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慶 張驥
【摘 要】運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基于非鋅螯合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3活性分子,首先構建多個藥效團模型,再使用模型對天然產物數據庫進行虛擬篩選,然后利用分子對接的方法對目標分子的抑制原理進行分析和評價,發現靶標MMP-13潛在的天然產物抑制劑。
【關鍵詞】基質金屬蛋白酶;非鋅螯合;藥效團;虛擬篩選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2
骨關節炎(OA)是一種退化性關節疾病,其特征是關節軟骨的損失不斷增加,導致慢性疼痛和活動能力下降[1]。傳統的給藥途徑不能直接將藥物靶向關節軟骨。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持續性的減少或逆轉軟骨破壞的藥物?;|金屬蛋白酶(MMPs)是鋅依賴性內肽酶,具有20多種金屬蛋白酶成員,這些成員參與細胞遷移過程中細胞外基質的降解,被認為是有前景的OA治療靶標[2]。然而廣譜MMPs抑制劑常受到肌肉骨骼綜合癥(MSS)的疼痛副作用的限制。MSS是由于非選擇性地抑制多種MMP造成的。NMR和X射線結構表明,MMP在S1'口袋中有顯著差異,特別是MMP-13具有最大的S1'特異性口袋,因此利用此特性設計選擇性的MMP-13抑制劑非常有意義。本研究首先從文獻中搜集選擇性MMP-13抑制劑。隨后,我們構建了多個藥效團模型,并通過嚴格的標準進行驗證。接下來,進行虛擬篩選,將藥效團模型與分子對接相結合,從中篩選出選擇性的MMP-13抑制劑。
1.1藥效團的構建與驗證
我們從不同的文獻中收集了20種結構多樣化的MMP-13抑制劑[3-5],其中9種被選作訓練集以構建藥效團模型,11種活性化合物包括在測試集中。使用DS 3.0軟件的HipHop程序,只用少數選擇性MMP-13非鋅螯合抑制劑就可以獲得多種合理的藥效團模型。訓練集中的分子被單獨或者組合用來提取共同特征,HipHop程序根據各個模型的排名分數和最佳擬合值選擇最佳模型。測試集可以評估藥效團模型的質量好壞。通過使用測試集分別計算每個模型的敏感性(sensitivity)和特異性(specificity),我們可以定量評估藥效團模型的質量。其中兩個指標均大于0.5的藥效團模型予以保留。
1.2虛擬篩選
AnalytiCon Discovery是全球領先的天然產物數據庫使用DS 3.0的Ligand Profiler模塊對AnalytiCon Discovery數據庫進行虛擬篩選。首先按照Lipinski成藥五規則對數據庫進行初篩,然后使用經驗證的藥效團模型進行并行篩選。最后,對這些具有成藥性的化合物進行分子對接篩選。
2.1藥效團模型的構建與驗證
利用9種活性MMP-13抑制劑進行兩兩組合提取共同特征,產生多個藥效團模型。將測試集分子用來評估以上藥效團模型,最后一共有3個藥效團模型能夠滿足特異性與敏感性均大于0.5。這3個藥效團模型均能在識別出活性分子的同時又辨別出非活性分子。
2.2天然數據庫的篩選
分別使用3個經過驗證的藥效團模型作為提問結構來搜索AnalytiCon Discovery數據庫。首先,使用Lipinski五規則篩選數據庫中的5152種天然產物,總共獲得4473個分子。然后使用上一節的3個藥效團模型搜索剛才得到的類藥性分子。3個模型分別篩選數據庫得到172,143和138個化合物。接下來,保留fitvalue大于 0.7的化合物, 368個天然產物將進行最終的分子對接篩選。
2.3分子對接
將之前得到的368個化合物進行分子對接篩選,以進一步排除假陽性化合物。對接完成后,要求構象穩定外,以及化合物與MMP-13蛋白間結合充分。按以上條件,我們最終篩選出了4個有潛在活性的MMP-13非鋅螯合的天然產物抑制劑。
在理論上對這4個天然產物進行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四種天然產物在進入MMP-13的S1'口袋的同時,又沒有與催化鋅離子螯合,而且都與殘基形成了兩到三個氫鍵和π-π作用。因此,它們能特異性地抑制MMP-13,可以作為MMP-13非鋅螯合抑制劑進行下一步的優化與改造。
結論:本文首先基于配體構建并驗證得到了3個藥效團模型,經過藥效團與類藥性篩選,從天然數據庫得到368個分子進行分子對接研究。最終得到4個骨架全新的MMP-13非鋅螯合抑制劑分子,將來用于進一步的結構修飾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Buckwalter JA, Martin JA, Osteoarthriti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58: 150-167, 2006.
[2] Neuhold LA, Killar L, Zhao W, Postnatal expression in hyaline cartilage of constitutively active human collagenase-3 (MMP-13) induces osteoarthritis in mice, J Clin Invest 107: 35-44, 2001.
[3] Yang S-Y, Pharmacophor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in drug discovery: challenges and recent advances, Drug Discovery Today 15: 444-450, 2010.
[4] Yessica KG, Sean M, Flexible CDOCK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pseudo-explicit structure-based docking method within CHARMM, J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37: 753-762, 2016.
[5] Engel CK, Pirard B,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highly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MMP-13, Chemistry & Biology 12: 181-189,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