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敏


【摘 要】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中的榜樣人物形象各有其特點,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統計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對自然屬性、社會角色與內在形象進行分析。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為了充分體現榜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價值取向,未來我們還應調整類型結構、關注普通群體與對象選擇,要與時俱進,以期對榜樣人物有一個較全面的選擇。
【關鍵詞】統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榜樣人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145-02
一、問題的提出
《課程標準》指出,要采用榜樣人物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榜樣人物體現的主流價值觀能夠規范道德行為,提高道德修養,培養道德風尚。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學習榜樣人物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三觀”。如今,教科書中大量榜樣人物的出現,為他們的道德文化凝聚力量。近年來,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其人物選取現狀,為教科書編寫的理性審視提供一些建議,旨在讓榜樣人物對學生的發展起引領作用。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為研究對象①,統計其中出現的榜樣人物。所謂榜樣人物,就是教科書中所刻畫的具有高尚的人格或先進事跡并起模范作用的某一類典范人物。[1]經統計,符合條件的選文共17篇,榜樣人物共計17人。
(二)研究方法
基于此,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對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身份類型進行梳理和統計,分析教科書中榜樣人物身份類型的特點和暗藏的價值取向,并對如何完善統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身份類型,優化榜樣人物的形象塑造提出相應建議。
三、統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統計分析
(一)榜樣人物的自然屬性分析
1.榜樣人物性別分析。從榜樣人物的性別分布來看,17 位榜樣人物中,男性有16人,比例為 94.1%,女性有1人,比例為5.88%。
2.榜樣人物年齡分析。從榜樣人物的年齡分布來看,17 位榜樣人物中,少年兒童有2人,比例為11.76%,中青年有15人,比例為為88.23%。
3.榜樣人物的國籍分析。從榜樣人物的國籍分布來看,17位榜樣人物中,中國人有15人,比例為88.23%,外國人有2人,比例為11.76%。這兩位外國榜樣人物分別是列寧和白求恩。
4.榜樣人物的民族分析。從榜樣人物的民族分布來看,15位中國榜樣人物全部是漢族,比例為100%,少數民族為0人,比例為0%。僅僅從漢族榜樣人物和少數民族榜樣人物的數據差異來看,教科書中缺少了少數民族的相關知識和文化。
(二)榜樣人物的社會角色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分析該人物的社會角色,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社會角色是指其在課文內容中呈現出的職業身份或角色。通過對榜樣人物的社會角色類型的統計,六冊教科書共劃分出8個類目,如圖1所示。其中,身份角色類型出現頻度最高的是政治領袖,為7人,接近其他身份角色的3倍。剩余角色均為1人或2人。不難看出,以政治領袖為首的社會精英在榜樣人物中出現率最高,以農民或社會地位不高的人為代表的榜樣人物鮮有出現。
(三)榜樣人物的內在形象分析
榜樣人物是學生模仿與學習的對象,是理想人格的代表,教科書中榜樣人物所表達的道德品格體現了教科書編寫者特定的價值偏向。本研究將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的道德品格劃分為12個具體類目,如表1所示。數據表明,道德品格的種類相對來說較為廣泛,榜樣人物中具有智慧才能、勇敢堅毅、關愛互助這三種道德品質的人最多,共8 人,比例高達47.06%。從整體上看,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的價值取向既體現了熱愛祖國、關愛互助這樣強調國家意識和集體追求的品格,又包括了智慧才能、勇敢堅毅這樣強調自我修養的品格。
四、思考與前瞻
(一)調整教科書中榜樣人物形象的類型結構
首先,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男性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承擔著王侯將相之類的重要角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也漸漸在各個行業占據著重要的職位。因此,教科書在編寫時應當適量增加女性榜樣人物的數量,改變教科書中男女榜樣人物比例失衡的現狀。一方面,要注意將女性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救出來,另一方面,亦要注入新時代中的女性榜樣人物。誠然,讓學生從多視角的角度去感受各類榜樣人物所具有的內在品質。
其次,由于兒童榜樣人物所占比例較少,17人當中僅有2人是兒童,由此,教科書編寫者應根據不同學段來選擇和呈現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班杜拉認為,觀察者在年齡、性別和社會背景方面與被觀察者越相似,越容易模仿被觀察者的相關行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受到不同年齡段榜樣人物的熏陶與感染,編寫者在日后的編選工作中可適當增加兒童榜樣人物的比例,為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道德成長樹立風向標。
最后,教科書中少數民族榜樣人物缺失。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在教科書中15個榜樣人物全部為漢族人,對其他民族榜樣人物的篩選存在欠缺。我們應相應增加少數民族榜樣人物的案例,呈現出多民族榜樣人物在教科書中共存的局面。例如,西藏高僧唐東杰布,“感動中國”中的回族榜樣人物王友德。這些榜樣人物充分展示出民族多樣性和民族多元文化,進而促進學生對少數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認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繼承與發揚。
(二)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選取忽視對普通群體的刻畫
從社會身份看,榜樣人物大多是社會各個階層的精英,如政治領袖、發明家和醫學家等,教科書中缺失了對普通勞動者類型的榜樣人物的塑造。目前,我國各階層中的精英人物畢竟占據少數,仍以普通勞動者為主。如果一味強調離學生生活遙遠的完美形象而忽視貼近實際的普通榜樣,學生很可能會認為普通人無法成為榜樣人物。因此,教科書中既應當選擇具有理想人格的精英人物作為榜樣,也應為學生提供更加樸素、真實的普通榜樣人物。
(三)教科書中榜樣人物內在形象的選擇要與時俱進
不可否認,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科書的責任,更是讓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意義所在。進一步說,教科書中的榜樣人物不應止步于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更應緊跟時代潮流。教科書編寫者應隨著時代發展更新榜樣人物形象的價值取向,讓他們更契合當下,能夠讓學生有代入感,使他們更好地感受生活。譬如,隨著市場經濟的日漸繁榮,各行各業的競爭愈加激烈,能否公平競爭是當下的一個問題。在教科書中并未出現有關人物之間公平競爭的內容,這似乎不太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綜上,教科書編寫者應結合當代社會所倡導的公平、自由和民主等價值觀念,選用最新穎的素材,使教科書中榜樣人物形象所體現的價值觀符合當下。
注釋:
①下文所指教科書均為統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一冊到第六冊。
參考文獻:
[1]高湘平.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榜樣人物的社會學分析——以蘇教版教科書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