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剛 劉向輝 代衛峰


【摘 要】目的:對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療效進行分析探討。方法: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腦癱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患兒行常規康復訓練,觀察組41例患兒行針灸聯合康復訓練,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GMFM量表及Barthel指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5%(P<0.05)。結論:對小兒腦性癱瘓積極開展針刺聯合康復訓練,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兒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的恢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針刺;康復訓練;小兒腦性癱瘓
【中圖分類號】R7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2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指的是在妊娠期、嬰幼兒期,因多種因素影響引發小兒腦性發育缺陷、非進行性損傷的綜合征[1]。腦癱患兒會出現中樞性運動、姿勢發育障礙,臨床表現主要有活動受限、行為異常、智力低下、姿勢異常及感知異常等,是導致小兒殘疾的重要原因,給患兒家庭及社會均帶來負擔。為進一步對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筆者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患兒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腦癱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患兒,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為1-5.5歲,平均(3.48±0.71)歲。觀察組41例患兒,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為1-7歲,平均(3.66±0.74)歲。兩組患兒上述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癱相關診斷標準[2];②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③家屬了解該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①繼發性癲癇;②有自發性出血傾向;③合并全身器官、系統嚴重病變;④其它疾病引起的中樞性運動障礙;⑤皮膚有損傷、感染。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康復訓練:以bobath法治療,通過特定體位,改善肌張力,緩解異常姿勢及患兒痙攣,形成正常反射,幫助患兒獲得正常運動感覺,實現翻身、獨坐、爬行、站立等運動功能,一次45分鐘,一天1次。持續治療3個月。
觀察組采用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康復訓練同對照組。針刺療法:于頭部足運感區、運動區及平衡區進行針灸治療,進針到帽狀腱鞘膜或肌層下,一次30分鐘,一天1次。體針取陽陵泉、合谷、百會、后溪、梁丘、足三里及三陰交等,以平補平瀉法進針,提插10s,針刺后不留針,一天1次。持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以Barthel指數對治療前后的生活能力進行評估,量表滿分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能力越理想[3]。②以粗大運動功能測量(GMFM)量表對治療前后運動功能進行評價,量表滿分162分,得分越高,則運動功能月立項。③治療有效率:顯效:治療后,肌張力降低≥2級或恢復至正常;有效:治療后,肌張力降低1級;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治療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錄入SPSS20.0軟件包處理,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例數百分比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x±s形式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變化
觀察組治療后GMFM量表及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5%(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小兒腦性癱瘓主要是由胎兒、新生兒時期腦血管感染、病變、大腦代謝障礙、發育不良、凝血及免疫功能障礙等引起,其中痙攣型腦癱占70%左右,臨床表現主要有肢體反射功能障礙、腱反射亢進等,給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及智力發育帶來嚴重影響。臨床研究指出,腦癱治療應遵循改善肌張力、提高運動能力、減輕痙攣程度的原則。西醫對于該病多采用bobath方法治療,以減輕肌張力、改善異常姿勢,該方法以患兒運動障礙類型、部位、特點為依據,糾正患兒運動姿勢,幫助其形成正常的運動模式,促進其運動功能的恢復。
中醫認為腦癱屬于“五軟”的范疇,是因稟賦不足、后天失養引起瘀血內阻、肝脾腎虛,治療時應遵循補益肝脾、活血通絡的原則。研究顯示,對腦癱患兒采用針灸治療,其中頭針可以改善大腦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代謝,促進神經元網絡重建,改善患兒運動功能;體針能夠調理經絡氣血,調整臟腑功能。本研究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康復鍛煉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GMFM量表及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5%(P<0.05),證明針刺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日常生活能力與運動功能。
總之,對小兒腦性癱瘓積極開展針刺聯合康復訓練,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兒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的恢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許麗超,焦云.中醫康復療法在小兒腦癱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藥, 2016,11(11):2476-2479.
[2] 魏環,關麗君.針灸療法對腦癱患兒康復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 2017,37(7):732-734.
[3] 陳劍波,余衛,馮夢卉,等.頭皮針聯合肢體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