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 要】目的:探究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的臨床療效。方法:以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60例開展研究,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采用抽簽法進行分組,分別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30例,給予對照組元胡止痛滴丸治療,給予治療組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治療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結論: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應用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治療,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生活質量,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少腹逐瘀湯;艾灸;寒凝血瘀型;痛經;
【中圖分類號】R271.1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2
痛經表示女性在正值經期、經期前后所伴隨的周期性小腹疼痛,又或者為痛引腰骶,嚴重者出現暈厥。中醫理論認為,痛經為“經行腹痛”范疇,需進行辨證論治。本文將以6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的臨床療效。
1 一般資料
以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60例開展研究,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采用抽簽法進行分組,分別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為14-45歲,年齡平均值為(30.98±3.38)歲;病程為3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87±0.45)年。治療組,年齡為15-44歲,年齡平均值為(30.76±3.23)歲;病程為4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97±0.56)年。納入標準:以《中醫證候診斷療效標準》有關依據為標準,確診疾病;認知正常;年齡為14-45歲;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參加。排除標準:近期未發生痛經;器質性病變引發痛經;近期使用藥物治療;精神障礙;重要器官功能障礙;不配合研究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采用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治療:(1)艾灸治療:行經前一天,保持仰臥位體位,下腹部暴露,取穴為:中極穴、神闕穴、雙側子宮穴、關元穴實施艾灸治療,每次30min,2次/天,以可耐受、四周皮膚紅潤為度,持續治療4天。(2)少腹逐瘀湯:藥方組成為10g小茴香,10g肉桂,10g炮姜,10g五靈脂,10g蒲黃,10g延胡索,15g當歸,10g川穹,12g枳實,10g木香。在月經來潮之前7天服用,1劑/天,持續治療7天。以上治療方法均應用3個月經周期。
1.2.2? 對照組 服用元胡止痛滴丸30丸,每日3次。經前5天開始口服,連服7天。以上治療方法均應用3個月經周期。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有關規定為依據,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共分為四個等級,腹痛等癥狀消失,且停藥3個月未復發,即為治愈;腹痛等癥狀改善,不使用止痛藥能夠堅持工作,即為顯效;腹痛減輕,服用止痛藥能夠堅持工作,即為有效;不滿足以上情況,即為無效。
生活質量:使用SF-36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方法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表示方法為%。若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見表1。
2.2 兩組患生活質量水平對比
治療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見表2。
3 討論
現代醫學對痛經的治療原則是解痙止痛,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一般治療包括體育鍛煉與心理疏導[1]。藥物治療主要為非甾體類鎮痛藥、口服避孕藥以及鈣離子通道抑制劑等的使用,療效肯定,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缺乏遠期療效,停藥腹痛又作[2]。
寒凝血瘀型痛經是痛經中最常見的證型,主為寒客沖任,血為寒凝,瘀滯沖任,氣血運行不暢,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胞脈氣血壅滯,“不通則痛”,故痛經發作;如得熱則寒凝暫通,瘀血得化,故腹痛減輕,故治療法則便是: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中醫理論認為,艾葉具有揮發油,在燃燒以后具有止痛、抗菌等功效。艾葉利用溫熱刺激穴位經絡,促使氣血通暢,進而發揮消炎止痛、消瘀散結、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等作用[3]。少腹逐瘀湯取《金匱要略》溫經湯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關元穴為三陰經與任脈交會穴,具補肝腎、壯陽氣的作用;神闕穴為任脈,具蘊經脈氣血作用;中極穴為補益陽氣作用。取以上穴位行艾灸治療,可補腎陽、溫陽散寒、調和氣血、溫通經脈,進而達到促血液循環作用[4]。
本次研究結果可見,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治療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由此可見,痛經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后,明顯改善癥狀,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應用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治療,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生活質量,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吳秀青.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7):67-68.
[2] 鐘海英,夏淑芳,楊玲玲.超聲電導透入少腹逐瘀湯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3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3):115-116.
[3] 郭李燕,朱東芳,林麗儀等.溫針灸配合四逆湯加味對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療效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7):252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