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秀燕


【摘 要】目的:研究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與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我院接收7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將采用宮腔鏡電切術的35例設為A組,將采用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的35例設為B組,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B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月經量均明顯低于A組,P<0.05;兩組住院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但B組患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疾病復率均明顯低于A組,P<0.05。結論:與宮腔鏡電切術相比,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療效更優,值得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電切術;子宮內膜息肉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子宮內膜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主要是子宮內膜基底層腺體與間質局限增生導致的瘤樣病變,以子宮異常出血、月經量過量為主要臨床癥狀,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多發于女性絕經前,對我國廣大女性的身體健康及生育功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2]?;诖?,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與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效果,并將詳細內容介紹如下:
1 對象、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我院接收7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將采用宮腔鏡電切術的35例設為A組的,將采用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的35例設為B組,A組年齡介于23-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36±4.59)歲;病程介于1-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34±0.24)年;B組年齡介于24-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43±6.06)歲;病程介于1.5-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01±0.44)年;此研究經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簽字認可;對兩組入選者的一般信息資料進行統計對比顯示P>0.05,證實可以對比研究。
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為已婚女性;均經彩色超聲與宮腔鏡檢查確認為子宮內膜息肉。
排除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已排除伴隨子宮內膜或者卵巢惡性腫瘤者;排除合并急性盆腔炎者;器官功能存在明顯障礙者。
1.2方法
A組患者采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方法為:對患者實施腰麻后,取5%的葡萄糖于宮腔內持續灌注,使宮頸擴張,置入宮腔鏡,于直視狀態下運用環狀電極由息肉基底部全部切除,同時采用電凝切除周圍5mm的內膜組織,將切除組織送至病理活檢,術后進行常規補液與預防感染處理。B組患者采用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方法為:使用HEOS宮腔鏡系統(由海市和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STOR226105131A),以0.9%的氯化鈉液作為灌流液,對患者宮頸進行擴張,擴至7號擴宮棒之后,于宮腔鏡直視狀下全面探查其宮頸管、雙側宮角、輸卵管開口情況、宮腔以及宮底,對息肉的數目、大小、性質以及位置進行明確,并于直視下從息肉蒂部緊貼子宮內膜處以冷刀將息肉完整切除,術后進行常規補液與感染預防處理。
1.3指標觀察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月經量以及住院時間;統計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率,評定標準為:術后,隨訪3個月,若患者經婦科彩超復查發現同一部位再次出現子宮內膜息肉則評定為疾病復發;統計兩組患者術的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將此次研究獲取的全部資料和數據均收錄到SPSS23.0統計軟件中,開展統一分析與處理,其中的計量資料以%代表,檢驗以x2開展,計數資料則采用(x±s)代表,檢驗以t開展,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月經量均明顯低于A組,P<0.05,但兩組住院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
手術后,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疾病復發率均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是婦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子宮內膜基底部局限增生后,導致內膜腺體或形成間質并突出宮腔,發病后,以經期不規律、月經過量以及陰道少量出血為主要臨床癥狀[3]。當前臨床上針對子宮內膜息肉多提倡手術切除治療,包括宮腔鏡電切術、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等,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術的創傷比較小,術后恢復速度較快,但并發癥發生風稍高,且患者疾病復率較高,遠期療效不甚理想。而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不需要開腹,也不需要做切口,手術創傷非常小,術后恢復極快,手術操作的時間更短;而且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可以依據患者子宮內膜息肉的具體數量、大小、單發、多發以及生育要求實施針對性切除,病灶切除更加精準、徹底,可有效避免息肉持續存在,降低疾病復發風險;此外,冷刀技術可以運用液氮讓手術刀溫度降低,降低術中出血量,減少患者創傷,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且術后不易留下瘢痕,美觀度更好[4]。本次研究顯示,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月經量顯著低于A組,P<0.05,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疾病復發率均明顯低于A組,P<0.05;但兩組住院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宮腔鏡下息肉冷刀切除術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療效顯著優于電切術,術后并發癥與復發率更低,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更快,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韶芳.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所致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10):1323-1324.
[2] 言獻波,唐莉,肖妮娜,等.對比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與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9):4397-4399.
[3] 陳秀華,聶義,劉晶,等.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7):6-7.
[4] 狄敏.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09):130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