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娟 李偉

【摘 要】目的:分析自凝刀射頻消融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經自凝刀射頻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術后半年治療效果。結果:140例患者中,治療后1、3、6個月進行隨訪,6個月治療的有效率為98.57%。結論:自凝刀射頻消融術治療子宮肌瘤可保留患者的子宮,操作簡單,對病人損傷小,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射頻消融術;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2
子宮肌瘤是婦科醫師經常面臨的良性腫瘤,常發生于30-50歲之間的婦女 [1],是引起異常子宮出血的常見原因,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傳統的手術方式,如臨床常用的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對病人身心損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也較慢。近年來興起的自凝刀射頻消融術,可在保留子宮的基礎上治療子宮肌瘤,為廣大子宮肌瘤患者帶來福音。筆者總結了于我院就診的140例接受自凝刀射頻消融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140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31~55(43±8.7)歲,超聲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肌瘤小于3個,直徑為2~5cm,其中肌壁間肌瘤92例,粘膜下肌瘤30例,宮頸肌瘤18例。患者無生育要求,并且有強烈的愿望要求保留子宮,且無嚴重的心、肝、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盆腔急慢性炎癥等禁忌癥,經知情同意后行子宮肌瘤射頻消融術治療。
1.2 儀器設備
采用武漢半邊天醫療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BBT-RF-B280 婦科射頻治療儀。
1.3 操作方法
手術時間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天,術前常規查血尿常規、白帶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無明顯異常。若為子宮粘膜下肌瘤患者,術前給予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或卡前列甲酯栓1.0mg以達到擴張宮頸的目的,以利于術中操作。為緩解患者緊張及疼痛,術中給予靜脈麻醉,膀胱適度充盈,取膀胱截石位,電極板置于腰骶部,設置頻率(550±40)kHz,功率參數設置為25瓦,消毒外陰及陰道,暴露宮頸,在床旁超聲引導下將自凝刀刀頭置入瘤體中央,整個消融過程由計算機自動計算阻抗,當組織阻抗達100%時,病灶被完全凝固損毀,治療儀自動報警,停止治療。隨后調整刀頭方向及位置重新消融,直至肌瘤在超聲下顯示各個切面均為強回聲。
1.4 術后處理及隨訪
術后常規給予預防感染、促進子宮收縮、止血等對癥治療2-3天,肌瘤較大者術后口服米非司酮及桂枝茯苓2-3個月。術后1、3、6個月復診,了解子宮肌瘤大小及臨床癥狀緩解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超聲所示肌瘤大小及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判定治療效果。
(1)治愈:超聲示腫瘤消失。(2)顯效:肌瘤體積縮小大于50%。(3)有效:肌瘤體積縮小20-50%。(4)無效:肌瘤體積縮小小于20%。總有效率等于治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瘤體體積按球體公式計算:V=4/3abcπ(cm3),瘤體的縮小為(1一a1b1c1/abc)×100%,式中a、b、c為瘤體治療前的三維半徑,a1、b1、c1為治療后的三維半徑,π為圓周率。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手術時間:140例手術時間3~45分鐘。手術時間與肌瘤大小、位置、個數均有關。術中反應:術中給予靜脈麻醉,無發生腹痛、類人流綜合征及其他不良反應的病例。
2.2 隨訪
所有病例隨訪時間均超過6個月,治療效果如表1所示。
2.3 臨床癥狀緩解情況
有30例子宮粘膜下肌瘤患者,伴有異常子宮出血癥狀,經治療后月經均恢復正常。有62例伴有月經異常的患者,于治療后6個月時隨訪,有52例月經恢復正常。有48例無月經改變的患者,術后月經量減少者20例,其中3例減少明顯,因無生育要求,無月經周期改變,未予治療。術前因月經異常而導致貧血的患者,至6個月隨訪時貧血均已糾正。
2.4并發癥發生
有35例發生術后少量陰道出血及陰道排液,時間均小于1個月,無發生感染、宮頸粘連、子宮穿孔及周圍臟器損傷的病例。
3 討論
子宮肌瘤發病率高,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局部組織對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有關。常見的癥狀有腹痛、異常子宮出血、貧血、下腹包塊、不孕、習慣性流產等。超聲檢查有助于診斷。子宮肌瘤傳統的治療方法有隨訪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為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傳統的手術治療包括子宮肌瘤剔除術、宮腔鏡下子宮肌瘤電切術、子宮切除術,傳統手術改變生殖器官的結構,甚至造成臟器缺如,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巨大創傷。
自凝刀射頻消融術是近年來在基層醫院新興的技術,治療原理為將高頻震蕩電流經過射頻溫控治療刀介入病變組織內,通過產生的生物熱效應,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發生變性、凝固、壞死,術后逐漸被機體吸收或被排出體外[2]。同時高熱可破壞瘤體內雌孕激素受體及神經。子宮肌瘤的假包膜可阻隔熱能,熱耐受性差,可經自然通道易于接觸等特點,因此自凝刀射頻治療子宮肌瘤前景廣闊。由于治療刀需經過陰道及宮頸進入宮腔及瘤體內,因此可能出現子宮穿孔、腸管損傷、陰道出血、感染等并發癥,但發生幾率較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與操作者及超聲醫師的水平、肌瘤大小及位置有關[3]。為降低上述并發癥的發生率,建議手術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超聲醫師參與。盡管自凝刀效果確切,但并不是適用于所有子宮肌瘤患者,如對于子宮肌瘤體積較大或位置欠佳者,應慎重選擇。在篩選肌瘤時,建議選擇肌瘤體積小于5cm者,因子宮肌瘤體積較大者,術后可能肌瘤體積縮小不滿意,導致患者二次手術,反而增加對患者的創傷,增加治療費用,降低患者的滿意度。另外,對于漿膜下肌瘤患者,應慎重選擇,可能因漿膜下肌瘤與腸管關系較密切,因熱能傳導而造成副損傷。
綜上所述,射頻消融術治療子宮肌瘤,治療效果確切,可保留子宮,具有損傷小、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并發癥少等特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慎重選擇病例。
參考文獻
[1] 謝幸, 婦產科學 [M].第九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303-306.
[2] 張茜梅.超聲引導下射頻自凝刀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6,9(4):117-118.
[3] 徐萍萍,肖梅等.自凝刀射頻消融治療2082例子宮肌瘤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6,18(2):15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