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津
內容提要 2020年河南日報兩會報道,突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三原色”時代主題,在時代主題對兩會報道的引導與嵌入上進行了探索,較好地引導了兩會基調,有效實現了引導力提升。
兩會報道既是媒體的競技場,也是輿論主題的創新場。
對河南來說,201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9月,總書記又先后來到信陽、鄭州等地,深入革命老區、農村、企業等,就經濟社會發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情況考察調研,并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2020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20年河南省兩會分量更足、關注度更高。
梳理2019年工作和2020年目標,特別是圍繞總書記對河南工作發展的期望和要求,紅黃藍“三原色”的時代主題躍然紙上:“紅色”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報道,體現全年目標;“黃色”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報道,突出重大國家戰略;“藍色”為高質量發展報道,貫徹新發展理念。可以說,紅黃藍“三原色”的時代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貫穿全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底色。
在常規報道之外,如何緊緊圍繞總書記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三原色”的引導力,是河南日報今年兩會報道面臨的重要課題。“主題宣傳通常都體現了媒體議程與政治議程的對接。”[1]2020年河南日報兩會報道,突出“三原色”時代主題,在時代主題對兩會報道的引導與嵌入上進行了探索。
省兩會召開前,河南日報前期策劃就已經陸續見諸報端,用“三原色”主題進行相對集中的議題設置,為讀者劃出今年河南工作的重點,引導讀者關注和討論。
一是紅色的印記。“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老區人民,他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兩會召開前一周,河南日報推出“走老區看老鄉”系列報道,由青年編輯和駐站記者結隊協作,選取民權、桐柏、輝縣、洛寧、確山等革命老區走訪探望,與老鄉說發展、談今昔,圍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畫卷中,老區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化弘揚、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變遷與成就。并同步推出視頻進行新媒體傳播,得到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多家平臺轉發,傳播廣泛,好評不斷。
二是黃河的樂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河南來說是難得機遇。但如何做好具體工作,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探索。借助省兩會,河南日報不吝版面,濃墨重彩全景式展現黃河相關報道,向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黃河,并期望借此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和參與。
“新春走基層”的調研式報道打頭陣,1月12日1版推出長篇通訊《萬類霜天競自由》,記者沿河而行,走近黃河濕地棲息的鳥兒,傾聽河之聲,見證河之變,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故事道出“河之福,人之福,亦是世間萬物之福”的樸素哲理。
兩會期間推出整版特刊。1月13日推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個整版特刊,分別以《加強流域治理 筑牢生態屏障》《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突出“龍頭”引領 集聚要素資源》為題,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弘揚黃河文化、走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強化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帶動、走有產業支撐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三個主題采寫,既有代表委員中的政府官員、一線從業者,也有專家學者,成規模有章法、既權威又好看。
理論評論文章唱響黃河旋律。先后推出理論文章《以“五個引領”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立足黃河檔案講好黃河故事》等,兩會閉幕社論《像九曲黃河那樣奔騰向前》舍棄了以往“大而全”的寫法,僅著墨弘揚黃河文化一點,提出堅定文化自信,以黃河文化為引領進一步激發家國情懷,進一步砥礪為民初心,進一步增強斗爭精神,進一步營造創新氛圍,進一步樹牢綠色理念,進一步提升開放格局。


三是藍色的圖景。無論是參加全國兩會河南團討論,還是視察調研河南工作,總書記反復強調高質量發展對于河南的重要性。今年,河南高質量發展既面臨許多重大機遇,也面臨不少挑戰。發展才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我們要持續做好的大事要事。在省兩會召開前,河南日報一版下通欄位置持續推出三篇“何言”文章——《2020,高質量發展怎么看?》《2020,高質量發展怎么辦?》《2020,高質量發展怎么干?》,就河南高質量發展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等問題進行梳理思考,與參會的代表委員、干部群眾共同探討、提振信心,奮力奪取高質量發展開門紅。這組報道是編委會新一年的重大策劃,河南日報一個新的品牌“何言”也精彩亮相。“何言”文章一經推出,在會場內外立即引發熱烈討論,成為代表委員研究交流的重要內容。
