 張康夫



【摘 要】云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及我國古代服飾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金代《大金集禮·與服志》記載:“日月云肩[1]”,“云肩”的名稱得以出現,其形似如意云狀又披于肩部,因而得名,并延用至今。云肩在明清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漢族女性開始佩戴云肩,不僅是貴族的獨有象征,而且還發展到各個階層,在材料、色彩和精美程度上區分社會階層,反映身份地位。云肩在服裝設計中打破了服裝的平面設計,分層結構使整體造型看起來更加立體,深受女性的喜愛。這就是為什么云肩快速發展并作為少數民族服裝受到漢族女性歡迎的原因之一。明代的發展賦予了云肩的實際意義,清朝是少數民族的政權,云肩的發展更加普遍。清政權鞏固后,民族融合繼續加強,云肩成為女性服飾的必備品。對于女性的日常穿著,特別是在婚禮、節日等正式場合,云肩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服裝,象征著女性的身份和尊嚴[2]。
【關鍵詞】清代云肩,傳統服飾,服裝色彩,文化傳承,色彩分析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108-03
一、清代云肩的色彩特征
色彩是民族服飾視覺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個性,人類視覺產生的心理反應和視覺效果大相徑庭。因此有了剛柔、強弱、冷熱、輕重等不同的色彩情緒,它可以表現出安全感、沉穩感、興奮感、飄逸感、沉痛感等不同的情感效應和抽象性寓意。云肩作為一種民族服裝,大多采用明亮、高純度的飽和色,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視覺美感,有著鮮明的色彩對比效果。
在清代,云肩的造物用色以“五色”作為正色,以“間色”為襯。“五色”由青色、紅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組成,象征著世界上的一切都源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則為本原之色、百物之色,尊尊卑卑不得相逾。[3]
云肩大膽地在配色方案中使用對比色。各種鮮艷、活躍的紅色點綴在冷靜、穩重的黑色以及藏青色上,強烈的對比充滿了視覺感和裝飾感。三原色中的任何一種,以及與其他兩種原色混合出的中間顏色放在一起,形成最鮮明的對比。在色彩跳躍的同時為了緩和這種對比度,調節顏色亮度、純度、色相和色彩面積,達到統一又富有變化的美感。因此,清代云肩色彩的運用是我們民族服飾美學的沉淀[4]。
二、清代山東地區“四合如意式”云肩組圖色彩分析
山東,古稱齊魯,是中國千年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誕生和發展的齊魯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齊魯大地可謂人才輩出,涌現出大批賢哲人物,如孔子、孟子等。他們開宗立派并構建自己的思想和理論體系, 這些思想和理論相互滲透、延伸和擴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齊魯文化。
山東的民間刺繡工藝,獨樹一幟,俗稱“魯繡”,并大量運用于服飾中,云肩便是其中之一。山東地區的云肩層次感和立體感強,而且厚重,風格質樸,粗獷且豪放不羈,尤其是那些四合如意紋云肩,恰似融合了大自然與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涵。
山東地區云肩的形式多為“四合如意”式,但比其他地區的四合式厚重,寓意著東西南北四方祥和如意。一般是兩層八片垂云,每片之上或繡花鳥草蟲,或繡戲曲故事,或繡山水人物,或繡吉祥文字等。在清代,刺繡藝術發展到鼎盛時期,各種繡派爭奇斗艷,百花齊放。制作一件精美的云肩,少則幾月,多則一年。
圖1為清代山東地區“四合如意式平針打子繡花卉人物紋云肩”,直徑有80厘米。這件云肩的繡工極為細膩。紋飾中有打子繡的麒麟送子、劉海戲金蟾、獅子滾繡球,這些美好的民間故事在紅色的繡片上顯得更加喜慶并凸顯出美好的祝愿。紅色是人類最早也是最為廣泛的顏色,它色彩鮮艷,視覺沖擊力強,有明顯的象征性。位于東方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于紅色就有著特殊的情感。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紅色象征著好運、吉祥、喜慶等,傳遞積極、溫暖的情感。云肩中間以及邊緣如意形繡片以深綠色和粉綠色為襯也是極有講究。中國自古有“紅男綠女”的說法,本義是男人以當官為目標,官服為紅色,所以叫“紅男”,女人以嬌俏美麗為目標,綠衣黛眉,所以叫“綠女”。成語“綠鬢朱顏”,用以形容一個人的青春面貌。鮮亮的綠色、富有層次的綠色都能給人帶來勃勃生機的意象[5]。整件云肩布滿花卉紋、瓜果紋及如意紋等吉祥紋樣。逼真的圖案描繪很富有情趣和情感色彩,精美絕倫的手工藝術,獨具匠心的風格情調,將一種無聲的藝術語言傳遞出來,并深深扎根于民俗文化之中。
