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廣泛推行,各學科教師紛紛基于新的教育理念對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優化和完善。英語作為一門世界范圍內的通用語言,在學生未來的學習及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詞匯、語法、句型等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英語應用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英語課堂死氣沉沉的現象卻比比皆是。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探究
一、 引言
初中是培養學生英語基礎的重要階段,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對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但從學生的課堂表現角度出發,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沉默寡言,不僅自身缺乏主動交流的意愿,也不愿意配合教師的互動教學工作。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較低,也沒有足夠的英語學習熱情。想要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教師就要更加明確的認識到傳統教學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通過實質性的改變為學生帶來一個更加活躍靈動的初中英語課堂。
二、 傳統英語教學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
雖然現在各級學校的核心教學理念都是素質教育,但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及時的轉變過來。一些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仍然以灌輸式教學法為主。在講解一些語法或時態知識點時,沒有關注到整體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只是隨機挑選幾名學生提問就匆匆進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內容中。在學習詞匯句型等英語基礎知識時,大多會讓學生通過重復抄寫的方式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
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對詞匯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枯燥乏味的單詞抄寫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在學習英語課文時,教師大多會采取逐詞逐句翻譯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這些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思維,學生無法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個性化意識。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不想和教師互動,教師雖然想和學生互動卻得不到學生的反饋,最終讓英語課堂失去應有的活力。
三、 優化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的實際策略
(一)豐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表達思想
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師生互動是構成初中英語課堂的主要成分。以往傳統僵硬的英語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對英語教學的實質需求。教師只有為學生帶來更多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面對學生的這一迫切需求,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的幫助,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一方面來說,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生動形象的特點,為學生構建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聯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英語網絡課程資源,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優質語言信息。
(二)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課堂體驗
想要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師生之間乃至學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塑造一個更加輕松地英語學習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不僅可以打消對教師的畏懼心理,還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參與感,從而為學生帶來成就感與滿足感的增幅。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就可以利用小組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加優質的課堂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組合成兩人小組,通過對話的方式討論自己的喜歡的課程。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進行對話練習的過程中,必須應用本節課新學的“science”“geography”等新單詞。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還能是實質性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在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同時,利用學生之間的討論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
(三)完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都存在的很大的差異,這就造成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時,如果只按照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在班級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就很容易忽視學生自身的進步與提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過程性評價理念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這樣教師才能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涌現的閃光點,并且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從而讓學生產生信息,主動地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語課堂中。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學生帶來分層次的教學考察。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該考察他們的基礎積累。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該考察他們的英語表達及應用能力。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穩定的提升,最終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個性化需求及理解能力的關注。教師只有不斷為學生帶來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的互動學習當中,并且優化自身的教學評價方式。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讓初中英語課堂“動”起來。
參考文獻:
[1]蘇琴.趣味活躍課堂 讓英語學習動起來[J].讀與寫,2014,11(6):143-144.
[2]史劉林.民主教學,讓初中英語課堂活起來[J].英語教師,2015,15(8):140-141.
[3]李艷星.讓英語課堂“動”起來: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分析[J].學周刊,2016(20):40-41.
作者簡介:
章倩,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三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