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愛松

【摘 要】目的:CRP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疾病的檢驗價值分析。方法:選擇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患感染性疾病患兒90例為研究組,同期進行健康體檢兒童90例為對照組,均給予CRP與血常規檢查,對比兩組CRP陽性率;對比兩組CRP、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結果:研究組患兒陽性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CRP、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分別為(32.64±4.51)mg/L、(14.83±2.26)×109/L、(9.17±0.93)×109/L,高于對照組的(2.13±0.57)mg/L、(4.88±3.27)×109/L、(3.17±0.25)×109/L,差異比較具統計意義(P<0.05)。結論:采用CRP血常規檢驗診斷感染性疾病患兒,診斷準確率高,能為臨床提供有效依據,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CRP血常規檢驗;兒科疾病;檢驗價值
【中圖分類號】R725;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由于兒童機體免疫力較低,受環境等多種因素所影響,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或呼吸系統疾病,尤其以感染性疾病最為常見,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1]。本研究探討CRP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疾病的檢驗價值,選擇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患感染性疾病患兒90例和同期進行健康體檢兒童90例予以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患感染性疾病患兒90例為研究組,男46例,女44例,年齡2-7歲,平均年齡(5.17±0.70)歲,支氣管炎32例,肺炎29例,上呼吸道感染29例;同期進行健康兒童90例為對照組,男45例,女45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29±0.55)歲。納入標準:兩組兒童臨床資料完整,研究組患兒均確診為細菌感染。排除標準:排除有先天性疾病患兒。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抽取靜脈血1.8mL,分別進行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檢測,使用sysmex-500i血常規儀器檢測血常規,而CRP則用PA-600深圳普門特定蛋白分析儀和配套試劑,以散射比濁法檢測。結果判斷:CRP陽性:CRP>10mg/L;血常規陽性:白細胞>10×109/L,中性粒細胞>70%。
1.3觀察指標和評定
對比兩組CRP陽性率;對兩組CRP、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指標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資料選擇SPSS17.0軟件分析,t行組間、組內比較,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資料;x2行組間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兩組陽性率
研究組陽性率為92.22%,對照組陽性率為3.33%,研究組陽性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CRP、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水平
研究組CRP、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分別為(32.64±4.51)mg/L、(14.83±2.26)×109/L、(9.17±0.93)×109/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13±0.57)mg/L、(4.88±3.27)×109/L、(3.17±0.25)×109/L,兩組比較具統計意義(P<0.05,t=63.6716;23.7470;59.1070)。
3 討論
目前,臨床診斷感染性疾病多采用尿液或痰液進行細菌培養,但該檢測方法操作時間長,往往容易延誤患兒最佳治療時機,因此,臨床需選取一種方便快捷、且診斷率高的診斷方法對患兒至關重要[2]。為探討CRP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疾病的檢驗價值分析,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患感染性疾病患兒90例和同期進行健康體檢兒童90例予以分析。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兒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CRP、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統計意義。表明感染性疾病患兒使用CRP血常規檢驗,診斷準確率高,能為臨床提供有效依據。分析原因:血常規與CRP檢測在臨床是一種常用診斷方法,均能幫助臨床診斷患兒是否存在細菌感染或炎癥疾病,CRP是一種急性感染應激反應蛋白,在健康人外周血液中其含量較低。無論是在哪種侵襲性細菌感染者外周血液中,還是組織損傷者的外周血液中CRP水平濃度均會明顯升高[3]。C反應蛋白屬于急性反應蛋白,是由腫瘤壞死因子或白細胞介素等炎癥因子進行調節,是肝細胞合成,一般情況下每日合成1-10mg,而處于急性炎癥時每日能合成1g[4]。健康者外周血液中CRP濃度較低,在感染初始階段6-12h,會不同程度持續性升高。CRP峰值與其他炎性指標對比,其升高速度以及特異性更高,不僅能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證據,還能為病程監測提供有效依據[5]。血常規白細胞參考值為6個月-12歲(11-12)×109/L,新生兒白細胞參考值為(15-20)×109/L,而新生兒出生后至4-6歲這一階段其中性粒細胞百分數低于淋巴細胞百分數。臨床使用血常規進行診斷,但因血常規檢查對感染反應時間與特異性明顯比CRP特異性低,因此常建議采用兩種診斷方法診斷感染性疾病。
綜上所述,使用CRP血常規檢驗診斷感染性疾病患兒,其診斷準確率高,能為臨床提供有效依據,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漆芳.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疾病診斷中的 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6):60-61.
[2] 李劍.CRP和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聯合檢驗在兒科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89-90.
[3] 畢紋玫.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18,31(6):4140-4141.
[4] 章立鋒.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11):136-138.
[5] 楊金梅,李趙群.兒科檢驗中CRP和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聯合檢驗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7):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