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雅 鄧佳

【摘 要】目的:了解開展心里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舒適度的干預作用。方法:將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2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組每組例數40。對照組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的是常規(guī)流程護理,實驗組對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同時實施了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舒適度;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血液透析依從率;護理前后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結果:實驗組舒適度、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血液透析依從率、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對比對照組有優(yōu)勢,P<0.05。結論: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減少瘙癢的發(fā)生,減輕不良應激,提高患者的依從率。
【關鍵詞】開展心里護理;血液透析患者;舒適度;干預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2
尿毒癥屬于較常見的腎臟系統(tǒng)疾病,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多采取血液透析治療,而患者治療期間普遍伴有較嚴重的心理精神負擔,不利于其治療期間舒適度的提高,因此,治療期間輔以有效的護理措施也非常重要[1]。本研究將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2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組每組例數40。對照組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的是常規(guī)流程護理,實驗組對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同時實施了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舒適度;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血液透析依從率;護理前后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分析了開展心里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舒適度的干預作用,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將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2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組每組例數40。當中實驗組男25例,女15例,21-71(45.24±2.78)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22-72(45.26±2.45)歲。兩組資料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常規(guī)流程護理,實驗組對血液透析患者以心理護理。①健康教育:詳細調查和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信息,掌握其病情狀況、對胃潰瘍穿孔的認知情況,并為血液透析患者制定符合個體需要的健康宣教計劃,主要包括疾病、用藥、飲食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教育。按計劃表內容為血液透析患者與家屬科普相關健康知識,使血液透析患者加深對自身病情的了解,進而減少緊張、擔憂心理;待血液透析患者基本掌握后,再為其講述相關治療流程與注意事項,鼓勵血液透析患者提問,對于其提出的問題應耐心解答,以及時糾正其錯誤認知,增進護患關系。②心理干預:與血液透析患者加強交流,借此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精神情緒狀況,并進行針對性開導,為血液透析患者介紹成功案例,增進其治愈的信心。同時與血液透析患者親友聯(lián)系,讓其多陪伴、鼓勵血液透析患者,給予血液透析患者情感支持,以更好地促進病情恢復。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舒適度;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血液透析依從率;護理前后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4.0軟件處理數據,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舒適度比較
實驗組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舒適度是94.21±3.01分,而對照組的舒適度是80.57±2.89分。
2.2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
護理前兩組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比較,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3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血液透析依從率
實驗組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是95%、血液透析依從率是90%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是72.5%、血液透析依從率是70%。
2.4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
實驗組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更少,P<0.05。實驗組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有1例,而對照組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有8例。
3 討論
尿毒癥是終末期腎病表現,臨床上尿毒癥很是棘手,死亡率高,是多年以來困擾臨床醫(yī)生的主要問題。臨床上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是突破尿毒癥治療難題的重要措施,連續(xù)性血液透析通過運用血液流動力學原理和物質交換功能,將患者體內有害物質直接、快速地清除,同時為患者帶來大量的有益物質,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尿毒癥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2]。
但在血液透析的過程,多數患者受病痛折磨的影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負擔,表現為焦慮、抑郁等,故而在積極治療胃潰瘍穿孔的同時,重視加強對患者心理與精神的調節(jié)也非常重要。心理干預是現代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護理能夠針對患者的精神認知、心理情緒展開干預,對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曉率、緩解其心理精神負擔有重要意義[3],從而有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的依從行為,并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張嫻的研究顯示,全程無縫隙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適度的影響大,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而在全程無縫隙護理中,心理護理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位,貫穿于護理全程[4-5]。
本研究中對照組對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常規(guī)流程護理,實驗組對血液透析患者以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舒適度、心理舒適程度、生理應激指標、血液透析知識的掌握度、血液透析依從率、透析過程瘙癢發(fā)生率和對照組比較均更有優(yōu)勢,P<0.05。
綜上,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減少瘙癢的發(fā)生,減輕不良應激,提高患者的依從率。
參考文獻
[1] 武瑩.研究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54):278-279.
[2] 顏琴.觀察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36):279+288.
[3] 王曉輝,張君,宮雯雯.全程無縫隙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9,36(01):35-36.
[4] 劉鳳.舒適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癥及舒適度的影響[J].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22):86-87.
[5] 張嫻.全程無縫隙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8,27(0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