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崔藍幻
【摘 要】作為視覺藝術中最一般的特征,裝飾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藝術形態,是人類社會最普遍存在的藝術形式。自人類誕生以來,裝飾就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它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日益成長。泱泱歷史的中國,裝飾藝術更是卓越輝煌,而且在當時高度封閉和保守的傳統文化體系中,裝飾藝術有著自己獨特且非常規律的系統,蘊藏著無窮的能量,體現了偉大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傳統,裝飾性元素,現代平面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116-02
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裝飾都有著迥然不同的神韻和氣質,它們都是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縮影。自人類誕生以來,裝飾就隨著人類文化的產生而出現,貫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原始社會萌芽時期,人們開始有了對美的向往和追求。除了最基本的遮衣避體,開始在脖子上佩戴穿孔的石珠,這是人類裝飾歷史上的萌芽時期。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黃河流域以及長江流域,人類開始對一些器皿有了美的追求,這個時期出現了活潑、歡快、淳樸的彩陶裝飾。隨著人類的進步以及社交活動的增多,人們對美的追求逐漸豐富。在商周時期出現了深沉、威嚴的青銅器裝飾性紋飾——饕餮紋、鳳鳥紋、蟠螭紋等,這個時期的紋飾多為人們對神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而產生的圖騰紋樣。到了戰國時期,裝飾性紋飾風格更加貼近人類的日常生活,其中運用的許多紋樣都是來自自然中的動植物或是日常生活的情景。在這中間銅鏡和漆器的裝飾性圖案的構圖都相當精細巧妙,這個時期的紋樣更加生活化而且注重了裝飾的整體性與協調性。
時代背景的不同產生了不同風格的裝飾紋樣。漢代時期的畫像石和畫像磚在裝飾藝術的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裝飾紋飾都有各自的特點,形成了渾厚、宏大、活潑的裝飾風格。三國時期由于戰亂,發展平衡被打破,佛教文化的興起給藝術注入新活力——很多精致美好的佛像因此而生了。金剛武士、石獅、仙女、蓮花、祥禽瑞獸等這些具有人類精神寄托的紋樣的產生與出現極度豐富了當時的裝飾藝術。到了唐代,社會生活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裝飾藝術隨之出現。這個時期文化思想一定程度的解放使當時的裝飾藝術顯得更加豐滿、華麗和富貴,聞名于世的唐三彩因此產生了。唐三彩的出現是對裝飾風格的革新與創造。宋元時期的裝飾紋樣在陶瓷藝術上達到了巔峰狀態,內容主要是以花卉為主,常見的有蓮花和牡丹等。在造型和構圖方面都堪稱完美,線條更是流暢挺拔。明清時期的裝飾紋樣發展到了鼎盛。累積了前幾代的傳統紋樣的發展與經驗,明清時代的紋樣更加條理和多樣化,而且在工藝要求上更為嚴格和多層次。這個時期的裝飾性藝術雖然在工藝上過于繁復,在追求工藝的技巧到了一個極端,但仍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遠的影響意義。
在整個傳統裝飾藝術演變的過程中,浮現出許多不符合當時自然生活規律的題材與紋樣。這些題材與紋樣都是人們的超現實想象,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是人們的精神寄托。人們把愿望用字或物體諧音的方式表現出來,進行夸張和變形,讓這些裝飾性紋樣具備了形式美的形狀、紋樣、顏色和形體,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傳統裝飾元素的顯著特征就是內容豐富,變化多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更是獨具風采,獨樹一幟。中國的傳統裝飾元素表現形式多樣,其中所蘊涵的價值觀和審美趣味對現代設計更是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
設計師與自己深厚的文化土壤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具有文化特色的傳統裝飾元素紋樣在設計中彰顯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當代設計師已經意識到帶有中國特色的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重要性,他們在借鑒、模仿的同時也尋求自我的創新。
一、傳統裝飾性元素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應用
標志是一個企業或機構的識別記號,更是其內涵文化、特色、理念等深層次的展示,也是其形象識別系統。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企業與機構的應用越來越多,運用傳統的裝飾性元素能夠給企業的文化韻味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許多企業在設計標志時,采用中國傳統的裝飾性元素進行設計與變形應用。例如,中國聯通標志是由傳統吉祥圖案“盤長”紋樣演變而來,回環貫通的線條象征著現代通信網絡。顏色上采用了代表熱情、活力四射的中國紅,標志中上下相連的心形圖案,展示了聯通公司的宗旨:通信,通心。
二、傳統裝飾性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包裝設計是造型藝術的載體。在圖形、文字等視元素的載體上,把物品的信息更加生動直白地展示在受眾面前,最終目標是吸引大眾的注意,為它包裝的商品更好地服務,也是建立商品與消費者親和力的有力手段。中國傳統紋飾以獨特的形式美法則,融合圖形、文字等元素,帶來了更好的視覺宣傳效果。
設計本身除了是創意和技藝的比拼,也是文化和內涵的較量。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國,當人們接觸到具有古老裝飾藝術的商品時,首先直觀感受到的就是商品的美好寓意。比如包裝中經常出現的傳統書法字體、絢麗的色彩、吉祥圖案等。設計師常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把無形的情感和愿望寄托在有形的物品上——譬如“花好月圓”“松鶴延年”“福祿壽喜”等。 如中國平面設計之父——香港設計家靳埭強先生為榮華餅家所設計的包裝,中央是榮華餅家標志,運用現代的造型手法來表現牡丹花卉的紋樣構成。整個畫面采用古樸的人物場景, 整體色調為暖黃色,使包裝產生一種古樸典雅、歷史悠久又富于現代氣息的感覺。
三、傳統裝飾性元素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書籍設計是一本書的門面,也是一本書或者雜志給人們帶來視覺感受的首要載體。書籍本身的內容對讀者有吸引力,設計也能提高書籍的吸引力。傳統裝飾性元素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出現與使用,給書籍本身帶來了不同的“面貌”,給讀者帶了另一番視覺感受。從著名書籍設計家呂敬人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傳統裝飾元素的存在,他將傳統裝飾元素靈活地運用在現代設計中,使其作品的風貌亦古亦今,相得益彰。在作品《朱熹榜書千字文》中,把組成中國文字的最基本元素——點、撇、捺分別作為上、中、下三冊書的封面主體圖案,盡顯中華民族特色,中國書法藝術的韻味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其中。
四、傳統裝飾性元素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招貼設計是用圖片、文字等簡單的符號來表現豐富的內容,招貼設計涉及的門類廣泛,應用的途徑以及帶來的宣傳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現代招貼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設計者采用中國傳統的裝飾性元素,以提高自己作品所要表達的韻味。水紋、魚紋、象紋、鳥紋、蓮花紋、忍冬紋等傳統元素與現代符號的結合出現,使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元素再次以現代化的表現形式出現在大眾的面前。
中國傳統裝飾元素不僅豐富了設計思想的內容,還給予了現代平面設計更多的靈感,給大眾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視覺感受。傳統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使得中國的悠久文化再次以新的姿態和新的形式出現在世界的面前。設計師們對傳統元素的創新再利用,使得傳統裝飾性元素又活躍起來,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壯大。
中國傳統裝飾元素有著獨特的生長環境,與中國傳統的自然觀、人文觀和哲學觀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內涵和文化趣味,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只有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作為滋養設計的深厚土壤,今天的設計才有起點和支撐。在此基礎上,設計者必須深層次地認清傳統元素,把握其規律,才能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又兼有獨特個性的設計作品。
作者簡介:李 娜(1984-),女,漢族,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類基礎課程教學。崔藍幻(1989-),女,漢族,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設計學視覺傳達方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