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三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益肺清化膏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中的輔助效果。方法:將科室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將對象分為實驗組(n=31)和對照組(n=28);兩組均實施術后常規化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入中藥益肺清化膏,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結果:實驗組生存質量評定量表(FACT-L)各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各數據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中醫癥候療效80.65%(25/31),對照組中醫癥候療效64.29%(18/28),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免疫功能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任何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不作統計學比較。結論:中醫益肺清化膏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可取得有效的輔助效果,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且安全性良好,方法:值得借鑒并推廣。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中醫益肺清化膏;生存質量;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2
肺癌是我國極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無論是發病率或是死亡率均排在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近幾年來發病率不斷增長并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就目前的醫療衛生水平而言,外科手術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最佳手段,但患者術后生存質量顯著下降是目前臨床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點[1]。為進一步改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后的生存質量,研究將以科室收治的59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在常規化療基礎上加入中醫治療理念的臨床價值,現將研究作以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科室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術后治療方案將對象分為實驗組(n=31)男22例、女9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7.1±6.2)歲,腫瘤分期:I期16例、II期11例、III期4例;對照組(n=28)男20例、女8例,患者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3±6.9)歲,腫瘤分期:I期14例、II期10例、III期4例。研究滿足兩項基本原則:(1)醫學倫理會批準本次研究;(2)患者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兩組對象的性別、年齡和腫瘤分期經軟件比較提示無差異(P>0.05),符合分組研究的要求。
1.1.1納入標準
①納入對象滿足《內科腫瘤學》[2]制訂的關于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制訂的關于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氣陰兩虛證;②病理診斷I~III期;③患者手術至參與研究的時間<2月;④術前未接受放化療;⑤術后預計生存期>6個月;⑥滿足隨訪調查的基本要求。
1.1.2排除標準
①合并有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③精神疾病或溝通交流障礙的患者;④對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⑤失聯或由于其他原因退出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順鉑或卡鉑聯合長春瑞濱或紫杉醇或吉西他濱行四個周期的化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入中醫益肺清化膏,基本藥物成分為:黃芪、仙鶴草、敗醬草、白花蛇舌草、杏仁、川貝母、麥冬、黨參,20g/次,3次/d,口服,兩組患者均在手術后2個月內開始系統治療,持續治療六個月。
1.3評價標準
1.3.1生存質量
采用美國肺癌生存質量評定表(FACT-L)[4]比較兩組治療后6個月的生存質量,量表共計36個條目,涵蓋生理狀況(7條)、社會及家庭狀況(7條)、情感狀況(6條)、功能狀況(7條),評分越高則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差。
1.3.2中醫癥候積分
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為基礎,將標準分為三個級別:(1)顯效:癥狀消失或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3;(2)有效,較治療前癥狀減輕且中醫癥候積分減少≥1/3;(3)無效,未達到上述兩項標準之一。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人數(%)。
1.3.3免疫功能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K細胞和T細胞亞群變化,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基礎,具體提高(治療后較治療前提升≥10%)、穩定(治療后較治療前升高或降低幅度<10%)、下降(治療后較治療前下降≥10%)。
1.3.4安全性
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血常規、肝腎功能情況及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采用SPSS 18.0軟件對結果作統計學分析。(x±s)表計量資料;樣本數據采用t檢驗;%表計數資料,樣本數據采用卡方檢驗;P<0.05提示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價
資料統計顯示:兩組治療前FACT-L量表各指標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實驗組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各數據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的免疫功能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的NK細胞和T細胞亞群提高率均高于對照組,各數據組間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2.3兩組的中醫癥候療效比較
臨床資料統計顯示:實驗組中醫癥候療效80.65%(25/31),對照組中醫癥候療效64.29%(18/28),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兩組安全性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功能等實驗室指標較治療前均未發生變化,同時也未出現任何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不作統計學比較。
3 討論
隨著外科技術的提升,通過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成效,患者的生存期較之過往均有了明顯的提升。但非小細胞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差的情況依舊未得到有效的改善,這也是當前社會大眾恐懼肺癌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同時改善其生活質量,不僅具有臨床意義同時還兼有社會意義。
研究采用了FACT-L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存質量,該表格是目前國際上針對癌癥患者生命質量評估的有效標準,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身體狀況、功能及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和功能狀況四項關鍵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醫益肺清化膏在改善肺小細胞肺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方面效果確切。其次,研究還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免疫功能改善情況進行了比較,實驗組患者NK細胞和T細胞亞群提高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也從側面反映了該藥物可發揮上述功效的重要機理。另一方面,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大多以中老年人居多,加上疾病對于身體機能的影響,手術后藥物的安全性也是評估其臨床價值的關鍵[9]。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手術后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功能等實驗室指標較治療前均未發生變化,同時也未出現任何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提示中醫益肺清化膏安全性良好,但本次研究未對患者作遠期隨訪,關于遠期效果及安全性還須進一步大樣本的研究數據跟進。
綜上所述,外科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隨著外科水平的提升手術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差依舊是尚未處理的一個難點;結合本次研究來看,中醫益肺清化膏輔助化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且藥物安全性良好,方法經對比研究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借鑒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中奇,徐振燁,鄧海濱,等.中醫藥結合化療防治非小細胞肺癌術后復發轉移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1,45(5):36-39.
[2] 孫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40-673.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