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榮科 王亦宸
2019年12月3日至6日,凝聚著焦作廣播電視臺集體智慧和心血的四集電視政論片《學習路上——四年學先進催生大跨越》,經過半年多的充分準備、精心制作和緊張修改,終于和廣大電視觀眾見面了。節目一經播出,就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焦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平看片后評價說:“很振奮、很震撼”“理得清、挖得深、把得準”。市委宣傳部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集中收看這部政論片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認真組織開展學習討論。
這次宣傳創新的實踐啟示我們:大型政論片一經電視媒體播出,其直接受眾面和影響力都可謂巨大,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政論片的文稿撰寫和后期制作,的確是需要下一番精深“內功”的。
政論片是指具有強烈政治理論色彩的電視紀錄片,它以宏大的敘事方式、主題類的表現題材以及鮮明的思辨論證為最突出的特色,廣泛運用于政治、經濟、歷史、軍事、社會等各行各業的重大宣傳報道中。政論片從題材上劃分,大致有三種:歷史片、事件片和政治片。而我們制作的這部大型電視政論片,似乎介于事件片和政治片之間,不能夠截然分開。
2016年,焦作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之后,焦作市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持續外出參觀考察學習活動——從2016年的“近學許昌、遠學揚州”,到2017年的“學深杭、促創新”;從2018年的“學成都佛山、促轉型發展”,到2019年的“學徐州揚州、促轉型發展”。先進地區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經驗,給轉型發展的焦作將帶來什么樣的啟示?面對持續四年的對標先進、輾轉九地的參觀考察,政論片如何突出中心、確立主題?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首先是確立全片的大主題,既要站得“高”,又要體現“新”。
起初,我們圍繞著市黨代會提出的五年奮斗目標和焦作轉型發展的特點做文章,擬定了《追夢路上》的題目。第一版制作出來后,市委宣傳部領導集中審看,認為題目雖然沒有大的問題,但是政治站位不夠高、與時代貼得不夠緊,建議我們重新進行修改。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思考和集體討論,決定把主題往高處引、往新處走,全片要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五大新發展理念、緊貼四次“學先進”活動內容;同時,又要緊密結合正在開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經過集思廣益、反復推敲,最終,我們把政論片題目確定為《學習路上——四年學先進催生大跨越》。
其次是明確每集的小題目,既可做到“分”,又可做到“合”。
總論點是需要各個分論點來支撐的,它們看似形散其實神不散,其中有一根紅線始終貫穿,那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思想之旗,作為凝聚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奮勇前進的精神之魂。圍繞《學習路上》這個大主題,我們把政論片設計為四集,每集突出一個小主題。第一集《時代之問》論述的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夢想從學習開始”;第二集《他山之石》介紹的是先進地區的好做法、好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集《懷川之變》回答的是四年來我們是如何學、怎么做的,“事業從實踐起步”;第四集《奮斗之歌》闡釋的是下一步應該怎樣干,“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其中,第二集《他山之石》,我們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謀篇布局,把九個先進地區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經驗,概括歸納為五個方面進行架構,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第四集《奮斗之歌》,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9月份考察調研河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及時增補進去,不僅突出了時效性,而且增加了厚重感。
電視政論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它具有強烈的思辨和哲理色彩,議論或評論始終貫穿于全片,發乎情、止乎理,情理交融,能夠把黨的理論和政策形象地表現出來。政論片的解說詞文學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無論是全篇總主題,還是每集分論點,既有論據、又有論證,既有宏觀、又有微觀,既有抽象、又有具象。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政論片的觀點和內容必須準確,在結構上要有邏輯性和層次性。
綱舉目張。政論片主題確定之后,接下來就是謀篇布局了。第一集《時代之問》,我們論述“為什么學”的問題;第二集《他山之石》,回答“學什么”的問題;第三集《懷川之變》,解決“怎么干”的問題;第四集《奮斗之歌》,闡釋“更精彩”的問題。
首先是把握好時空轉換和表述,畫好坐標系橫線。
回顧四年“ 學先進”歷程,每年有每年的不同點,要把時間和地點交代明白。2016年國慶長假剛過,焦作市黨政領導就帶領考察團先后奔赴許昌、南通和揚州三地開展學習活動。許昌民營經濟的突飛猛進,南通構建通江達海大格局的氣魄,揚州“發展為上、項目為王、企業家為大”的理念,給考察團留下無限思考。“近學許昌、遠學揚州”,焦作找到了在全省、全國的“坐標系”,增強了務實重干、加快發展的緊迫感。2017年春天,焦作市在深圳和杭州舉辦了為期9天的“創新發展、經濟轉型”專題研修班。兩地干部群眾良好的精神狀態、干事創業的氛圍以及創新的理念、方法、生態和成果,點燃了焦作干部創新發展的巨大激情。2018年“五一”假期剛過,黨政考察團奔赴成都和佛山,舉辦“學成都佛山、促轉型發展”專題研修班。這是焦作市委在黨的十九大后踐行新理念、探尋新路徑、實現新突破的重大舉措,是一次解放思想、釋疑解惑的生動實踐。2019年春天,再訪揚州、學習徐州,進一步印證了揚州是焦作全方位學習的最佳模板、檢驗了揚州經驗在焦作落地生根的成效,徐州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和鄉村振興的經驗值得研究、可以借鑒,是在更高層次上的學習先進、取長補短,自我革新、加快發展。
