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 孫曉通 潘海平

【摘 要】目的:對血站血液檢驗標本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222847例血液檢驗標本進行研究,這些血液標準中有40例存在誤差,分析總結產生誤差的原因。結果:這些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采集環節、送檢環節、檢驗環節和獻血者自身因素分別占比57.50%、2.50%、25.00%、15.00%。結論:血站在對血液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對血液標本的采集、送檢、檢驗及獻血者自身等都可能是檢驗結果產生誤差的重要因素,所以應保證操作的規范性,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把誤差降到最低,為血站血液的檢驗質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01
血站工作重要的部分是對血液標本進行檢驗,是對獻血者血液的合格性進行檢驗和篩查血液疾病的依據,血液標本的合格性是檢驗結果準確的重要保障。因為血液檢驗環節較多(采集、送檢、檢驗等),任意環節不恰當的處理都會影響到檢驗的結果,因此許多原因都會造成血液檢驗標本產生誤差。只有對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明確,才能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改善,為血液檢驗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站2018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222847例血液檢驗標本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152429例男性,70418例女性;獻血者年齡區間為22歲-50歲,均齡為(38.5±3.2)歲。其中有40例血液標本存在誤差(26例男性、14例女性)。
1.2方法
護理人員應該在獻血者獻血之前初步對其進行體檢和篩查,保證獻血者符合相關要求。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之后,采用項目檢驗使用的真空負壓采血管對血液標本進行留存,并派專業人員對血液標本進行運送,然后由檢驗人員評估血液標本的溶血、凝血、外觀等質量情況,并詳細的里了解采集標本的時間、過程和溫度等,根據獻血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其血液標本,對血液標本的合格性進行判斷,然后記錄好不合格的標本,對其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整理和歸納其結果。
結果(見表1)
如表1所示,通過分析這些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原因可知,采集環節產生的誤差占比較大,主要包括血量不足(30.00%)和標本凝塊(27.50%);檢驗環節保養液過多占2.50%;檢驗環節的標本與交接單不符占比最大(12.50%),標簽不完整分別為10.00%和2.50%;獻血者自身飲食不當和體檢與初篩外疾病分別占5.00%、10.00%。
3 討論
血站檢驗血液標本是對獻血者血液的合格性進行判斷的重要依據,對血液的安全使用有直接影響,因此合理的分析血站血液標本產生誤差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可為血液標本檢測合格率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本文通過研究可知,血站血液標本產生誤差的原因主要包括:(1)在采集環節,在采集血液標本時,因為工作人員技術掌握不熟練,不明確檢驗項目所系血液標本的量,因此比較隨意,導致血液標本出現凝塊或采集的血量不夠等,這些血液標本都不合格;(2)在血液標本送檢環節,會經常出現震蕩較大、運送溫度沒有嚴格控制等問題,都是血液標本檢測產生誤差的重要誘因;(3)在檢測環節,影響其合格性的因素主要有保養液過多等;(4)關于獻血者自身因素,因為獻血者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獻血者采血前的活動、飲食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檢測結果,如正在使用保健品或高脂類食物等,如果工作人員不進行詢問,可能獻血者也不重視。同時獻血者填報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欠缺,檢測結果也會受到其影響。
為對血站血液標本的質量提供保障,應對其產生誤差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從血液標本的采集、送檢和檢驗等環節引起重視,通過對各操作環節的不斷規范,具體包括:(1)應通過血站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對工作人員加強專業培訓,使其對血液檢驗的技巧掌握的更加熟練,使不合格的血液標本從技術上得到保障;(2)血站檢驗人員一般不會面對面和獻血者進行溝通,因此了解的獻血者的情況較少,因此相關部門應該把采集、存儲 血液標本等需注意的問題詳細的向采血護士介紹,嚴格規范送檢流程,并對相關反饋問題及時實施改進措施;(3)在檢驗血液的環節應該對核查制度嚴格遵循,通過對“三查七對”制度的進一步落實,防止出現檢驗標本不符合交接單的情況,使血液標本發生誤差的情況最大限度減少。血站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應保證嚴格執行相關流程,也是不合格血液樣本減少的重要舉措;(4)在采集血液標本留樣時,應該仔細的核對血液標本的檢驗項目,對采血量合理確定,避免有血量不足的現場發生。注意血液標本應完全隔絕空氣,嚴格使用清潔無菌的采血試管和注射器,防止污染到血液標本。對采血部位合理確定,并控制好采血速度,防止對血細胞造成損壞。合理掌握抗凝劑和血液的比例,防止有凝血或稀釋的標本出現。對血液標本送檢或存儲的溫度嚴格控制,并把血液標本送檢控制在規定時間范圍內,運送時不要過度震蕩到血液標本,避免檢測結果受到破裂的血細胞的影響。
綜上所述,血站血液標本質量和檢測的精確性等都會對患者安全用血有直接影響,因此血站人員應該高度重視血液檢驗標本出現的誤差,對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學習和培訓,保證血液檢驗工作更加合乎規范,并通過和獻血者加強溝通,在采集、送檢和檢驗環節對血液標本嚴格把關,使不合格的血液標本和人為因素產生的誤差最大程度減少,為血液檢測結果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 郭礦玲.區冠華.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7(04):442-443.
[2] 趙蘭蘭.馮松林.董南.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7(32):93-94.
[3] 李志強.王萬仲.俞少英.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0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