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傳照

【摘 要】目的:觀察醫院衛生管理視角下慢病管理體系重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90例慢病患者均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行傳統慢病管理模式,觀察組(45例)開展醫聯體慢病管理體系,觀察血壓及血糖水平。結果:在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方面,觀察組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t=8.362、6.182、2.118、4.310;P均為0.000)。結論:醫聯體慢病管理體系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可合理控制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提高依從性,值得采納、推廣。
【關鍵詞】慢病管理體系;醫院衛生管理視角;血壓水平;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針對慢性疾病需長時間服用藥物,并聯合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等控制血壓、血糖水平,因此,要求患者長時間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等,但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患者初始階段具有較高的依從性,但是經過長時間發展,導致患者依從性越來越差,通常情況下,機體無顯著變化,進而并未重視血壓及血糖控制,造成各項指標控制不合理[1]。如果血糖、血壓長時間處于升高狀態,則會提高糖尿病性腎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發生率,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本研究針對醫院衛生管理視角下慢病管理體系重構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以下是詳細報告。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慢性病患者90例納入至研究中,基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45)中,有25例男,20例女;年齡區間64歲-83歲,均值(72.65±5.64)歲;其中,糖尿病、高血壓分別有29例和16例;觀察組(n=45)中,有27例男,18例女;年齡區間66歲-81歲,均值(72.38±5.59)歲;其中,糖尿病、高血壓分別有31例和14例;基線資料比較,兩組未見明顯差異(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院標準:①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②具備正常表達、理解能力;排除標準:①合并心理異常、精神障礙;②存在肝臟、心臟器官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傳統慢病管理模式。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隨訪、分發健康知識手冊等。
觀察組:制定醫聯體慢病管理體系。①成立慢病管理團隊,組成人員包括營養科、心內科、腦外科、心理科及內分泌科等主治醫師及每個科室資深護士,由其負責管理慢病患者;②將患者姓名、聯系方法、地址等記錄下來,準確登記患者作息、既往病史、藥物使用狀況、血糖、心率、尿糖和血壓等,準確管理各階段檢查報告、檢查結果入檔等,叮囑醫護人員定期隨訪。③利用現代化通訊工具,讓慢病管理團隊指導飲食、作息、用藥及運動等,并通過視頻、圖文及講座等方法為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知識,協助患者進一步認識自身疾病;患者每日向個人主管醫護人員打開,并將早、中、晚三個階段血壓、血糖指標上傳給相關人員,以便慢病管理小組及時掌握疾病發展狀況,合理調整用藥狀況;④利用社區宣傳等方法,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合理用藥的重要作用,防止不良后果的出現,促進其長時間堅持用藥依從性提高。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壓、血糖水平,包括舒張壓、收縮壓、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本研究結果處理,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2 結果
在血壓、血糖水平方面,觀察組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P<0.05),如下表1:
3 討論
目前,老年人較為常見的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其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綜合征,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體循環動脈壓提高等;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臨床上,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治療依舊無徹底治愈方法,僅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一步控制血脂、血壓水平。如果患者血糖、血壓長時間處于升高狀態,則會提高糖尿病性腎病、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等發生率,威脅到患者身體健康[2]。針對慢病患者而言,需終身采取藥物治療,但是因為慢病無顯著臨床病癥,患者往往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治療,但是因為慢病未見顯著病癥,患者往往在血糖、血壓降低后或者身體無不適后私自停止用藥,導致血糖及血壓控制不合理,有些甚至升高。如果未及時治療高血壓,則會改善機體動脈血管結構,提高患者心臟負荷,誘發心力衰竭或者心肌肥厚等,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發病的主要群體。長時間血糖升高,則會造成心血管、腎、眼等產生慢性功能障礙及損傷,慢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據有關資料顯示,通過開展慢病管理,有助于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改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P<0.05)。可見,通過建立健全慢病管理體系,可合理控制血壓、血糖水平。利用檔案創建方式,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發展程度;利用現代化工具根據醫囑服用藥物,合理控制自身血糖、血壓水平,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識,進而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
總而言之,醫聯體慢病管理體系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可合理控制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提高依從性,值得采納、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彥榮. 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率及護理效果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9, 26(9):175-177.
[2] 田家利, 張素, 王雯.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管理模式的發展現狀和展望[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14):1717-1720.
[3] 宋彩萍. 多學科聯合照護模式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管理中的研究進展[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6):66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