四年來,焦作市一次次把學習先進放在解放思想的大邏輯中去解讀,放在對標全國先進的大視野中去理解,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潮流中去認識,放在加快轉型發展大主題中去把握,找坐標、定方略、尋路徑,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反映的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戰略定力和堅定決心。
其次是敘述好理念形成和提出,畫好坐標系豎線。
四年來,焦作山一程、水一程,每一程都是歷史的擔當,每一次都是心靈的洗禮,每一回都是思想的升華,每一步都是奮進的執著。總結四年“學先進”成效,每一年有每一年的新收獲,我們要把思路和脈絡展現清楚。偉大的變革,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波瀾壯闊的畫卷;而歷史則透過一個個重要時刻,為其標注下鮮明的印記。2017年秋天,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性論斷,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進行了重大部署,開啟了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四年“學先進”,揚州的精致城市建設、深圳的科技創新生態培育、成都的體現新發展理念示范城市實踐、徐州的鄉村振興戰略成效等,都給行進在轉型發展道路上的焦作帶來不少感悟和啟示。

四年來,從建設“四個焦作”、早日躋身全省“第一方陣”,到“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質焦作”,再到實現高質量發展、爭當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的主力軍等等,焦作發展的理念再升華、思路再拓展。四年“學先進”,焦作發展形成了從找坐標、定方略到尋路徑的完整閉環,進一步鎖定了轉型主路徑。可以說,通過開展“學先進”活動,焦作發展的思路是循序漸進的,轉型的脈絡是逐漸清晰的。這充分體現了焦作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的戰略定力和深謀遠慮的決策能力。
相較電視其他表現形式,政論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它由文學元素與電視元素融合而成,即文學解說詞與電視畫面、音樂的自由切換又互為補充的組合形式,能夠包容巨大的時空跨越、包容豐富而多層次的思想情感、包容從宏觀到微觀的敘述,時而大江東去,時而涓涓細流。
一是列舉事件的真實性。事件性政論片,更多地是對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作為表現對象,透過對重大事件的分析,折射出發人深省的哲理。由于反映的是真理,因此所運用的事例,不論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都必須真實可信,不能有半點虛假。
在政論片《學習路上》前期文稿創作和后期畫面編輯過程中,我們堅持真實性、實證性原則,盡可能做到多用事實、多用數據,文有出處、話有可查。無論是市十一次黨代會電視畫面、四年“學先進”素材資料,還是中央臺和省臺播出的有關領導活動新聞,都是精挑細選、反復論證。比如,第一集《時代之問》采用的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習近平總書記調研徐州,我們是這樣表述的:“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對徐州轉型發展的成績給予肯定。”“和焦作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徐州,之所以受到總書記的關注,與其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成功實踐密不可分。”“近年來,徐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主抓手,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和鄉村振興,成功走出了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和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文章客觀全面敘述,效果令人可信可服。
二是藝術表現的生動性。政論片運用多種電視表現手段,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內容通俗化,達到使觀眾看得懂、易理解的目的。在語言上切忌空洞呆板、簡單生硬的說教,必須凝練精干、內容生動,形象感人、引人入勝。
在創作政論片《學習路上》過程中,注重在“短、新、活”上下功夫。“短”,是指解說詞要短小精干、朗朗上口,既大量使用排比句,又不時運用反問句。比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追夢新時代的焦作,為什么要一次次把對標先進、學習經驗融匯在轉型升級的浪潮里?為什么要把解放思想、學以致用始終貫穿在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她對過去有著怎樣的審視?對現在有著怎樣的定位?對未來又有著怎樣的考量?”“這是歷史之問、發展之問、人民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新”,就是貫徹新思想,運用新例子。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重要講話發表后,我們及時增加新時代“治黃五策”。根據焦作市提出的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1+4”總體定位,補充新鮮內容,采訪有關部門,使得第四集《奮斗之歌》一下子厚重起來,播出效果大為提高。“活”,即形式活,表現活。在整個政論片中,我們既使用大量新聞歷史資料,又適時采訪20多位領導和專家。根據節目內容需要,也讓普通群眾站出來談變化、說成效。同時,充分發揮電視各種表現手段,運用字幕、圖表、特效、音樂等不同形式,表現抽象內容,擴大宣傳效果。節目播出后社會各界反響良好,應觀眾要求迅速安排幾輪重播。