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洛神賦》是中國古代經典的篇章。作品通過華美的語言、巧妙的比喻和夸張手法的運用,描繪了神女降臨的奇幻畫面,抒發了曹植尋美而不得的惆悵與苦悶。而《洛神賦圖》則通過對曹植率領下人返回封地時在洛水之濱遇到神女,以及神女離開,曹植獨自返回等三處重要場景的描繪,對《洛神賦》全文進行了真實的展現。欣賞《洛神賦圖》,我們能感受到古人以畫解文的高超繪畫藝術和深厚的繪畫與文學修養,提高自己對國畫藝術的理解。
關鍵詞:洛神賦圖;藝術;賞析
《洛神賦圖》創作于政治動蕩、戰亂頻繁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追求思想解放和理想熱情的時代。但由于時局的壓抑,很多人報國無門,只能忍受現實無情的打擊。而《洛神賦圖》則通過對曹植尋求神女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虛幻場景的描繪,表現出了魏晉知識分子精神深處的迷茫與孤獨。作者顧愷之正是在對現實社會的深刻體驗中才將《洛神賦》中的神韻通過繪畫完美地表現了出來。所以欣賞《洛神賦圖》可以體會到古代知識分子精神上的溝通與認同感。下面,筆者就對《洛神賦圖》進行具體的賞析。
一、 飄逸邈遠的曹子建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魏晉人有“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說法。可見曹植在魏晉時期的名氣和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對于曹植的形象認知,一方面要立足于他的文學才華,即具有文人才子的傲氣。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他的貴族身份,即在政治斗爭的失敗中帶來的失意與落寞。所以曹植的外在形象首先是貴族氣的,是雍容典雅的;另一方面是文人氣的,是純真而富有激情的。而畫家顧愷之正是抓住了這兩個特點,因而塑造出了一個豐富的曹子建的形象。
在畫面中,曹植穿著華麗的服裝,乘坐著威武的馬車,率領著一叢叢的手下。但對于曹植的神態,畫家卻將他刻畫得若有所思,謙恭有禮。這與下人們木訥的神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畫家用下人們木訥的神態一方面體現出對曹植的聽從與恭敬,另一方面突出了曹植的內心所思與眾不同,并且無人領會的惆悵。畫面中曹植凝神注視著水面上的洛神,充滿了欣賞與期待的感情。畫中的曹植最獨特的就是他的眼神。在整個畫卷中,他的目光都是非常地有神而專注,對于神女是一副渴望卻又充滿敬意,充滿淡淡擔憂的樣子。通過曹植的眼神,欣賞者仿佛已經能夠感知到洛神最終離神女而去的結局。而曹植略帶憂傷的神態又讓整個畫面顯得十分空曠與邈遠。
二、 生動豐富的奇獸
《洛神賦》是一篇似夢非夢的長賦,神秘性是它的主要點之一。在《洛神賦》原文中,作者以“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等句子描寫了洛水邊眾多的野奇獸。這些奇獸為神女的出場和離去做了十分豐富的鋪墊,以靈獸的飛翔和舞動突出了洛神的靈氣。而《洛神賦圖》中,作者也用精巧的筆墨描繪出了形態各異的各種奇獸,讓整個畫面顯得具有動感。
畫家畫出的海龍長著一對長長的鹿角、馬形臉、蛇的頸項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體,他畫中的怪魚也長著一只豹子一樣的頭。這些奇獸的特點是《洛神賦》原文中沒有說明的,而作者有意畫出這些和現實中的動物形態差異巨大的奇獸和襯托畫面中的奇幻景象。這些動物完全不受環境的制約,能夠自由地飛翔與運動。它們的一切行動都是在為神女的靈動、至高無上做鋪墊,體現出神女對人的吸引力。這樣的表現形式和《山海經》中的畫面非常相似,《山海經》中的異獸大多和現實中的動物形象差異巨大。作者這樣的描繪可以反映出魏晉人在神話創作中對上古神話體系的崇拜與傳承。
三、 典雅鮮麗的色彩
《洛神賦》原文對于洛水邊豐富優美的景象的描寫就注定了《洛神賦圖》色彩的豐富與艷麗。但作者運用的色彩雖然艷麗卻又不失典雅,反而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這主要是與作品的內容和人物的形象有關。
首先從內容來看,《洛神賦圖》主要表現的是曹植由遇到神女再到失去神女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表現中,作者運用豐富的顏色讓長長的畫面具有了層次感。欣賞者能夠清晰地分辨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主要的人物曹植是一個知書達理的貴族。作者需要運用恰當的顏色一方面表現出他的高貴地為,另一方面表現出他獨特的精神追求。所以典雅的顏色能夠給人一種高貴而莊重的感覺,非常符合曹植的形象。在一方面,古人歷來對于古人都有著非常尊敬的態度。非常習慣于用一些古樸的顏色來體現年代感。而畫家采用的典雅的顏色,恰好能反映出一種古風。
綜上所述,《洛神賦圖》通過生動的人物刻畫、豐富的奇獸和典雅鮮麗的色彩對《洛神賦》原文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在畫家的描繪下,曹植又遇見神女時的興奮到神女離去時的惆悵都被完美地表現了出來。《洛神賦圖》可以看作是顧愷之對曹植的一次深度的解讀。它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對共同的精神的傳達與追求,是藝術的形式與本質的關系的一次完美闡釋。
參考文獻:
[1]張佳.魏晉時期繪畫文學敘事研究:以《洛神賦圖》為中心[J].大眾文藝,2018.
[2]王曉鳴.感洛靈:淺析顧愷之及其《洛神賦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
作者簡介:
卜令輝,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