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芳 趙麗紅
【摘 要】目的:觀察改進膀胱功能訓練方法對拔除尿管后排尿的促進作用。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需進行留置導尿管治療的152例患者作為觀察樣本,參照抽簽法的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n=76,選擇定時放尿訓練)和實驗組(n=76,選擇按需放尿訓練),比較兩組排尿功能的差異。結果:實驗組拔除尿管后排尿正常率比對照組高,排尿困難、尿急、尿失禁發生率則均比對照組低,兩組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按需排尿訓練可顯著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排尿成功率,減少排尿異常發生危險,具有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價值。
【關鍵詞】留置尿管;排尿功能;定時放尿;按需排尿訓練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2
留置尿管是臨床為進行病情觀察和治療的常用手段,且一般情況下留置時間都比較長。留置尿管過程中若導尿管始終處于持續開放的狀態,膀胱括約肌會明顯擴張,長此以往容易引起膀胱肌肉痙攣,對排尿功能產生影響[1]。教科書中要求導尿管拔除前需定時放尿,即對尿管進行間歇性夾閉,以達到對膀胱反射功能進行鍛煉的目的。但從理論角度上而言,個體差異的影響會使不同患者單位時間內的膀胱充盈程度不同,所以膀胱括約肌張力也明顯不同,難以取得一致性的訓練效果,而按需放尿的方式則可取得理想成效。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需進行留置導尿管治療的152例患者作為觀察樣本,現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需進行留置導尿管治療的152例患者作為觀察樣本,參照抽簽法的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n=76)和實驗組(n=76)。對照組中男例數42例,女例數34例,患者年齡7-86歲,平均(47.8±5.2)歲,其中大尿管留置時間在10d以下者30例,10-20d者27例,20-30d者15例,>30d者4例;實驗組中男例數43例,女例數33例,患者年齡8-85歲,平均(48.2±5.3)歲,其中大尿管留置時間在10d以下者32例,10-20d者25例,20-30d者16例,>30d者3例。組間行比較后確定差異不顯著(P>0.05),可行此次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選擇定時放尿訓練,內容具體為:患者尿管留置時間達24h后對留置尿管進行鉗閉,白天定時尿管開放時間的標準為間隔2h進行1次開放,夜間則為間隔5h進行1次開放,對患者尿量進行記錄,直至留置尿管遵醫囑停止使用,結束訓練并將尿管拔出。實驗組選擇按需放尿訓練,內容具體為:患者尿管留置時間達24h后對留置尿管進行鉗閉,待患者自覺有尿意出現時,責任護士將自主排尿的動作告訴患者,同時對其尿道口尿液溢出與否進行觀察,若有尿液溢出可將尿管開放,以便將膀胱中尿液排除,連續進行兩次自主排尿訓練后,待患者自訴有膀胱充盈之感且尿意明顯時,可指導患者自主排尿過程中將導尿管拔除;對于自主排尿過程中尿道口未溢出尿液,可先開放尿管將膀胱中尿液排除,再對導尿管進行鉗閉,繼續開展自主排尿訓練,直至尿道口有兩次尿液溢出的情況,或連續進行三天此種訓練后均為出現尿液溢出的情況,叮囑患者家屬在患者出現尿意時正確的自主排尿動作,再將導尿管拔除。
1.3觀察指標
遵醫囑將尿管排除后,對兩組排尿情況進行分析和記錄,其中無需誘導即可自行排尿、對腹部進行按摩或熱敷、沖洗外陰、聽流水聲等誘導成功排尿,尿量達正常次尿量的標準,表示排尿順利[2];取消尿管后經多種誘導方式排尿依然無尿液正常排出或僅排出少量尿液,未達到次尿量的標準,膀胱充盈但不能將殘余尿量排出,需再次留置尿管表示排尿困難;尿急、尿失禁。
1.4統計學評析
研究中的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排尿情況以(%)進行表示并予以x2檢驗,P<0.05可表明存在統計學予以。
2 結果
對照組排尿正常率低于實驗組,排尿困難、尿急、尿失禁發生率均高于實驗組,組間行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3 討論
膀胱平滑肌從生理角度進行分析是不具有自律性的,其對牽拉刺激則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反應,是內臟平滑肌的一種,持續開放會導致膀胱一直呈現無張力狀態,膀胱括約肌無法進行規律性收縮、舒張,容易導致膀胱痙攣,尿管拔除后會引起尿失禁、尿潴留等一系列并發癥,必須再次實施留置導尿管的手術[3]。夾閉導尿管并進行定時排尿的方式雖然可促使膀胱括約肌實現定時收縮,使平滑肌張力得以維持,但鑒于患者個體差異的影響,膀胱括約肌的收縮后負荷存在明顯不同,膀胱做功、平滑肌訓練程度也會表現出差異,將尿管拔除后無法取得相同的排尿效果[4]。而按需放尿的訓練方式主要以膀胱充盈度為依據對膀胱進行放松,促使膀胱括約肌在中等程度的后負荷時進行有效做功,完成最多的是外功,可顯著降低尿管拔除后排尿異常發生率[5]。
此次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排尿成功率、排尿困難、尿急、尿失禁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可見,按需排尿訓練可顯著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排尿成功率,減少排尿異常發生危險,具有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宏.不同訓練方法對骨科術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09):1135-1136.
[2] 鐘美琴,周霞.改進膀胱功能訓練方法促進拔除尿管后排尿[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8,25(03):85.
[3] 王致鳳.不同訓練方法對拔除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響[J].淮海醫藥,2016, 45(02):135.
[4] 王雪梅,鄒積芹.不同訓練方法對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12(07):47-48.
[5] 李玲,金楠,謝靜平, 等.兩種訓練方法對拔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8,04(5):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