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艷彩 田凌 呂曉蕊 李麗 王帥
【摘 要】目的:用回顧性的方法分析并總結我院2017年婦產科產后出血的原因,并對治療方案療效給予評價。方法:選取2017年我院婦產科收治的產婦1005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產后出血者253例,以回顧性的方法,對我院分娩的患者進行分娩方式進行統計,具體為由于剖宮產和陰道分娩形狀產生出血的情況,比較發現患者的出血頻率,出血原因,出血量。結果:相比陰道分娩方式來說剖宮產后出血量要明顯增加,兩種分娩方式在出血時間不具有顯著差異,陰道分娩之后出血主要由于子宮乏力,而剖宮產主要與患者的體位以及手術因素具有一定聯系。結論:通過分析患者產后出血的原因,比較剖宮產以及陰道分娩產后出血原因差異,有利于有效控制產后出血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案,從而減少了產婦產后的出血量,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后出現出血事件,提高了產婦的生育質量。
【關鍵詞】產后出血原因;治療方案;回顧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R7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婦產科收治的10052例產婦,并從中篩選出253例產后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產婦年齡在20歲至42歲之間,平均孕周在38周,其中初產婦181例,經產婦72例,自然受孕225例,輔助生殖28例,單胎209例,雙胎44例。所有產婦均在知情同意后,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率,出血量以及出血時間之間的差異,在診斷標準中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指標,當母體分娩胎兒后陰道持續超過一天出血,且血流量高于500毫升,即產后出血。分娩一天之后到產褥期截止發生陰道出血,即為晚期產后出血,以計算出現量時分娩過程以及產后采用專門容器進行質量計算,在手術過程中可以通過紗布稱重法計算血量,總血量為兩者之和。
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產婦不同的出血量及出血程度選擇治療方案,臨床常用方案如下:(1)對于產婦分娩后24小時之內出血量較少且無任何損傷者,可直接行子宮按摩方法,以加強產婦子宮的收縮和止血。假如按摩5分鐘后,癥狀不明顯,可給產婦服用縮宮素或欣母沛等藥物,以加強子宮收縮并及時清除子宮內積血。(2)對于分娩24小時之內,出血量既多,出血速度又快的產婦,應立即進行藥物注射治療,假如5分鐘后,效果不明顯,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如修復軟產道,當產婦子宮破裂時,可進行子宮動脈結扎手術、子宮背帶式縫合等。(3)產婦分娩24小時之內,應用常規治療方法效果不明顯即治療無效,并且產婦子宮嚴重損傷且出血量多,導致子宮無法縫合者,須釆取輸血治療,并實施子宮切除術。當確定治療方案后,應第一時間通知患者及其家屬,獲得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同時我院倫理會簽暑同意書后,立即展開治療。
治療效果評價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經止血治療5分鐘后,止血成功并在24小時之內未出現出血現象為顯效。經止血治療15分鐘后,不僅止血成功,且無任何感染等情況者為有效。經止血治療30分鐘后,止血無效或治療后再次出血者為無效。
2 結果
經我院婦產科醫護人員,根據產婦出血原因分析并給予不同治療方案后,有72例宮縮乏力產婦,釆用子宮按摩后及時止血。有79例產婦宮縮乏力且行子宮按摩后效果不明顯,釆用了注射治療后才見效。65例經軟產道縫合后及時止血。29例產婦出血嚴重且軟產道破裂,經子宮縫合和藥物注射后,效果明顯。從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分娩患者產后出血量情況來比較,結果發現剖宮產后患者出血量為780毫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出血量630毫升,兩組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從兩組患者產后出血時間上來看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剖宮產的患者在兩小時內出血概率為70%,而陰道分娩的患者出血概率為74%,在兩小時到4小時之內出血概率為23%,陰道分娩的出血率為13%。晚期產后出血表明,相比剖宮產來說陰道分娩出血概率要高。比較兩組患者常會出現原因,我們發現剖宮產產后出血主要是由于手術過程中選擇時間不合理,頭位因素等多種因素導致了產程不順或者出現多胎妊娠的問題,導致的晚期出血可認為是子宮內膜炎或手術切口感染,陰道分娩出現產后出血主要是由于宮縮乏力或者患者的胎膜殘留,晚期產后出血可認為是胎盤胎膜殘留或者是蛻膜殘留。
3 討論
對于陰道和剖宮產出現產后出血的情況,需要強化孕期保健工作,做好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識別,由于所有產婦都會面臨產后出血的問題,但由于多種因素導致一些孕產婦很容易出現產后出血,因此需要強化孕期保健,盡可能減少巨嬰出生,認識到產后出血的高危影響因素,同時還需要盡早對可預見產后出血進行控制,包括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瘢痕子宮合并前置胎盤,子宮肌瘤合并妊娠,尤其是經過多次剖宮產,此次的胎盤在下段切口被認為是胎盤植入的,分娩時出血量較多且出血概率較高,同時孕婦死亡和切除子宮的風險較高。針對這種常識類的問題,對于可預見產后出現來說通常屬于高危孕婦,這種概率較大,術前需要進行超聲以及MRI檢查,對于可預見常出血需要結合臨床情況進行分析,同時還需要考慮出血可能嚴重度,臨床復雜性,不能存在僥幸心理,應當做好危機準備,包括多學科會診,技術配備,充足的血量供應,后續救治安排等,能夠確保孕產婦的安全。對于產后出血原因我們主要認為是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原產道裂傷導致的,一旦出現產后出血應當檢查患者的體征,應當排查導致出血的原因,檢查產后是否有出血癥狀,對于短時間內出現休克,貧血的患者應考慮失血性休克,找到原因及時止血。除此之外,還需要密切觀察產程并正確處理。
參考文獻
張雪燕, 李鳳英. 產后出血原因和治療方案療效的回顧性分析[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34): 60-61.
高生情. 婦產科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治療方法與效果研究[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9, 6(04):104+109.
周永蓮. 嚴重產后出血32例手術治療效果分析?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6(1):153-155.
汪文娟. 不同治療方法對產后出血患者的影響及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