圖2為清代山東地區“四合如意式平針繡壽字人物紋云肩”,直徑為84厘米,由三層如意形繡片構成。最里圈的繡片以綠色為主繡,有花卉組合,爭奇斗艷的繁花配上生機勃勃的綠色,意味著欣欣向榮的景象。中間一層將“壽”字刺繡成蝙蝠變形并與如意紋樣合成,使“福壽雙全”的人生寄寓中又多一層“萬事如意”的內容。同時,橙色是光與熱的結合,是所有色系中最暖的。看到橙色,能夠讓人心里產生溫暖、豐收的景象,想到金色的果實、金色的秋天等,有一種福壽安康之意。這件云肩最外層生動形象的民間人物刺繡富含著民俗,它們風格樸實、樣式清晰,展現著民間藝術者對生活的提煉和希望。
三、清代山東地區“四合如意式”云肩的色彩提取及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色彩的設計和應用是服裝設計中最直觀、最敏感的第一視覺元素。對清代山東地區“四合如意式”云肩的色彩進行提取與創新運用,要了解云肩的色彩特征和用色規律,結合服裝的材質和工藝對色彩進行歸納與變化[6]。
圖3是Gucci女裝2019年春季新品“拼布圍巾土耳其長袍”,大面積的綠色花卉與鮮艷的紅色進行激烈碰撞,袖口的橙色與藍色的不規則搭配使整件作品更加靈動。
從色塊的提取上不難看出,云肩同連衣裙一樣以紅色、綠色為設計主色調,深藍色作為輔助用色來增強視覺效果。相比云肩中暗部綠色的使用,Gucci女裝的腰間和裙擺在明度上都有所提高,反而亮部綠色的明度和純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這樣一升一降的調整是為了結合整件裙裝的總基調,使得大面積綠色在紅色中和諧又不失特色。同為紅色部分,但在Gucci的連衣裙中1807C、178C、164C這三種顏色的對比格外強烈,正是這樣對比的改變也讓原本的云肩色彩得到升華。在紅色較暖色的部分,現代品牌中的女裝在純度上進行了調整,它沒有云肩色彩那般艷麗,在取色中各增加了一個灰度,使得胸前部分顏色變得穩重,深藍色以線條的色塊穿插在袖口、領口、裙擺的各個細微之處,有了稍重顏色的加入,使得整個色彩搭配更為妥當。但無論怎樣變化,設計師在提取顏色時都保持了色彩的有序排列和比例協調,使得服裝色彩具有了高度的整體感。
郭培在2019年春夏巴黎時裝周中的主題是《東·宮》。在東方文化中,“宮”是皇室貴胄居住之所。那里雍容華麗,寬廣而神秘,也是修道成仙之人的精神安息之地。郭培將目光對焦“東·宮”,用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獨特表達方式,在濃郁的東方文化中描繪出“東·宮”傳奇。 這一系列中的龍以黑色、綠色、金色、銀色和紅色呈現,其中蘊藏著深邃而神秘的陰陽五行哲學。這與云肩色彩中的“五行五色”相得益彰。
圖4是秀場展示的一組金色龍紋與紅色相結合的裙裝禮服。設計師漫步于裝載著奇珍異寶的東方宮廷,在肚兜中融合宮殿上的飛檐翹角與御案下的龍紋底座,東方建筑中的藝術輪廓與西方的立體剪裁工藝奇妙融合,呈現出兼具現代美感與古典線條的東方風格。云肩也都以不同的形式表達著美好的祝愿,從同一個色相中看這兩件不同時期的藝術品,每一件都有自己熠熠生輝之處。秀場的裙裝最為耀眼的是腰間的紅色,調配金色立體織帶裝飾與肚兜的主色相呼應。上半身以明度較高的金黃、赭石為主調,196C、156C、163C這些顏色都相比云肩用色中的141C、134C純度高且明亮,在晚禮服中這樣的配色則顯得更加奪目。在色彩的整體運用上,同是紅色與橘黃為總基調,但郭培想表達出宮廷中的雍容氣息,所以大多采用金色刺繡,暗部與赭石相配,緞面也增加了整套服裝的光澤感。在服裝設計中融入云肩色彩元素,在明度和純度上都進行了提純,讓色彩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整套服裝中,演繹一場美妙的東方服裝盛宴。
四、結語
從獨特的云肩風格到精美絕倫的裝飾圖案,無不展現出豐富的民俗文化寓意和社會文化底蘊,是表述民族歷史文化流變的外在視覺語言。其色彩的對比與和諧體現了民族美學和設色文化,體現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美學風格,對當代藝術設計產生強烈的啟示和引導作用。通過在服裝設計中融入云肩藝術色彩,可以提高服裝設計的文化作用和綜合設計水平,以滿足現代服裝藝術設計的發展需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有益于時尚產業的資源,其意義將遠遠超過單純保護,同時極佳地詮釋了傳統美學在現代設計中的深層價值,有助于現代服裝規避全盤西化的色彩風格,承載文化積淀的設色底蘊。
參考文獻:
[1]王云五.大金集禮·與服志[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2]楊素瑞.漢族傳統婚禮服飾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06.
[3]崔榮榮,王閃閃.中國最美云肩[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2.
[4]王蘊強.服裝色彩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5]張康夫.色彩文化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6]鄭清璇,梁惠娥.唐朝服飾上的寶花紋在現代女裝中的設計應用[J].絲綢,2014,51(8):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