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


【摘 要】目的:探討傳染病標志物檢測在受血者輸血前的作用。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800例受血者臨床資料,分析傳染病標志物檢出情況。結果:乙肝病毒表面抗體、丙肝病毒表面抗體、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和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檢出率分別為3.13%、2.25%、2.50%和2.00%;2018年檢出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體例,占比為70.00%,梅毒螺旋體抗體檢出率為68.75%,與2017年的30.00%和31.25%相比,存在數據差異(P<0.05)。結論:在受血者輸血前進行傳染病標志物檢測,可對傳染性疾病予以早期鑒別診斷,推廣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受血者;傳染病標志物;檢測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1
輸血是常用的疾病治療方式之一,可為患者補充能量,在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輸血過程中未能及時檢測出傳染病標志物存在,增加傳染病發生風險,影響輸血安全,導致醫療糾紛的出現,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為此必須認識到輸血前傳染病標志物檢測的作用,做好傳染性疾病防范措施,從源頭上降低傳染病發生風險[1-2]。我院回顧分析部分受血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傳染病標志物檢測的價值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以800例受血者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共有男性409例,女性391例,年齡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42.28±1.35)歲。
1.2方法
告知所有受血者禁食禁水8-10小時,在空腹狀態下抽取3mL靜脈血,以3000轉每分鐘的速度離心10分鐘,將獲得的標本置入密封環境中保存。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測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表面抗體、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另用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實驗測定梅毒螺旋抗體。檢測工作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按照儀器及配套試劑說明書進行,以減少誤差,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3觀察指標
1.3.1不同類型傳染病標志物陽性檢出率對比
進行乙肝病毒表面抗體、丙肝病毒表面抗體、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和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檢出率對比。
1.3.2不同年份傳染病標志物檢出情況對比
比較2017年和2018年四種傳染病標志物檢出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在軟件SPSS 22.0中錄入研究數據,傳染病標志物檢出情況經%和x2表示檢驗,P值不足0.05提示數據有差異。
2 結果
2.1不同類型傳染病標志物陽性檢出率比較結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陽性檢出率為3.13%,丙肝病毒表面抗體陽性檢出率為2.25%,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檢出率為2.50%,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檢出率為2.00%,詳見下表1。
2.2 不同年份傳染病標志物檢出情況對比
2018年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和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檢出例數明顯高于2017年(P<0.05),見表2。
3 討論
不同于藥物和手術治療方式,輸血在控制疾病發展進程、挽救危急癥患者生命方面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然而,它也會帶給患者一定風險,導致傳染性疾病的產生,逐漸成為影響輸血效果和輸血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3]。待測標本窗口期和試劑靈敏度的影響使得輸血前血制品中的異常情況未能被及時檢出,使得傳染性疾病層出不窮地發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肝病患者的病毒標志物之一,在該疾病的早期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也可被用來鑒別乙肝和其他類型的肝病。數據研究結果顯示,約有十分之一的乙肝患者會發展為肝癌,對患者身體狀況和生命質量有著嚴重影響。丙型肝炎病毒屬于RNA病毒,對外界病毒、細菌入侵缺乏足夠的抵抗力,與乙肝病毒相比,其傳播范圍有限,有著明顯的可變性和異源性,可經臨床病人、病毒攜帶者、慢性病患者傳播,血液傳播是其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也可經母嬰傳播、性傳播和日常接觸傳播。被注入攜帶丙肝病毒的血液制品后,受血者可有一個半月潛伏期,隨即可產生不同程度疲乏無力、納差、黃疸、等進急性發作癥狀,一半患者可自行緩解,另一半病程遷延,反復發作,朝著慢性肝炎甚至是肝細胞癌的方向發展。艾滋病病毒感染是導致艾滋病的重要原因,它能夠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可使得人體CD4+T淋巴細胞功能被破壞,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的發揮,增加免疫系統疾病生風險,也可導致惡性腫瘤的產生,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梅毒在性病中廣泛傳播,有先天胎傳性和后天獲得性兩種,該疾病只可通過梅毒患者對外傳播,感染12-24個月后傳染風險相對較大,后期傳染風險相對較低[4-5]。
為降低輸血所致傳染性疾病的出現,應加強醫院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培訓,對院內感染予以防范;及時處理一次性醫療用品,可重復利用者應在每次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放回適當位置;對血制品進行檢測時,應做好室內質控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標本檢測工作,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總之,檢測傳染病標志物,可減少輸血所致傳染性疾病,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興華, 王恩波. 大量輸血對患者血液指標影響的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14(15):2318-2320.
[2] 李鵬程, 吳斌, 熊永芬, 等. 湖北地區輸血相關傳染病交叉感染與重疊感染的研究[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8, 39(10):45-47+52.
[3] 翟東琳. 針對性護理對防范臨床輸血風險及輸血誤差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3):367-369.
[4] 符小玲, 徐春柳, 蔡興權, 等. 輸血前檢查受血者傳染性疾病感染指標及臨床意義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28(1):2498-2501.
[5] 楊波, 陳蘋, 董文海. 受血者輸血前血液傳播性疾病檢測意義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33(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