“三原色”主題突出,為兩會報道鋪就了鮮明底色。但在具體呈現上,如果不講章法,五花八門一起上,就有可能給讀者帶來困擾,精心設置的議題便收不到預期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一門科學,必須按照規律辦事。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因此,河南日報在事先策劃中根據稿件性質分門別類,次第鋪開,循序漸進。對于時度效的準確把握,形成了內容上的“1+1>2”。僅以“藍色”的高質量發展報道為例分析。
首先是宏觀層面高屋建瓴。“何言”系列文章“開年三問高質量”分別于1月7日、8日、10日亮相,而政協和人大會議開幕時間分別是8日和10日,恰在兩會前刊發,受到格外關注。三篇文章視野寬廣,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審慎看待有中國縮影之稱的河南如何高質量發展,依托大量的事實數據,堅定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的信心和決心。
其次是中觀層面聚焦熱點。河南日報提前策劃了會議期間每日特刊的內容,設置了兩會聚焦、熱點關注、直擊“代表委員通道”、委員有話說、我在現場、精彩議案提案、兩會漫議、圖說兩會等固定欄目。特別是兩會聚焦、熱點關注兩個欄目,占據著版面的頭題和倒頭題,欄目內容在“兩會報道大表”有詳細的預安排,清楚列明報道內容、刊發時間、字數、版次、落實人等。在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下,欄目稿件的呈現對這一宏大主題進行解構,條分縷析。《激發有效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破解“三農”難題邁向鄉村振興》等文章,從不同角度解讀如何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解決經濟運行中各類實際問題。
最后是微觀層面多點串聯。通過挖掘細節,穿插于兩會主題報道中,點綴其間,見微知著,有理有情。如《世界那么大,也讓“懸空老人”去看看》一稿,是記者在一場常規的時政活動報道中,抓住“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提案協商過程,以省政協委員、洛陽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李旸自述的第一人稱寫法,向讀者介紹做好這項工作背后面臨的資金、審批、施工、維護等一系列復雜問題和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效,理性引導群眾正確看待。同時,通過對協商過程開門見山、問題導向的生動描寫,于字里行間潤物無聲般詮釋“有事好商量”的重要性和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價值,彰顯高質量發展中百姓的獲得感。
突出“三原色”時代主題,不等于只有“三原色”。堅守政治家辦報,提升黨報引導力,更需要改進話語形態,貼近受眾需求,主動接地氣,弘揚正能量。“新聞宣傳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號上,要體現在具體文稿的撰寫、修改和具體事件的宣傳、報道上,要體現在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更新辦報理念,豐富辦報手段,突出辦報特色,增強發展活力,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戰斗力上。一句話,要體現在具體的實踐創新上。”[2]
兩會報道中,河南日報將宏大的主題寓于平民化表達,從百姓視角策劃選題,用群眾語言講述故事,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親近讀者。
時政內容可視化呈現。政府工作報告是每年兩會報道中最受關注的重點內容,為確保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能夠有創新有看點,河南日報提前對報告解讀版的紙媒傳播和新媒體傳播進行部署安排。人大會議開幕當天及次日,新媒體和紙媒第一時間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充分報道和解讀,尤其是1月11日推出的摘要連版特刊,聚焦報告中的35個要點,首次刊發報告中的高頻詞詞庫,并輔以大量圖表對2019年工作回顧和2020年工作目標進行梳理,一目了然,引導讀者快速掌握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版面大氣舒朗,內容豐富,創意獨具。此外,版面還對報業集團融媒體矩陣的重點產品進行集納呈現,配發二維碼鏈接,進一步打通了“紙端”和“指端”。
用百姓話講民生事。河南日報在兩會報道中堅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兩會會議內容進行“包裝”轉化,積極回應百姓關切。如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報道《帶娃事就醫事 件件都是民生事》,記者深挖會議新聞,從教育、生態、醫療、住建等角度回應最貼近群眾需要的問題;“直擊代表委員通道”欄目的《建發展之言 應民生之問》,從代表發言中精準抓住最有含金量的民生回應;“兩會漫議”欄目刊發的《俯仰用心皆為民》,從政府工作報告的民生賬談到代表委員走村串戶用腳底板跑出的“真言值”,折射出新時代兩會民生關懷的新內涵。
發好基層報道,形成會內外良好互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勁鼓點催人奮進,廣闊的中原大地上,不同崗位的人們擔當作為不懈奮斗,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河南日報在兩會期間持續刊發新春走基層報道,行“千里路”、進“百家門”,重點關注脫貧攻堅一線的故事,傾聽群眾的心聲,把腳下沾的泥土凝成筆端的真情。《在蘭考,科技服務團把科學帶到田間地頭、帶進百姓心頭 技術傳農戶走穩致富路》《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發展“旅游+”,日子越過越紅火“路子找到了,咱就大膽干”》等都以細膩的筆觸,到總書記去過的地方,看當地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精神面貌,鮮活生動,現場感強,和兩會報道相呼應。
【注釋】
[1]《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第1版,第105頁。
[2]新華通訊社課題組:《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新華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