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類進入一個多樣化的“微學習”時代。發(fā)端于2011年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微課,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建設方式和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教育教學效果顯著,受到我國廣大師生的歡迎。
關鍵詞:微課;聽力障礙學生;聾校數(shù)學教學;制作
微課有別于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課例、多媒體課件等資源類型,但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課程資源類型。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一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精心設計,使用攝錄設備、錄屏軟件等拍攝制作的微視頻課程。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方面、助力于學生有效學習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聾校,聽力殘疾學生除了有耳聽不見外,其思維活動跟我們健全人是一樣,并不影響他們對文化知識的理解、想象和掌握。因此,我們聾教育教師積極開發(fā)與利用微課這項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應盡可能利用聽力障礙學生的殘余聽力和敏感的視覺,結合微課的情景真實、短小精悍、趣味性強的特點,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觀察事物的方法,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聾教育教師要了解和大力推廣微課
關于微課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我國微課的最早實踐與研究者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精心教學設計和開發(fā)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課程資源。其短、小、精、悍的特征使教師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聾教育教師在新課改的感召下,迫切需要對單一的聾校課堂進行變革;迫切地需要聾校教研改變新形式。微課注重各種有效資源的整合,提高了教學容量,對于聾教育一線教師而言,滿足了日常教育教學的需求,它如一縷春風,吹散了聾教育工作者心中的陰霾。但是,目前,作為新生事物的聾教育微課的開發(fā)與運用目前尚處于初步階段,我們應拓寬微課的應用渠道,宣傳、推廣、總結提高、加強內(nèi)外溝通、博采中西、自成特色,避免關門造車、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現(xiàn)象。
二、 聾教育教師制作的微課要真正做到“微”
微課具有以下特點:1. 教學針對性:強針對某個小知識點、技能點或具體問題的微型化、針對性教學。2. 教學過程簡短:一般為3~7分鐘,中小學不宜超過10分鐘,同時,教學過程有相對完整(碎片化與完整化的統(tǒng)一)。3. 教學內(nèi)容精選:相對于內(nèi)容寬泛、目標多元的傳統(tǒng)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強調(diào)解決重難點問題。這幾個“微”特點為聾校課堂實施問題簡化法提供了依據(jù)和條件。聽力障礙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即使在學習的過程中主體意識已經(jīng)建立起來了,但如果沒有恰當?shù)慕虒W方法去強化,他們又會畏縮不前,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之中。所以,改進教學方法對促進和牢固聽力障礙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在聾校課堂上運用微課把簡化的問題傳輸給聽力障礙學生可以收到不容小覷的效果。聾教育教學微課簡化的問題法其實并不是把聽力障礙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難度降低,而是在教學中,把一個復雜、較難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分解、細化、弱化,轉化為若干個難度較小的系列問題,再一步步總結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制作的微課設立的知識點要有層次,由淺及深、由易為難,這既符合聽力障礙學生接受知識的邏輯規(guī)律,又可以使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聽力障礙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體驗到“成果共享”的喜悅,無形中強化了自身的主體意識。
三、 聾教育教師制作的微課語言要有感染力
有研究表明,人的語速達到每分鐘185~254個單詞或300個漢字時,能獲得別人更多的注意力。對于聽力有缺陷的學生來說,無論我們制作的微課視頻多么清晰,畫面切換的美輪美奐,幻燈片多么生動,他們學習微課的過程,還是通過“聽看”來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講授的語言要達到一定的速度,要通俗、流暢、聲情并茂、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聾教育教師在對著電腦,對著PPT錄制時,可以站立,輔以手勢動作進行講解,想象自己正在教室里,面對著學生激情講課。
四、 聾教育教師要精心設計微課
微課雖“小而精”,但五臟六腑俱全。聾教育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遵循三個原則:第一,值得學—有用,也就是說選題要有價值。如果選題是教材重難點的精講,正好能解決學生的困惑,學生當然會愿意去學;如果是學生正好想學的技能,他也會興趣盎然;如果是某個有趣的現(xiàn)象,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他也會愿意學。第二,想去學—有趣。要吸引學生觀看,微課要達到語言幽默、情景吸引和問題吸引這三個要求。第三,容易學—易懂。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教師呈現(xiàn)給學生觀看的微課要能讓學生容易學,看得明白。聾教育教師要在先進理念支持的基礎上,發(fā)揮創(chuàng)意,設計出有靈魂和內(nèi)涵的微課,使聽力障礙學生樂于學習。
五、 聾教育教師要理順微課知識點與學科課程知識體系之間的關系
聾教育教師在設計與制作微課時,要考慮知識點的前后聯(lián)系,通過對知識體系的梳理和對知識點進行再設計,使微課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一節(jié)微課只能講解一個特定的知識點,這個知識點來自每一節(jié)課學科的內(nèi)容,來自學科課程知識體系中,與學科課程體系中的其他知識點會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為了確保在10分鐘以內(nèi)能將一個知識點講透、講清楚,并保證講解內(nèi)容的趣味性,一節(jié)微課的主題內(nèi)容不能太多。如果在一節(jié)微課中牽扯到另一個知識點,就需要聾教育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加工和重組,對微課知識點與學科課程知識點進行梳理,使多個相關聯(lián)的、多角度的微課形成一個圍繞某個特定主題的系列微課。
天道酬勤,厚積薄發(fā)。教育者們要在耐心掌握細節(jié)的過程中,積極進行微課制作的實驗研究,為聽力障礙學生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獲理想和信念。
參考文獻:
[1]岑健林,胡鐵生.微課: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術,2013(4):19-21.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作者簡介:
李燕,廣東省梅州市,梅州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