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忠
【摘 要】目的:探究在進行尿路感染分析中運用到尿常規的方式進行檢測的應用成效。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泌尿科接受疑似尿路感染癥狀檢查的100名患者作為實驗組,100例身體健康者當成對照組,分析兩組病人的尿常規,并對比兩組病人的白細胞計數、細菌陽性率、亞硝酸鹽陽性率等。結果:實驗組的亞硝酸鹽陽性率與白細胞計數都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尿路感染患者實施尿常規檢驗,可獲得較為準確的檢驗結果,這一檢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大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觀察;尿常規;感染
【中圖分類號】R446.12;R69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2
通常情況下,泌尿系統疾病在臨床當中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因此需積極的進行護理。如果在護理過程中出現護理不恰當,會導致患者感染上泌尿系統癥狀影響到治療效果,加重患者的病情情況。通常一般的尿路感染檢測方法為尿細菌培養,而在此基礎上,尿常規檢驗的應用受到了更多的關注[1]。而在本次研究中對尿路感染診斷患者實施了尿常規檢驗技術,獲得了良好的結果,具體報道如下所示。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泌尿科接受疑似尿路感染癥狀檢查的100名患者作為實驗組,10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中有女性31例,男性69例,平均年齡為(40.58±11.66)歲;實驗組里面有女34例,男66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15歲。所有患者并無其他類病癥,且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保證能夠完成研究。
1.2研究方法
全部檢查對象都予以尿細菌培養以及尿常規分析。
(1)檢測儀器:校準物、光學顯微鏡、尿干化學儀等[1]。
(2)檢測措施:把得到的病人尿液樣本放在血瓊脂上,進行尿細菌培養,確保環境溫度處于36℃附近,并把其放入培養箱中展開培養,培養的時間最好保持在約20h,并對檢測樣本中的菌落數展開計量。本次研究中所有實驗的操作均完全符合臨床操作規范的實施要求[3]。
尿常規檢查:獲取全部病人的晨尿中段尿,并在合適的溫度中對尿液樣本展開尿常規檢查,保持時間處于1至2h左右。在展開尿液檢測的過程中,第一需要使用尿液沉渣離心管得到病人的晨尿,并按照裝置的操作要求以及說明書來進行操作。需要定期校準設備儀器,在進行檢測前首先要對設備展開質量檢測,只有讓檢測的結果滿足對應的要求才可以展開對應的檢測[2]。所有的檢測時間需要掌控在2h之間,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仔細的記錄。通常是測量的樣本中的細菌數量與白細胞數量[2]。
1.3評估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尿常規技術與尿細菌培養的結果。要滿足尿路感染,對應的標準如下:
(1)尿常規檢查:尿白細胞大于20個并且具有亞硝酸鹽陽性,細菌計數超過了3000/L,本次檢測的結果為陽性。
(2)尿細菌培養,晨尿中段尿液進行革蘭氏陽性細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大于10000CFU/ml,并且本次檢測的結果需要為陽性。如果檢測的樣本中顯示具有較多的雜菌,那么就需要展開再次檢測[4]。
1.4統計學方法
在此處研究中,全部的數據都應運用SPSS19.0的統計軟件實施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需運用(%)進行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
2 結果
2.1 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尿液細菌培養陽性
實驗組中陽性率達到了79%,出現了79例尿液細菌培養為陽性的病人,而對照組中陽性率為0%,沒有出現檢測為陽性的病人。通過實驗顯示,實驗組的陽性率要超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病人的白細胞、亞硝酸鹽陽性率對比
實驗組中亞硝酸鹽陽性有78例,陽性率為78%,而白細胞計數達到了(5.98±1.32)個/HP;而對照組中無陽性病人,所以陽性率為0%,實驗顯示白細胞數量達到了(0.44±0.32)個/HP(P<0.05)。
3 討論
在臨床各類病癥當中,尿路感染屬于一種常見且易發的癥狀,而導致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原因非常多,例如,因尿液反流使得尿路遭受尿液成分影響,出現感染現象,或者是患者治療期間因尿道插道所引發的尿路感染。同時,泌尿道出現病變亦或是生理退行都會造成尿路感染,目前,臨床上對于尿路感染的檢測方法主要是尿細菌培養與尿常規檢查技術。其中,尿細菌培養主要是集中于對革蘭氏陽性球菌與革蘭氏陰性球菌展開檢查,而尿常規檢測技術則多是對尿液樣本中的白細胞含量、細菌數以及亞硝酸鹽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尿路感染的誘因主要是由于細菌侵入泌尿系統而導致泌尿系統出現了發炎情況,這種疾病具有非常顯著的發病率,且其感染的發病幾率僅次于消化道感染與呼吸道感染。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對尿路治療的及時性,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利用診斷方式對患者病癥給予準確的判定,這對于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具有重要作用[3]。
在臨床治療方面,對患者實施尿常規檢查,若檢查的結果為陽性,則表示患者已經出現了尿路感染癥狀,若其檢查的結果呈現陰性,則需要進行深入的檢查,即尿樣細菌培養,以保證患者癥狀診斷的準確性。尿常規檢查適用于對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的檢查,并通過對患者白細胞、細菌計數以及亞硝酸鹽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細菌培養方法,可為尿路感染情況提供準確度極高的診斷結果。
通過本次實驗,把兩組病人的白細胞計數或者亞硝酸鹽陽性率進行對比,P<0.05;而把兩組病人的尿液細菌培養陽性率進行對比,實驗組的陽性率大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把尿常規檢查運用在常見的尿路感染中能夠獲得較好的診斷效果,因此能夠在臨床治療中大量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旭.尿路感染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14):72-73.
[2] 代建風, 李麗.尿路感染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 2019, 25(20):146-147.
[3] 楊春珍.尿路感染患者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應用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9, 8(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